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新課改使得我國基礎(chǔ)教育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就語文教學來說,新課改在語文課程中怎樣得以貫徹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加上如今國學教育已經(jīng)成為了熱門話題,雖然語文課程的改革在不斷推進,但是語文教育的基本意義是永恒不變的。語文教育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在小學階段向?qū)W生傳授國學,就是教他們用傳統(tǒng)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就是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生的生活。因此,國學教育是語文教學主旨內(nèi)容的最好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也是小學語文改革的一個傾向。滲透國學教育,使語文生活化。如何去做?筆者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一些策略。
一、漢字激趣中懂語文,識生活
漢字是中華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塊文字。領(lǐng)略漢字之美,可以說是國學基礎(chǔ)。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引領(lǐng)學生走近中國漢字,讓他們體會漢字的神奇與美麗。在識字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演繹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隸書,再到現(xiàn)今的宋體。如“門”字的甲骨文“”很像兩扇門的樣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guān)的裝置。這樣不僅從形體的變化,而且到文字意義的認識,都給學生一個具體生動的意象,寓教于樂。讓學生能感受到漢字從生活中來,同時又能服務于生活,語文的學習也亦如此。
二、詩詞吟誦中悟語文,懂生活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梢姡b讀詩詞的重要作用。小學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啟蒙時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國學詩詞進行啟蒙教育,講授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用傳統(tǒng)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國學中的古詩詞,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jié)晶,可以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從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讓學生懂得惜時;從《弟子規(guī)》“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中,讓學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從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tài)度;從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更讓學生樹立了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的遠大抱負??梢?,在聲情并茂的經(jīng)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懂得生活的真諦。
三、故事熏陶中思語文,演生活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這是孩子的共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粒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在課堂中開展以成語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的聽、說、讀、寫、記、演等形式的綜合性語文訓練活動,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如“任重道遠”成語解釋: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教師在課堂中可這樣說這個成語故事:曾子的學生問曾子:“讀書人應該怎樣做人?”曾子回答“:必須剛強而且有毅力!因為讀書人要勵志治理天下,這任務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遙遠。我們要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奮斗終生——正可謂任重道遠!”每天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由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故事,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國學故事的無限精彩,對成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從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chǔ)。最后,由學生合作表演成語故事,他們積極性很高,表演欲望強烈。表演的過程正是對成語的理解過程,這樣不但展示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鍛煉了其合作能力。
四、潛移默化中學語文,悟生活
如果我們教師認識到了國學對于小學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一定的國學素養(yǎng)那么在每一次的語文課堂上都會捕捉到國學滲透的切入點。比如,在執(zhí)教《唯一的聽眾》一課時,教師從自身出發(fā),總結(jié)格言和新編三字經(jīng),以此來激勵自己,并要求同學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教師出示格言:“善于鼓勵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jīng)驗?!苯處熣f到:“老師在今后與你們的相處中,會微笑著面對你們,會用老師動聽的夸獎和鼓勵讓我們每一位同學快樂的進步?!?/p>
教師出示新編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惰,俱可塑。教師說到:“同學們從一年級就開始領(lǐng)會‘人之初,性本善,是的,在老師的眼中,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優(yōu)秀的。老師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同學,有了老師的愛護和鼓勵,同學們的性與惰是俱可塑的。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對于別人真誠無私的鼓勵和幫助常懷有一顆感激的心,并讓這顆感恩的心激勵著我們走好我們?nèi)松拿恳徊健T肝覀兠恳晃煌瑢W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簡單的幾句話讓學生體會到了國學豐富的內(nèi)涵,并且讓國學中所蘊含的哲理引導學生今后的生活,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這難道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嗎?
總之,在新課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倡導下,在語文教育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任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合理地結(jié)合起來,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國學教育,讓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使語文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生活“語文化”。在國學經(jīng)典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中,讓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