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一飛+老胡
2016年的最后一個月,我有幸作為巔峰探游的高山向導,和孫斌一起帶領隊伍深入南極,攀登南極洲最高峰—— 文森峰,徒步最后一緯度到達南極點。這可以說是我13年登山向導經(jīng)歷中最獨特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完成項目后仍然不愿離開,不愿回到城市,我想留在那最南端的理想國。
提到南極探險旅行,現(xiàn)在每年有數(shù)千名中國游客乘坐各家的郵輪開啟南極游,我所要說的南極的文森峰和南極點都需要深入南極大陸,而郵輪旅行,其實只是在南極圈內的海里和沿岸觀光,前者需要良好的身體條件、攀登經(jīng)驗以及堅韌的意志,后者還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旅游,不可相提并論。此次南極之行,到達了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登頂南極最高峰文森鋒,徒步最后一緯度到達南極點。在我13年的探險和攀登生涯中,唯有南極讓我想要停下來,真心愿意停下來做一個本地向導。
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 環(huán)保與理想之地
南極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fā)現(xiàn)、唯一沒有人類長期定居的大陸,也是這個星球上最后的一方凈土。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位于南緯80度左右,這里是南極內陸,通常是郵輪客到達不了的地方。在進入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簡稱UG)之前,所有要進入的人就要進行一整個下午的環(huán)保培訓,甚至要仔細翻看自己的口袋、鞋底、登山杖的杖尖處有沒有泥土或者種子。在登上IL76(俄羅斯運輸機)之前,都要對鞋底進行消毒和清理,從登機開始,你就要對南極大陸負責了。經(jīng)過4個小時的飛行,從智利的彭塔阿瑞納斯降落到UG的藍冰跑道,這條跑道是真真正正光滑的藍冰,晶瑩剔透,你可以看到腳下透明的冰層,亙古不變。
到達營地,先要在營地管理員的帶領下熟悉營地的各種設施。這里的廁所是大小便分開,無論是大便還是小便都要由飛機運回南美大陸處理。所有的垃圾,無論可否降解,一切都要拉回南美大陸進行處理,南極點不允許留下一丁點垃圾。抽煙也有指定的戶外吸煙區(qū)域和煙頭的處理裝置。
如此苛刻的環(huán)保要求,你是否覺得生活會失去基本的舒適?當然不會。說實話,UG是我見過設施最完善、最舒適,甚至可以說是豪華的營地,實現(xiàn)了我對營地所有的想象。溫暖的餐廳帳篷,外面的溫度零下二十多度,帳篷由24小時日光(極晝)和低耗的外置燃油暖氣提供了一個T恤+單褲的世界。整齊的桌椅,來自全球的幾十位攀登者一起享用來自各大洲的廚師每天變著花樣奉獻的新鮮美食(說實話,我甚至覺得比圣地亞哥的飯都好吃),無限量供應的啤酒和葡萄酒,時不時還有海鮮牛排,開個生日Party。廁所的干凈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家里,每一兩個小時都會進行無水打掃,當然,我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自覺。還有洗澡房、通訊中心、圖書館、醫(yī)療中心,甚至在雪地里還有一個排球場和籃球場,你還可以騎著胖胎車在雪地里撒個野。關鍵是,四周環(huán)繞的完全是冰雪之地,四周都是連綿險峻的雪山,太陽就在山間來回的轉圈,就是不下去,每天可以在陽光下入睡和醒來。
最吸引我的還是這里的人和故事。每天晚上,營地里都會安排一些運動,有聚會也有分享會。我們遇到一支來自日本的古典戲劇團,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在南極大陸演出一次的理想。晚餐后,我們來到溫暖的大帳篷,觀看這次獨特的唯一的演出。雖然據(jù)說日本古典戲劇連日本人都不太看得懂,但是我們還是被演員的投入和肢體語言所打動,他們中最年輕的60多歲,最年長的有80多歲了,但他們依然在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奔行。在營地的日子,我還參加了一場關于人類歷史上首次不借助機械手段橫穿南極大陸的分享會, 1990年,一支由6名不同國籍的人士組成的科考探險隊經(jīng)過220天的艱苦跋涉,徒步行進了5986公里穿越南極。而在分享會上,我竟然又見到了劇團的成員之一,原來他竟是這支探險隊中的一員。令人驚喜的是,除了這位日本探險者以外,這支6人的探險隊里還有我們中國的秦大河!
