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的品質不是審美標準,因為新聞不是文學,不是鑒賞品。壯偉的思想定力和散發(fā)暖意,捍衛(wèi)真善美、揭露假丑惡,才真正是新聞的品質。沒有品質的新聞追逐聳人聽聞、有聞必錄,追求娛樂化和低俗化。新聞講究文字風格和謀篇布局,不是為了新聞審美,而是為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聞的品質——無論是思想定力還是有溫度,都是新聞影響力的基因,遠遠超出了新聞審美的范疇。
【關鍵詞】新聞的品質;思想定力;新聞的溫度;新聞審美
網媒正在為高額利潤拼奪廝殺,不惜降低新聞的品質,每天噴涌大量“危言聳聽、嘩眾取寵”的魔咒式新聞。一些傳統(tǒng)媒體也在緊跟、效仿。各類嚴肅媒體卻流失千萬受眾,束手無策地在那里落寞發(fā)呆。它們不是沒有回天之力,而是被禁錮在另一種沒有品質的新聞框子里。
習近平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盵1]然而,一些媒體人卻認為,新聞的品質是審美標準,只要記者寫得“流利暢達、汪洋恣肆”,就能傾倒無數人。新聞不是文學,不是鑒賞品,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些壯偉的思想定力,能使嚴肅媒體召回受眾,清除垃圾信息對人們靈魂的玷污。
一、新聞沒有品質的四種公害
自媒體的發(fā)展正如火如荼,有許多好的新聞報料,但多數網絡新聞忽視品位,熱衷炫人耳目且想一炮打紅的負面消息。新媒體充斥“雷人雷語”“瞬間奔淚”“美腿搶鏡”的誑語,每天都在喧鬧吸睛。微博淪為明星揚眉吐氣的平臺,哪怕他們忸怩作態(tài),都會讓受眾“聞聲起舞”。以前是沒有采訪就沒有新聞,現(xiàn)在是沒有粉絲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品質的新聞正在催眠蕓蕓眾生,貽害之深不可小覷。
沒有品質的新聞,對政策、形勢曲解誤讀,追逐聳人聽聞,引起相關受眾的恐慌。據報道,2015年底,一些媒體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住房發(fā)展報告(2015—2016)》的某些詞句,竟然鼓吹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房價將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對記者說,報告被曲解了,新聞推導出“斷崖式下跌”的結論“不十分完整”。該報告指出未來房價有下降的可能,而且這只是一種可能而已。[2]媒體上樓市被多次唱衰,這種新聞預測沒有根據,缺乏可信的邏輯,事實上多地樓市的價格近年均有上漲,即使少數地方商品房價格下降,幅度也不大。所謂“斷崖式下跌”,讓想買房的民眾遲疑不決,等待“大幅下跌”后再購;那些已經買房的業(yè)主則憂心忡忡,后悔難寐,“去庫存”的經濟政策在房地產業(yè)遭遇坎坷。無論是記者還是網民想在媒體上發(fā)表見聞,應當尊重客觀事實,而不應給事實添加水分,拔高夸大。新聞報道以尊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為原則,無論是專職記者還是網民,使用別人提供的材料或引用別人的話,都要忠于原意,不能歪解倒讀,更不能斷章取義、肆意篡改。
沒有品質的新聞熱衷于負面報道,對有悖人類精神道德、對社會發(fā)展有害的事件興趣濃厚。作者筆下“一片黑”,無所不污,污名化新聞特別走俏。盡管這類新聞都是真實的,但并非雪崩如瀑,把人們層層包圍,不應占據主要報道分量。有些人長期受到西方新聞界“壞消息就是好消息”觀念的影響,在網上全身心投入“暴露浪潮”,對負面新聞興致勃勃,卻不認真挖掘產生壞人壞事的原因。近年微信上大量“情色”新聞連連走俏,復制西方黃色新聞的流弊,抹殺女性的精神價值,放肆地宣揚“淫靡縱欲”。西方報紙大都在大街上叫賣,用淫亂、污穢的內容與標題吸引過往行人,成為其靈驗的促銷手段,“壞消息就是好消息”自然成為西方報業(yè)的名言。社交媒體為了博取眼球,照搬這個老套路,不僅獵奇泄欲,而且狂熱地推銷西方的性文化。在我國社交媒體上,這類負面新聞今天已經拔得頭籌。
