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清
摘 要:學習語文學科,不僅是為了獲得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提高各個方面的素質(zhì)。初中語文是對小學語文的一個深化,想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教學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就需要老師對課堂的設計有獨特的安排,例如,在教學中融入提問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入提問,并且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呢?這是主要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
在教學中,老師以問題來促進教學、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還能把該學的知識融入其中,并且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老師的提問可以讓學生處于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并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對老師的提問進行思考、闡述,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提問現(xiàn)狀
1.學生自主性差
通過學生上課的表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上課之前都沒有預習語文,但是在平時的課堂上,由于短暫的教學時間,老師也不會在課堂上抽出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以此導致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一概不知。因此,老師在課堂中就變成了只是給學生灌輸知識,并且這樣的教學效率也比較低,例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老師要求學生回答作者在描述石拱橋時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是怎樣描寫的?學生在回答時就會現(xiàn)場翻閱課本,并且回答的內(nèi)容大多是照著課本,學生沒有預習,在課堂上也沒有這么多時間進行思考,導致老師的提問效果差,并且拖慢了教學進度。因此,老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好的發(fā)揮。
2.提問方法存在問題
在語文課堂中,提問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老師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適當?shù)膯栴},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對一個知識點進行總結(jié),并且老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有一個反饋,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以此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但是,很多老師的提問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僅沒有發(fā)揮出提問的作用,還阻礙了課堂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這一課時,老師在剛上課時就向?qū)W生提問: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么?或者是一下提出很多個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應接不暇,并且提問的內(nèi)容目標不明確,使學生思考的范圍很大,也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對老師以后提出的問題有恐懼感,以至于提問環(huán)節(jié)難以進行。
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策略及其運用
1.設置較為新穎的問題
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老師在提問中也要注重問題的新穎。當代的初中生都比較喜歡新穎的東西,并且對傳統(tǒng)的東西有一種摒棄的思想,因此,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是了解當今流行的因素,然后把這些因素融入提問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老師就可以提出:今年暑假,如果有兩個地方讓你選擇,一個地方是有網(wǎng)絡,有wifi,有空調(diào),但是只有自己的地方;另一個地方就是桃花源記里面提到的地方,沒有網(wǎng)絡,沒有wifi,但是有一群玩耍的小伙伴,你會選擇去哪一個地方,為什么?這樣新穎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相互討論,改善課堂氛圍。
2.結(jié)合教學目標,層次性提問
在教學中,課堂中多組織的活動都是為了順利地開展教學,
而提問環(huán)節(jié)也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新課改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作為指導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很少有這種體現(xiàn)。老師在某些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李煜的《相見歡》時,老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中進行思考,但是,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使學生逐一去了解,然后對文章有全面的思考。提問可以有:李煜是誰?李煜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什么?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這首詞從哪些意向向我們傳達了他的感情?怎樣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鎖”字?怎么理解“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這樣的提問讓學生不僅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并且在與同學的相互討論中還可以學到更多,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在課堂結(jié)束之前,學生對老師的問題進行解答,老師對學生的答案要進行評價和補充。這樣的學習不僅效率較高,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提出的問題要有放射性
聰明的老師在教學中會結(jié)合課外的知識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還能體現(xiàn)出老師較高的教學素養(yǎng)。對于一篇課文老師要敢于結(jié)合課外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時,老師就可以提出自己對故鄉(xiāng)的印象,并且可以抽學生起來介紹自己的故鄉(xiāng),談談自己小時候的一些趣事。這樣的提問和交流雖然與文中的故鄉(xiāng)很不一樣,但是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卻引起了對這門課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有利于這門課的開展。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老師只做到了對學生誠然,而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己,那就說明教學還有待改進。老師的教學應該是有激情、有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并且使學生能夠自立、合作、探究地去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彥儒.課堂提問策略初探[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7(8).
[2]師立敏.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索與研究[J].學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