在餐廳門口,總是看到停放著一個坐式雪橇,也就是輪椅雪橇,在離開南極前的最后一天,我終于和這雪橇的主人聊上了,因為他有一瓶威士忌。雪橇的主人曾經(jīng)是瑞典的滑雪運動員,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下肢失去了運動能力。恢復了一年后,他又重新回到了滑雪場。而且他剛和向導一起完成了無后援的300公里坐式滑雪到達南極點的旅程,回想我們在最后一緯度徒步時所經(jīng)歷的困難,真是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我們一起喝酒聊天,討論著下一步的探險行程,計劃著下一個夢想的實現(xiàn)—— 與健全人無異。
文森峰 理想國的屋脊
文森峰海拔4892米,雖然還不到5000米,但卻是七大洲最高峰中最難到達的一座。大本營海拔2200米,我們從UG坐小飛機到達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即使有了飛機的幫助,每年也只有二三十人能夠來嘗試文森鋒的攀登,其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夠登頂。
由于有了麥金利積累的經(jīng)驗,在雪地中建立營地,使得我們的豪華餐廳酒吧廚房帳的愿望就變得容易實現(xiàn)多了。真正的掘地三尺,挖出座椅、走道、灶臺,喝著威士忌開始我們的攀登之旅。次日,我們拉著雪橇結組向海拔2800米的一號營地出發(fā),15公斤的背負,20公斤的物資并不算太困難。這里也有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固體排泄物要放在專用的袋子里,最后帶回南美大陸,甚至連液體排泄物也必須處理在大約兩公里一個的尿洞里面,如果中途尿急,那你只能在尿壺里解決,并且還得放在衣服里避免凍上,到達下一個尿洞才能處理掉—— 也正因為此,我們可以放一百個心,踏踏實實地使用營地干凈的雪來化水飲用,這種安心獨特的體驗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就是陡峭的頭墻,900米的上升,坡度30~40度,有固定的路線繩。由于我們這次的隊員大部分來自強大的武漢地大登山隊,還有來自美國來完成7+2最后一站的老羅,負責拍攝精美照片的胡哥也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登山者,我們便沒有進行往返運輸,一次性到達了C2營地。這里海拔3700米,溫度在-30℃左右,加上風力的影響,感覺還是很冷的。等待了兩天,仍然沒有完美的天氣窗口到來。
隊長孫斌權衡利弊,考慮到大家豐富的經(jīng)驗和實力,決定抓住更壞的天氣到來之前的時間,開始沖頂。出發(fā)的時候,我和德慶歐珠、次仁旦達、何鵬飛一組,兩位來自西藏登山隊的猛將,一位地大小鮮肉,我們一路高歌猛進。雖然風力達到70公里每小時,由于我們的行進節(jié)奏很快,倒也不太冷,只是任何皮膚都不能露在外面。雖然有時候一陣大風就能把我們吹離線路一兩米,但是5個小時之后,我們還是順利登頂。在狂風肆虐的頂峰待了短短5分鐘我就感覺左右的中指失去了知覺,脫下手套一看,灰了,心頭一驚,還好察覺得早,我把左手放到腋下,在背風處努力回溫,我們也迅速下撤到下面的平臺,風小了一點,我的手指也回來了。
下撤了300米,遇到孫斌帶領老羅和胡哥也到了,我不放心他們,而且對寒冷我也有了足夠的信心。拜托德慶幫我把背包帶回營地,我又加入了二組的沖頂隊伍,一個多小時之后,我再次登頂了文森峰。下山還是大風,回到營地,隊友已經(jīng)做好了熱湯,最幸運的是,我還留了一壺威士忌,這慶功酒來之不易。從C2連續(xù)下撤,跳過C1回到大本營,找出我們留著的紅酒,結果已經(jīng)凍成了冰塊。好消息是,我們只在大本營等待了兩個小時,飛機就來接我們回到UG了。
徒步南極點 理想國的宮殿
到達南極點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UG直接飛到南極點,落地以后待一兩天就走,另一種則是從海邊徒步走到極點,大概1000多公里,要50天左右。為了向早期的探險者致敬,并且充分體驗徒步極點,我們選擇的是徒步最后一緯度。等待了兩天,仍然由于天氣原因不能及時起飛,待到起飛的時候,距離圣誕節(jié)還有5天,我們決定嘗試在24日趕到極點,來一個極點圣誕Party。
飛機緩緩降落在南緯89度左右的地方,這里是南極高原,海拔約3000米,溫度-30℃~-35℃,四周都是白色沙漠,沒有任何參照物。在Good luck 的祝福中告別飛機,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南。由于磁偏角的問題,指南針并不好用,需要采用GPS導航。踩著特制的雪板,拖著雪橇,我們開始了尋覓南極點的征途。雪地里我們的時速只有2.5公里左右,不過路途相對平坦,還不算太困難。在這里,24小時太陽就在你的頭頂斜上方轉一圈,沒有白天黑夜。但是陽光絲毫也不暖和,沒有一點皮膚敢于暴露在空氣之中。不一會兒我的面罩就掛上了冰棍,像一撮山羊胡,還好持續(xù)運動中也不是太冷,空氣寒冷而干燥,但是面罩里面是濕潤的,很舒服。