嚴格來說,負面報道不是指對負面事實的報道,而是對負面現(xiàn)象認識錯誤、處理不當的報道。毫無疑問,負面事件應當報道,但要認真思考報道哪些壞消息,如何報道,究竟要占多大比例。揭露壞人壞事是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使命,也是媒體堅持正義立場的標志,一刻也不能懈怠。但對壞人壞事的報道在整體上不能壓倒正面報道,即使在網絡媒體上也不應“污水橫流”,對丑惡事件大加渲染。
對事實不辨輕重得失,不拒枝蔓梗葉,喜好有聞必錄,也是一種沒有品質的新聞。不分巨細,把一切事實悉數奉送,排斥新聞選擇,輕視新聞價值,新聞的品位必然式微。有的報道《老爸陪女兒跳芭蕾舞》,說了一通舞步不合拍之類的笑料,沒有任何教益;有的報道接吻比賽,狂吻7個小時至31個半小時,還沒有打破吉尼斯紀錄,實為撩人耳目,如此云云,雞毛蒜皮,枯燥乏味,百無聊賴的流水賬新聞卻被某些媒體青睞。有的報紙甚至開辟“有聞必錄”專欄,以示新聞客觀,博聞廣記,忠于現(xiàn)實的存在,實際是玷污受眾的眼球。
歷史上有聞必錄的主要含義是,御史對皇帝的起居言行不敢遺漏,不分大事小情,只能一一記錄。不管事實重要不重要,是否有意義,一律照錄不誤,這種應付受眾新聞饑渴的愚拙,使新聞的品質銷蝕殆盡。正如魯迅在《論“人言可畏”》一文中所說,記者是要“向上負責的”,新聞是“有選擇的,有作用的”,“有聞必錄”只是他們有時出了紕漏應付讀者的口頭禪。延安《解放日報》1942年在《致讀者》的社論中曾指出:“黨報決不能是一個有聞必錄的消極記載者,而應該是各種運動的積極提倡者、組織者?!焙鲆曅侣勥x擇,把那些毫無意義、七零八碎的現(xiàn)象推給受眾,只能是對他們的無情愚弄。
還有大量沒有品質的新聞,推崇報道的娛樂化和低俗化,以調動受眾的低級趣味為目的。盡管娛樂新聞代表大眾文化潮流,但也應有品質、有品位,不能炒作隱私和花邊新聞。體育新聞、文藝新聞、明星新聞清除媚俗氣息,都可做得輕松愉快,讓受眾樂此不疲,滿足“草根”群體的需要。如果娛樂新聞任意升級為淫言狎語、調侃戲弄,降低新聞格調,勢必滑向低級趣味。
新聞報道不排斥適度的娛樂性,但不是任何新聞都可娛樂化,娛樂應當有題材的限制。更何況,“娛樂化不等于低俗化,要講究文化品位,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積極性,才能保持新聞的基本品質”[3]。對文藝界名流的趣聞可以報道,但不應專注于明星的隱私,更不應關注明星的臉蛋而不關注其演藝成就。名人新聞可以“寓教于樂”,把啟迪和陶冶人們的性情作為報道的出發(fā)點,顯現(xiàn)娛樂新聞的品質。反過來,試圖把娛樂完全變成教育,或把教育與娛樂混為一談,則是荒謬和做不到的。讓娛樂新聞有知識、有科學與奮發(fā)精神,有仁愛觀念,才是娛樂新聞追求的目標。否則,娛樂新聞將成為沒有靈魂的新聞,滑向格調低劣、品位粗俗而難以自拔。
二、有思想定力,新聞才有品質
有品質的新聞都有思想,對事件有深度解讀,有思考力,從而才能精準發(fā)力。新聞褒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對是非正誤發(fā)出正義的聲音,顯露出堅毅的思想定力。新聞有了這種品質,受眾才能從新聞中不僅得到信息,認識社會發(fā)展的歸宿,而且知道自己應當走向何方。當媒介競爭進入“秒殺”和海量信息淹沒人們視線的時代,受眾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新聞思想的穿透力。沖破頑固觀念的束縛,捍衛(wèi)社會公平正義,是今天新聞最可貴的思想定力。
