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佛教的傳入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2017-05-16 16:22:13范怡捷
    成長·讀寫月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佛教詩歌文學

    范怡捷

    【摘 要】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興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唐朝被立為國教。一直以來,佛教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不論是詩歌、小說或是話本,我們都可以看到佛教的痕跡,不僅是詞匯、原型,還有文人們的思維、性情乃至人生觀。

    【關鍵詞】佛教;文學;詩歌;小說

    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由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chuàng)立。大約在兩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國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傳》)[1],這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記錄,東漢明帝時期修建了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學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佛教自兩漢傳入中國,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到魏晉時期,佛教成為與玄學并行于世的重要學說。唐代詩人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見到南朝時佛教的發(fā)展十分迅速,佛法興盛,佛寺林立。自漢末開始,佛經也大量譯成中文。佛教三藏的翻譯空前繁榮,漢譯佛典總量達564部1100卷,攝論學、涅磐學、毗曇學、地論學、禪數(shù)學、成實學、俱舍學、四論學、般若學、彌陀凈土信仰等佛教大、小乘的學派紛紛登臺亮相[2]。佛學在發(fā)展中逐漸滲透到中國民眾日常生活中,南朝時歷任皇帝大都信佛教,其中以梁武帝為最。在統(tǒng)治者信奉佛教的前提下,佛教思想已不再是一開始的單純的宗教思想,而開始慢慢演變,和儒家思想一樣成為維護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一種思想。佛教所傳播的一些思想,也對后世的文學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一、佛教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產生的影響

    魏晉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文學自覺時期[3]。這一時期的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開始有了審美的自覺追求。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梵語所具有的拼音法使人們開始去探究漢語的聲音構造,分析出了漢語的聲母和韻母,于是產生了“反切”[4]?!胺辞小保褪怯脙蓚€漢字來給一個漢字注音。而人們想要反切準確,就自然而然的注意到漢字的聲調,這樣,就有人提出來“四聲”這個概念。“四聲”,就是漢語的四種聲調,即平、上、去、入。四聲運用在詩歌中,詩歌就有了一定的聲韻上的規(guī)律,這是新體詩。因這種變革發(fā)生在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故又稱為永明體。

    佛教傳入中國后,大量的佛經也通過各種渠道傳入中國。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大月氏和尚支讖到洛陽宣揚佛教,后譯出《道品行經》等,大乘佛教經典傳入中國;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國和尚安世高到洛陽傳教,后譯出《人本欲生經》等,小乘佛教經典由此傳入中國。

    中國小說產生的源頭很多,神話、史書等都有著小說的影子。明代學者胡應麟提出《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這是第一次將《山海經》列入小說的范疇。在先秦諸子的散文中,《莊子》中的一些寫作手法對以后敘事文學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在《莊子》中,“寓言十九”,寓言是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在虛擬的、荒誕的故事中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和后世的小說有著相似之處?!妒酚洝分?,司馬遷對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節(jié)把握的手法對后世小說有深遠的影響,如一些原本只有當事人知道的談話與細節(jié),均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小說發(fā)生了重要變化,脫離了子書、史書的狀態(tài)[5]。

    魏晉南北朝小說可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類[6],志怪小說受佛教影響很大,很多佛經故事成為志怪小說的素材。從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許多因果輪回報應不爽、前世今生的概念融入到了小說中。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傳統(tǒng)思想中只有今生今世,既沒有前生也沒有來世。佛教傳入后,在人們的思想中,不但有今世,還有前世和來世這三世的輪回轉生。人生在世不能只為今生而活,還要行善積德,種善因,修來世,“今日做官為何因?三世黃金裝佛身”(《佛說三世因果經》),許多今生的經歷,也是前世種下的因。例如宣揚因果報應的《還冤記》(又稱《冤魂志》),羊聃作惡多端,即使因為是皇親國戚皇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最后也沒能逃過一劫。[7]“死而復生”也是小說的一種題材,如《還冤記》中,庾某因陽壽未盡而還陽,《搜神記》中也有類似的故事[8]。不光如此,這一類轉世、輪回的題材在后世小說中也是層出不窮。

    從這里可以看出,佛學對魏晉南北朝時候的詩歌和志怪文體都有較深的影響。

    二、佛教對唐代文學產生的影響

    唐代時期,由于國內和東亞各國的影響,佛教盛行,并于武則天時期被確立為國教。唐代先后經過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活動,佛經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這對唐代文學直接產生了影響。