兩天后,我開始負責導航,這是我第一次在南極導航,GPS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凍得沒電了,一天下來我用掉了5組電池。白茫茫的一片,沒有任何參照物,GPS看一眼就要放回衣服里面,不然5分鐘就沒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小白點,一眨眼就不見了。不過很快我就找到了方法,只要持續(xù)行動,不要多做停留,雖然大家可能多走幾步,但更容易找準方向。第三天,距離極點28公里的時候,遠方出現(xiàn)一個小黑點,而且就在我們前進的方向,大家變得興奮起來,快速前進了五六公里,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幾個廢棄的油桶,這是我們這三天以來第一次發(fā)現(xiàn)與人類有關的痕跡。在距離極點25公里的地方,我們設立了最后一個營地,明天就是24日了,我們要去極點過圣誕。
距離極點15公里的時候,小黑點出現(xiàn)了,10公里的時候已經(jīng)可以看到房子,那就是極點,就是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大家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我們也不再需要GPS了,3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了南極點!一樣溫暖的大帳篷,抱著香檳,回味著這幾天鼻涕橫飛的日子,在那白色沙漠中艱難前行的時候,我已經(jīng)想光了我所有的想法,最后我想的是:我到底該想些什么?那時,溫暖和吃飽就是我所有的欲望。
幾天后,我們即將離開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離開南極大陸。這一次,并不像以前登山完成后那么期盼回到城市,期望享受城市擁有的一切便利。即將離開時,在大帳篷里喝酒到凌晨4點,太陽還在溫暖著我們,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特的家伙們操著各種口音的英語暢談著理想和愿望。營地的運營系統(tǒng)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在這地球的最南端,建立著,這理想之國。
提到南極探險旅行,現(xiàn)在每年有數(shù)千名中國游客乘坐各家的郵輪開啟南極游,我所要說的南極的文森峰和南極點都需要深入南極大陸,而郵輪旅行,其實只是在南極圈內的海里和沿岸觀光,前者需要良好的身體條件、攀登經(jīng)驗以及堅韌的意志,后者還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旅游,不可相提并論。此次南極之行,到達了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登頂南極最高峰文森鋒,徒步最后一緯度到達南極點。在我13年的探險和攀登生涯中,唯有南極讓我想要停下來,真心愿意停下來做一個本地向導。
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 環(huán)保與理想之地
南極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fā)現(xiàn)、唯一沒有人類長期定居的大陸,也是這個星球上最后的一方凈土。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位于南緯80度左右,這里是南極內陸,通常是郵輪客到達不了的地方。在進入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簡稱UG)之前,所有要進入的人就要進行一整個下午的環(huán)保培訓,甚至要仔細翻看自己的口袋、鞋底、登山杖的杖尖處有沒有泥土或者種子。在登上IL76(俄羅斯運輸機)之前,都要對鞋底進行消毒和清理,從登機開始,你就要對南極大陸負責了。經(jīng)過4個小時的飛行,從智利的彭塔阿瑞納斯降落到UG的藍冰跑道,這條跑道是真真正正光滑的藍冰,晶瑩剔透,你可以看到腳下透明的冰層,亙古不變。
到達營地,先要在營地管理員的帶領下熟悉營地的各種設施。這里的廁所是大小便分開,無論是大便還是小便都要由飛機運回南美大陸處理。所有的垃圾,無論可否降解,一切都要拉回南美大陸進行處理,南極點不允許留下一丁點垃圾。抽煙也有指定的戶外吸煙區(qū)域和煙頭的處理裝置。