任何有思想定力的新聞都敢于面對現(xiàn)實,敏銳地揭露生活的頑疾。2011年4月11日,長沙縣有關部門勾結無良建筑商,把討薪的20多名農民工騙到項目部,出動數十名防暴警察實施抓捕,并進行毆打。事后聲稱,這些農民工無端鬧事,抓捕無誤,事件久拖不決。到10月20日,湖南省紀委干部陸群再也忍無可忍,在新浪網上發(fā)帖,叫板長沙縣委書記和公安局長的非法行為。這一事件立即引爆媒體,許多新聞引用陸群的話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具有良好執(zhí)行力的制度,讓民眾維權渠道更加通暢,但在現(xiàn)行體制內無法解決這一事件。[4]《人民日報》、新華社、《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北京晚報》《鄭州晚報》《西安晚報》等300多家媒體及各大網站對這一“烏紗帽對賭”展開拉鋸式的報道。媒體介入的輿情日漸高漲,眾多網民點贊媒體和為民請命的紀委干部,而省市官員卻視而不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度嗣袢請蟆分赋觯骸肮秸x的實現(xiàn),唯賴制度化的保障。這也提示社會管理者,維權才能維穩(wěn),制衡才能治權。”[5]這一有品質的新聞使人頓悟,讓受眾的思想豁亮而清醒。
新聞需要有故事可談,不論什么故事都能明示社會癥結,啟發(fā)媒體找到思想定力。對于黨媒而言,新聞的思想定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傳播黨的政策主張,反映社會必須進行的變革,維護公平正義,堅守依法治國;二是媒體上的任何新聞都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通過表象揭示理性,讓受眾明白自己的權利并捍衛(wèi)憲法賦予的權利。新聞不僅報曉事件,而且能讓受眾茅塞頓開,提高“民主、和諧、平等、法治”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約束力和指導力,從而推動現(xiàn)代思想在媒體上的華麗轉身。
新聞不僅包含默思的材料,而且要不斷證實生活的是非,在受眾心中發(fā)出電光石火,給他們播撒真理的種子。新聞如果被放在真理的框架里,讓受眾潛濡默化、如飲醍醐,新聞就有啟蒙的力量。但思想、真理和事實不同,思想、真理總是凝固僵滯,時間一長將變得陳腐守舊,陷入虛談空論。有思想的新聞總是隨著生活前進,不斷搜尋最先進的事物,引領人們的思考。如果新聞落后于生活,缺乏新事實的啟迪,就不會再有啟蒙和生機。所以記者應不斷“俯下身”“沉下心”研究現(xiàn)實事物,由外觀到內察,從實證進入思辨,不斷提出最新的思想。
在漫長的媒介生命中,媒介思想不斷演變,如果思想背離實踐,大眾就會拋棄它。這種“受眾背棄律”,構成媒介的生態(tài)循環(huán),使媒介經歷著生死興衰的過程。有的媒介把意識形態(tài)當作萬能的機器,固守陳舊的觀念拳拳自戀,絕不會推出高品質的新聞。有的媒體人把印刷機、攝像機和網絡當作萬能的法寶,不想隨著技術的升級而改變陳舊的內容。有些人對機器是如此崇拜,以為有了新媒體就開辟了人類未來,大談微博、博客或微信的技術奇跡,卻不研究如何改善傳播內容,對新思想不屑問津。這是用機器屠殺新聞業(yè),或者說是傳媒界在自殺。大眾不會對機器消極依賴,也不會對陳舊的思想可憐地順從。不管新媒體如何萬能,最終取勝的是新思想。
必須承認,許多公眾都有正確的判斷,媒介無視這種判斷力,其思想定力就會泯滅,最終被民眾所唾棄。21世紀有許多奇幻和誘惑,堅守底線、不為利益和誘惑所動,就應當獻身于新聞思想定力的永恒價值。“面對誘惑,央視財經頻道的芮成鋼作出了自己的選擇;21世紀報的主編同樣作出了選擇。這些曾經的明星媒體人的墮落令人震驚,才華橫溢的他們沒能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沒能用自己的心與筆寫出時代故事,發(fā)出時代聲音,反而在誘惑中迷失了自己,忘卻了回家的路?!盵6]報道我們時代的真正生活,讓每個受眾感受到新聞的力量,讓千百萬民眾接受精神洗禮,正是有品質的新聞的終極目標,值得媒體人終生堅守。
