kiko
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被它改變,
或者說被它逼著現(xiàn)出原形。
時隔五年,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憑借《推銷員》又一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之前的作品《一次別離》在2012年也曾獲此殊榮,還引領(lǐng)了一場“伊朗電影”熱潮?!锻其N員》提到的,乍看之下是女權(quán)問題,而事實上是從女權(quán)角度,剖析了伊朗在現(xiàn)代化的表面下,根植在骨子里的保守以及傳統(tǒng)。
故事并不復雜:一對幸福的夫婦因舊居快要倒塌,搬到朋友介紹的公寓。沒想到前房客是煙花女子,以前經(jīng)常有尋芳客進出這間屋子。一次話劇排練后,妻子早早回家洗澡時被不明情況的闖入者猥褻,丈夫根據(jù)線索展開調(diào)查。
然而導演要呈現(xiàn)的重點,并不在于妻子的受暴,而在于周圍鄰居和話劇團同事對此事的反映,還有夫婦二人應對襲擊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創(chuàng)傷的反應。在這個現(xiàn)代化與思想成反比的國家,女性表面上過著現(xiàn)代化的生活,擁有現(xiàn)代化的平等,實則卻無法擺脫宗教和男權(quán)的束縛。
喜劇演員會因為扮演妓女時有同事笑場,而感到受辱哭泣;出租車女乘客會因為之前被騷擾留下陰影,而在以后提防任何男人;男主角授課的學校沒有一個女性學生……種種跡象暗示著這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女性長期處于敏感、壓抑之下,尊嚴和名節(jié)大過于生命。
因此,即使事實上并未受到“性侵犯”,即使從頭至尾都沒有人真實地去責難她,但她卻在社會既有的價值體系中自我淪陷了。她恥于去報警,也羞于向丈夫仔細描述自己的遭遇。
丈夫在工作的壓力和鄰居的閑言閑語下也漸漸失去知識分子的克制和文雅,暴躁地要求妻子二選一:要么去報警抓到壞人,要么抹去這段記憶重新開始。妻子當然選擇后者,回家、做飯、逗孩子,生活似乎剛剛露出了笑容,卻轉(zhuǎn)瞬即逝。
當?shù)弥拮佑靡u擊者留下的錢買了食物后,丈夫?qū)埐巳康沟?。妻子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努力走出陰霾,嘗試忘掉過去的同時,丈夫依然耿耿于懷。因為在他心中,這是家丑,自己男性尊嚴受到侮辱的痛苦超越了對妻子的同情和理解。
他努力去尋找襲擊者,發(fā)掘真相的動機是想報復,也因此,他將襲擊者囚禁,讓他當著自己家人的面說出自己的罪惡,讓他顏面盡失而達到泄憤的目的。
看著地球另一端的人,我們會覺得對方落后、傳統(tǒng)。其實,我們離伊朗有多遠呢?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還是會瞧不起一個對性有興趣的女人,期望女人不能有自己的脾氣,要求女人要照顧男人的感受。
根深蒂固的性別問題解決了嗎?它正在解決,然而卻還是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