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達·熱合曼+阿依努爾·毛拉麥提
摘要:該試驗篩選鑒定引入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冬麥品種,掌握引入和自育品種與推廣品種之間的差距,提高冬麥生產(chǎn)水平。擬對引入冬小麥分區(qū)域作對比試驗,為地區(qū)推廣冬麥品種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冬小麥品種;試驗分析;田間管理
1 參與品種及播種方式
1.1 參與試驗品種
新冬20號、新冬33號、新冬22號(CK)對照、邯6172、新冬40號等5個品種。
1.2 播種方式
5個品種一個組,每個品種三個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10 m2,其長寬比例為2 m×5 m=10 m2,人工播種、播種量為35萬粒/畝,行距20 cm、重復之間的走道為50 cm,小區(qū)之間走道為40 cm,新冬22為保護行。
1.3 選地
試驗地選擇能代表本地氣候地勢,土質(zhì)耕作水平的肥力均勻一致,平坦整齊。
2 生育期氣候特點
2015年播種后氣溫較往年相同,整個越冬期溫度較往年相同,但降雪比去年多,沒有極端低溫氣候。在小麥返青后至成熟,氣溫比去年高,成熟偏早,整個生育期沒有重大自然災害。
3 田間管理
2015年9月28日犁整地,前茬春播玉米。畝施基肥小麥專肥50 kg。9月29日人工開溝播種,11月 4日冬灌。
2015年11月4日隨水冬灌施滴灌專用肥10 kg。16年1月20日機車條施返青肥,小麥專用肥20 kg/畝,4月9日打除草劑,畝噴施磷酸二氫鉀100 g+二甲四氯鈉鹽400 g。4月16日頭水,畝施尿素10 kg。5月9日進二水,畝施滴灌專用肥6 kg。5月29日進三水,全期人工除草二遍,地邊四周打除草劑二次。
越冬期:15年12月7日至16年2月25日。
4 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4.1 生育進程(播種期9月29日)
4.2 植株性狀和產(chǎn)量性狀
4.3 小區(qū)產(chǎn)量結(jié)果分析
每小區(qū)人工收割,收獲面積10 m2,脫粒后實收產(chǎn)量,折合成畝產(chǎn)。
5 品種綜述
新冬40:該品種生育期254天,于3月10日返青,4月5日拔節(jié),4月25日抽穗,成熟期6月17日。株高80.9 cm,株型松散,穗紡錐型。穗長7.5 cm,千粒數(shù)40.1粒,千粒重40.7 g,有效成穗率95.7%。
邯6172:該品種生育期254天,于3月10日返青,4月7日拔節(jié),4月28日抽穗,成熟期6月17日。株高80.9 cm,株型緊湊,穗紡錐型。穗長8 cm,千粒數(shù)36.5粒,千粒重44.9克,有效成穗率94.6%。
新冬33:該品種生育期254天,于3月9日返青,4月3日拔節(jié),4月27日抽穗,成熟期6月17日。株高83.8 cm,株型緊湊,穗紡錐型。穗長8.1 cm,千粒數(shù)42.2粒,千粒重42.9 g,有效成穗率91.6%。
新冬22:該品種生育期255天,于3月9日返青,4月2日拔節(jié),4月26日抽穗,成熟期6月18日。株高86.9 cm,株型松散,穗紡錐型。穗長8.4 cm,千粒數(shù)36.8粒,千粒重44.3 g,有效成穗率96.7%。
新冬20:該品種生育期247天,于3月9日返青,4月1日拔節(jié),4月23日抽穗,成熟期6月10日。株高77 cm,株型松散,穗紡錐型。穗長6.8 cm,千粒數(shù)33.4粒,千粒重38.1 g,有效成穗率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