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敬
摘 要: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微寫作”的對學生進行分時段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各項寫法、各類技巧,讓學生在先熟練一項技巧的基礎上,再對其他寫作技巧逐個擊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是一項“微寫作”實驗成果,詳細論述了“微寫作”教學的過程、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效,以待同行斧正。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微寫作
“微寫作”發(fā)源“微博”“微信”,一般是指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寫作150字左右的“微作文”?!拔⒆魑摹庇柧?,可以幫助學生在選取素材、組織語言、精練文章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訓練之中,因為相對中考作文而言要簡單的多,利于學生動筆、展示,也可以改變部分學生認為作文難寫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意識到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及生動地表情達意。所以,“微作文”訓練不失為促進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一、通過“微寫作”開展初讀賞析,讓背記理解變得有效及有趣
作業(yè)布置一直是讓語文教師比較頭疼的環(huán)節(jié),要求讓學生夯實基礎、讀準字音、弄懂字義,但語文學科的作業(yè)如果只是讓學生抄字詞拼音,會讓學生陷入機械式重復中,所取得的效果不大,同時也容易讓學生厭倦。根據(jù)新課標中“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彼怨P者要求5到8組直接完成“讀一讀寫一寫”抄拼音組詞的課后作業(yè)。1到4組則運用寫“微作文”的方式,將“微寫作”引入課后作業(yè),在“裸讀”的基礎上,對九年級下冊第一、二單元的課文進行初讀賞析,每天寫一篇“微作文”,實驗時間為兩周,這類“微作文”要求學生綜合課文內容,并且盡量用到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這樣的課后作業(yè),雖然稍微增加了難度,但對學生來講,它更具有挑戰(zhàn)性,不僅要求學生會寫這些詞語,而且要求學生能夠理解這些詞語,并懂得結合篩選課文重要信息,在正確的語境中運用這些詞語。這樣的作業(yè)有利于教師了解到學生課前預習的真實情況,也可以提高學生識記拼音字詞及閱讀理解的能力。如,一個學生在看完修斯的《黑人談河流》一詩寫作的微作文:
那天,我看到了修斯,他在暮色蒼茫中,面對奔騰浩瀚、晝夜不息的河水,唱出了“我了解河流”,他想象自己“晨曦中在幼發(fā)拉底河沐浴”,因為先輩黑人曾在這里沐浴西南亞的安納托里亞的高原之風。他想象自己“在剛果河畔我蓋了一間茅舍”,因為先輩黑人曾在那里構筑茅舍,度過了人類歷史的朝夕。他想象自己前往瞰望尼羅河,想到了先輩黑人曾用血汗和淚水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想到了林肯總統(tǒng)為了廢除奴隸制,來到新奧爾良。休斯熱愛自己的民族,為自己種族的文明和尊嚴而驕傲。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篇“微作文”用到了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晨曦、瞰望”,實現(xiàn)了理解并運用詞語的目標。賞析雖然流于表面,但的確是學生真實的體驗感悟。四組寫“微作文”的同學不僅訓練了自己的組詞造句能力,每篇“微作文”都文字簡練、語句通順,而且都能感受到休斯熱愛本民族的熱情。
二、以“微寫作”提升學生運用“欲揚先抑”手法和“景物描寫”手法的能力
中考作文評價標準中對寫法的要求是看學生能不能根據(jù)內容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技法,視運用程度相應給分,不會運用表達方式和寫作技法來表現(xiàn)內容和中心的學生只能在寫法一項得較少的分,運用靈活得當?shù)目赡玫较鄬Ω叩姆謹?shù)。
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作為初三學生要在一節(jié)課時間里完成一篇記敘文寫作,也不是什么難題,但要能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記敘文,就不一定了,由于部分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面和知識面不夠寬廣,寫同一篇作文時,學生用到的素材幾乎是一樣的。在題材不夠新穎,語言組織水平又偏低的情況下,更需要從記敘文情節(jié)安排的技巧上來訓練學生,提升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筆者以“欲揚先抑”這種寫作手法為切入點,讓學生開展“微作文”寫作訓練,希望借此提高學生在寫法方面的能力,改變學生整篇文章敘事平淡、毫無起伏的寫作狀況。
同時,很多學生在選材、立意、結構等方面沒什么大的問題,一般的寫法如欲揚先抑、設置懸念等,學生都有所了解并能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但部分學生的作文雖然做到了語句通順,內容簡練,但整體上缺乏文采,不能在記敘中穿插適當?shù)木拔锩鑼?,或者常常做不到情景交融。本次“微寫作”從“借景抒情”的寫作訓練入手,希望借此提高學生運用景物描寫來襯托某種心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雪花.閱讀教學中“微寫作”的嘗試與思考[J].語文天地,2014(16).
[2]洪合民.“微寫作”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機滲透[J].中學語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