    (一)佛教對唐代小說的影響

    佛教的傳播,不僅在敘事文學上有重要影響,俗講、變文的出現(xiàn)則直接拓寬了文學的體裁。

    “變文”這一詞,是鄭振鐸先生在1929年《敦煌的俗文學》中首次提出來,而后被學者廣泛采用?!白兾摹庇袕V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變文指的是在唐代佛教用來通俗說唱的活動的總稱,而狹義的變文指的就是敦煌經卷中帶有“變文”(“變”)字樣以及失去標題的同類說唱文學作品,一般認為是作為轉變的“底本”[9]。變文大多是以佛經故事為依托,宣揚因緣、報應、轉世等一些教義,從而達到傳教的目的。而俗講則是一種通俗化的講經的方式,過程較復雜,參與人員也較多,在這個過程中,開講前有一個“作梵”的步驟、而后“開題”、接著有“開贊”,開講時,先誦念一段佛經,而后由法師對此進行講解。變文和俗講都屬于講唱文學,對文學由雅轉俗有很大的影響。

    同時,變文的體制屬于韻散結合并且演唱故事,這影響到唐傳奇的發(fā)展。變文大多基于一些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但在原故事基礎上增添了極其豐富的想象,能注意到故事的脈絡,通常有頭有尾,結構齊全,并且故事性和趣味性極強,情節(jié)跌宕,扣人心弦,對后世的神魔題材的小說有較大影響。

    同時,佛經中的許多故事也成為唐代小說的題材。在戴孚撰寫的《廣異記》中,有許多故事都是來自佛經,如幽婚故事和動物報恩等的故事[10]。再如牛僧孺編撰的《玄怪錄》中有對神國的描寫,錢鐘書先生就指出對神國的描寫來自于佛經中的故事[11]。

    (二)佛教對唐代詩歌的影響

    佛教的思想還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唐代的文人并在作品中反映出來,如王維、孟浩然、李白、陸龜蒙、皮日休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教的痕跡。

    首先是在詩的意境上。以被稱為“詩佛”的王維為例,王維很早時就醉心于佛法與佛理,且時常坐禪、參禪,故他的詩彌漫著淡泊閑適、澄澈的意境,且透著禪趣。特別是到晚年時,王維隱居山林,留下了著名的《輞川集》?!遁y川集》收錄了王維隱居輞川時所寫的一些小詩,詩境澄澈明秀,清新脫俗,如《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比姞I造的是一幅孤獨、“不見人”的情景,但作者有著閑適、平靜的心境,在“不見人”的場景中又有著自然的生機,透著沉靜、空靈之美,傳達出濃濃的禪意。

    其次,在詞匯、語言的運用上也流露出澄澈、空靈的意境。如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高林”、“禪房”、“空”、“萬籟”等詞匯,早期為佛教用語,“鐘磬”更是佛教的法器,這些詞匯在詩中的運用,使全詩有很濃的禪意。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其中的元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總的來說,它擴大了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拓寬了創(chuàng)作的題材,引入了大量佛教的詞匯與概念,并影響了許多文人的世界觀,它在中國文學史上至關重要。

    注釋:

    [1]《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3。

    [2]《中古佛教文學研究》 普慧 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P3。

    [3]《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魯迅。

    [4]《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5。

    [5]《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通論》 張慶民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P6。

    [6]《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54。

    [7]《冤魂志校注》 成都 巴蜀書社 2001

    [8]《搜神記》 中華書局,2012

    [9]《古代文學佛教溯緣十論》 陳允吉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P96。

    [10]《佛經敘事文學與唐代小說研究》 孫鴻亮 人民出版社 2008 P170。

    [11]《佛經敘事文學與唐代小說研究》孫鴻亮 人民出版社 2008 P180。

    猜你喜歡
    佛教詩歌文學
    詩歌不除外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50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文學陜軍”溯源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18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平等”在現(xiàn)代嬗變中的佛教詮釋
    文昌市| 邮箱| 阿尔山市| 涞源县| 海林市| 梁山县| 阳新县| 洞头县| 新绛县| 郎溪县| 临清市| 冷水江市| 安平县| 绥化市| 库伦旗| 莲花县| 长汀县| 凭祥市| 潮安县| 巴中市| 于田县| 嵊泗县| 义乌市| 沈阳市| 潢川县| 固原市| 育儿| 壤塘县| 昌都县| 洞头县| 明光市| 汨罗市| 武功县| 吉木乃县| 海丰县| 江西省| 峨眉山市| 丰顺县| 遂昌县| 云和县|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