如此苛刻的環(huán)保要求,你是否覺得生活會失去基本的舒適?當然不會。說實話,UG是我見過設施最完善、最舒適,甚至可以說是豪華的營地,實現(xiàn)了我對營地所有的想象。溫暖的餐廳帳篷,外面的溫度零下二十多度,帳篷由24小時日光(極晝)和低耗的外置燃油暖氣提供了一個T恤+單褲的世界。整齊的桌椅,來自全球的幾十位攀登者一起享用來自各大洲的廚師每天變著花樣奉獻的新鮮美食(說實話,我甚至覺得比圣地亞哥的飯都好吃),無限量供應的啤酒和葡萄酒,時不時還有海鮮牛排,開個生日Party。廁所的干凈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家里,每一兩個小時都會進行無水打掃,當然,我覺得更多的是大家的自覺。還有洗澡房、通訊中心、圖書館、醫(yī)療中心,甚至在雪地里還有一個排球場和籃球場,你還可以騎著胖胎車在雪地里撒個野。關鍵是,四周環(huán)繞的完全是冰雪之地,四周都是連綿險峻的雪山,太陽就在山間來回的轉圈,就是不下去,每天可以在陽光下入睡和醒來。
最吸引我的還是這里的人和故事。每天晚上,營地里都會安排一些運動,有聚會也有分享會。我們遇到一支來自日本的古典戲劇團,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在南極大陸演出一次的理想。晚餐后,我們來到溫暖的大帳篷,觀看這次獨特的唯一的演出。雖然據(jù)說日本古典戲劇連日本人都不太看得懂,但是我們還是被演員的投入和肢體語言所打動,他們中最年輕的60多歲,最年長的有80多歲了,但他們依然在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奔行。在營地的日子,我還參加了一場關于人類歷史上首次不借助機械手段橫穿南極大陸的分享會, 1990年,一支由6名不同國籍的人士組成的科考探險隊經(jīng)過220天的艱苦跋涉,徒步行進了5986公里穿越南極。而在分享會上,我竟然又見到了劇團的成員之一,原來他竟是這支探險隊中的一員。令人驚喜的是,除了這位日本探險者以外,這支6人的探險隊里還有我們中國的秦大河!
在餐廳門口,總是看到停放著一個坐式雪橇,也就是輪椅雪橇,在離開南極前的最后一天,我終于和這雪橇的主人聊上了,因為他有一瓶威士忌。雪橇的主人曾經(jīng)是瑞典的滑雪運動員,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下肢失去了運動能力?;謴土艘荒旰螅种匦禄氐搅嘶﹫?。而且他剛和向導一起完成了無后援的300公里坐式滑雪到達南極點的旅程,回想我們在最后一緯度徒步時所經(jīng)歷的困難,真是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我們一起喝酒聊天,討論著下一步的探險行程,計劃著下一個夢想的實現(xiàn)—— 與健全人無異。
文森峰 理想國的屋脊
文森峰海拔4892米,雖然還不到5000米,但卻是七大洲最高峰中最難到達的一座。大本營海拔2200米,我們從UG坐小飛機到達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即使有了飛機的幫助,每年也只有二三十人能夠來嘗試文森鋒的攀登,其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夠登頂。
由于有了麥金利積累的經(jīng)驗,在雪地中建立營地,使得我們的豪華餐廳酒吧廚房帳的愿望就變得容易實現(xiàn)多了。真正的掘地三尺,挖出座椅、走道、灶臺,喝著威士忌開始我們的攀登之旅。次日,我們拉著雪橇結組向海拔2800米的一號營地出發(fā),15公斤的背負,20公斤的物資并不算太困難。這里也有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固體排泄物要放在專用的袋子里,最后帶回南美大陸,甚至連液體排泄物也必須處理在大約兩公里一個的尿洞里面,如果中途尿急,那你只能在尿壺里解決,并且還得放在衣服里避免凍上,到達下一個尿洞才能處理掉—— 也正因為此,我們可以放一百個心,踏踏實實地使用營地干凈的雪來化水飲用,這種安心獨特的體驗在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就是陡峭的頭墻,900米的上升,坡度30~40度,有固定的路線繩。由于我們這次的隊員大部分來自強大的武漢地大登山隊,還有來自美國來完成7+2最后一站的老羅,負責拍攝精美照片的胡哥也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登山者,我們便沒有進行往返運輸,一次性到達了C2營地。這里海拔3700米,溫度在-30℃左右,加上風力的影響,感覺還是很冷的。等待了兩天,仍然沒有完美的天氣窗口到來。
