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誠
少年時,家父常帶我去云南大戲院看京戲。
彼時,昆明是個古樸且袖珍的城市,主城區(qū)酷似一只匍伏的神龜。南城門矗立于現(xiàn)今近日公園附近,舊稱“麗正門”;北門城樓位于今日北門街之北端,舊稱“拱辰門”;城墻延綿至東,有大東門(舊稱“咸和門”)、小東門(舊稱“敷澤門”),位于現(xiàn)今的交三橋至米廠心附近;西邊則有小西門(舊稱“威遠門”)和大西門(舊稱“寶成門”),分別位于今日的龜背立交橋東端和文林街附近。
云南大戲院位于綏靖路(后稱長春路,現(xiàn)名人民路)南側,離大東門很近,可容納七八百名觀眾,在當時算是很氣派的劇院了。
云南大戲院的頂梁臺柱是京戲名家關肅霜。那時她不過二十來歲,名氣已經(jīng)很大。關肅霜擅長刀馬旦、花旦、青衣,不時反串小生;和她配戲的演員陣容相當整齊,有徐敏初(須生)、賈連城(架子花臉)、梁次珊(文丑)、袁小樓(武生)等。
關肅霜素享“文武昆亂不擋”的美譽,意思是京戲昆曲中的文戲武戲,她都能演,而且演得精彩。她常演的戲,除《大英杰烈》(又名《鐵弓緣》)、《白蛇傳》、《花田錯》、《泗州城》外,最為戲迷津津樂道的便是《白門樓》了。戲中她扮演三國時的末路英雄呂布,其唱腔高亢激越,可謂響遏行云。
關的另一出拿手好戲是《天霸拜山》,她扮演明末武林高手黃天霸,舉手投足英武瀟灑,氣度非凡。關肅霜還能反串花臉,在《辛安驛》中扮演長髯飄逸、臉上涂滿油彩的綠林好漢。這出戲不常演,我有幸看過。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出戲,當數(shù)關肅霜反串武生出演的《周瑜歸天》。關在戲中扮演周公瑾,被諸葛亮用巧計逼得無路可逃,于是登上高山絕壁(舞臺上用四張桌子疊高后表現(xiàn)),一個空心跟斗翻下來,穩(wěn)穩(wěn)站住,再翻一連串漂亮的“旋子”。彼時,叫好聲和掌聲如同雷鳴一般,仿佛要將劇院的屋頂掀起。
讀小學時,我對京戲的癡迷有增無減。那時課業(yè)輕松,每天下午放學后,在教室里飛快做完作業(yè),風風火火地趕回家中,胡亂扒幾口飯,便趕到福照街(現(xiàn)名五一路)的昆明政治學校大院內(nèi),我的一位同窗好友的家正在此處。政治學校和勞動劇院緊鄰,劇院每天晚上都有京戲演出。劇院的后墻上有一個半尺見方的小窗,抬兩個小板凳站在窗口前,便可免費欣賞精彩的京戲演出。
我和幾位學友站在小板凳上,透過小窗看了不下百場京戲,其中有京戲名家劉奎官主演的《通天犀》、《水淹七軍》、《走麥城》等名劇。劇院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這幾個小學生不買票便看戲,于是走到窗前吆喝一通;我們連忙蹲下,等他走開后,又照看不誤。后來他大概覺得這幾個學生如此癡迷京戲,其情可宥,也就睜只眼閉只眼。
站在板凳上看京戲固然很累,但得以享受國粹,一飽眼福,便無怨無悔。至今追憶這段少年趣事,仍覺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