隊長孫斌權衡利弊,考慮到大家豐富的經(jīng)驗和實力,決定抓住更壞的天氣到來之前的時間,開始沖頂。出發(fā)的時候,我和德慶歐珠、次仁旦達、何鵬飛一組,兩位來自西藏登山隊的猛將,一位地大小鮮肉,我們一路高歌猛進。雖然風力達到70公里每小時,由于我們的行進節(jié)奏很快,倒也不太冷,只是任何皮膚都不能露在外面。雖然有時候一陣大風就能把我們吹離線路一兩米,但是5個小時之后,我們還是順利登頂。在狂風肆虐的頂峰待了短短5分鐘我就感覺左右的中指失去了知覺,脫下手套一看,灰了,心頭一驚,還好察覺得早,我把左手放到腋下,在背風處努力回溫,我們也迅速下撤到下面的平臺,風小了一點,我的手指也回來了。
下撤了300米,遇到孫斌帶領老羅和胡哥也到了,我不放心他們,而且對寒冷我也有了足夠的信心。拜托德慶幫我把背包帶回營地,我又加入了二組的沖頂隊伍,一個多小時之后,我再次登頂了文森峰。下山還是大風,回到營地,隊友已經(jīng)做好了熱湯,最幸運的是,我還留了一壺威士忌,這慶功酒來之不易。從C2連續(xù)下撤,跳過C1回到大本營,找出我們留著的紅酒,結果已經(jīng)凍成了冰塊。好消息是,我們只在大本營等待了兩個小時,飛機就來接我們回到UG了。
徒步南極點 理想國的宮殿
到達南極點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UG直接飛到南極點,落地以后待一兩天就走,另一種則是從海邊徒步走到極點,大概1000多公里,要50天左右。為了向早期的探險者致敬,并且充分體驗徒步極點,我們選擇的是徒步最后一緯度。等待了兩天,仍然由于天氣原因不能及時起飛,待到起飛的時候,距離圣誕節(jié)還有5天,我們決定嘗試在24日趕到極點,來一個極點圣誕Party。
飛機緩緩降落在南緯89度左右的地方,這里是南極高原,海拔約3000米,溫度-30℃~-35℃,四周都是白色沙漠,沒有任何參照物。在Good luck 的祝福中告別飛機,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南。由于磁偏角的問題,指南針并不好用,需要采用GPS導航。踩著特制的雪板,拖著雪橇,我們開始了尋覓南極點的征途。雪地里我們的時速只有2.5公里左右,不過路途相對平坦,還不算太困難。在這里,24小時太陽就在你的頭頂斜上方轉一圈,沒有白天黑夜。但是陽光絲毫也不暖和,沒有一點皮膚敢于暴露在空氣之中。不一會兒我的面罩就掛上了冰棍,像一撮山羊胡,還好持續(xù)運動中也不是太冷,空氣寒冷而干燥,但是面罩里面是濕潤的,很舒服。
兩天后,我開始負責導航,這是我第一次在南極導航,GPS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凍得沒電了,一天下來我用掉了5組電池。白茫茫的一片,沒有任何參照物,GPS看一眼就要放回衣服里面,不然5分鐘就沒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小白點,一眨眼就不見了。不過很快我就找到了方法,只要持續(xù)行動,不要多做停留,雖然大家可能多走幾步,但更容易找準方向。第三天,距離極點28公里的時候,遠方出現(xiàn)一個小黑點,而且就在我們前進的方向,大家變得興奮起來,快速前進了五六公里,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幾個廢棄的油桶,這是我們這三天以來第一次發(fā)現(xiàn)與人類有關的痕跡。在距離極點25公里的地方,我們設立了最后一個營地,明天就是24日了,我們要去極點過圣誕。
距離極點15公里的時候,小黑點出現(xiàn)了,10公里的時候已經(jīng)可以看到房子,那就是極點,就是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大家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我們也不再需要GPS了,3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了南極點!一樣溫暖的大帳篷,抱著香檳,回味著這幾天鼻涕橫飛的日子,在那白色沙漠中艱難前行的時候,我已經(jīng)想光了我所有的想法,最后我想的是:我到底該想些什么?那時,溫暖和吃飽就是我所有的欲望。
幾天后,我們即將離開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離開南極大陸。這一次,并不像以前登山完成后那么期盼回到城市,期望享受城市擁有的一切便利。即將離開時,在大帳篷里喝酒到凌晨4點,太陽還在溫暖著我們,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特的家伙們操著各種口音的英語暢談著理想和愿望。營地的運營系統(tǒng)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在這地球的最南端,建立著,這理想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