媒介精神在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它報道的所有新聞都有大體一致的思想軌跡,因此,黨媒思想的統(tǒng)一是符合邏輯的意識形態(tài)。如果一個國家的媒介每天傳播各種混亂的觀點,讓受眾面對雜亂無章、爭執(zhí)對峙的見解迷茫無措,社會思潮的分崩離析將導致社會混亂,民眾將惶惶不可終日。但媒體思想的統(tǒng)一,必須遵循公共利益的最高原則,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黨媒要“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7],讓萬眾勠力同心,投身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宏偉事業(yè)。這種新聞思想定力給人以信心、希望和動力,無疑產生的是正能量。
三、有品質的民生新聞都有溫度
新聞的“溫度”是指新聞反映群眾的疾苦、挫折和生活的坎坷,使受眾感到溫情、慰藉、希望和光明,體驗到媒體的深切關懷。這是有品質的民生新聞的基本特征。馬克思早就指出,“報刊只是而且應該是‘人民(確實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開的表達者”,“報刊應當真誠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與憂患、熱愛與憎恨、歡樂與痛苦”。[8]做“有溫度”的新聞,把新聞寫在群眾的心坎上,必須回答民眾心里的呼喚,讓他們找到中肯、滿意的答案,得到歡樂和鼓舞。
一些媒體努力報道有溫度的新聞,但它們回避人民的根本利益問題,用“好人好事”體現(xiàn)報道的溫情。這不啻是窮幽極微、舍大求小,在言輕旨淺的問題上兜圈子。“公交司機把殘疾人抱下車暖人心”“數十人為救人抬起13噸重公交車”“油條哥不用有害的‘復炸油做油條”等此類新聞,確實給當事人和受眾帶來一絲溫暖,但受眾更大的疾苦、更煎熬的思慮,主流媒體卻很少報道,即使報道,總是板著面孔說套話,受眾得不到少許的溫情和憧憬。
央廣網記者馬繼鵬赴貴州采訪,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只有真正到了現(xiàn)場,你才能感受到當地百姓生活的艱辛,貴州脫貧攻堅不易!”“只有緊握老百姓的手,我們的呼喚才更有力量。”[9]現(xiàn)在,底層民眾思考的重要生存問題,痛定思痛,讓國人焦慮。民眾的一些重大切身利害問題黨中央多次提及,而某些地方政府卻充耳不聞,光做表面文章,主流媒體也置身事外,很少報道。微信微博卻拾遺補闕,競相曝光,把幾億網民吸引到“公眾號”里圍觀。
習近平強調:“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薄皠?chuàng)造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奇跡,也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厚,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盵10]報道這樣的新聞,濟物安民,敬天愛民,才有真正的溫度,才是黨媒的頭等大事。
有溫度的新聞就在我們身邊,在公眾的街談巷議中隨時可以被感應、被激發(fā)。聽取人民的呼聲,把媒體的關愛轉向人民的切身利益,民眾的溫暖就會從心中升起。沒有圣潔的情感,新聞就不會有溫度;沒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媒體就不能重視人民的疾苦;沒有忠于人民的職業(yè)道德,報道就不敢說真話,那么,民生新聞的溫度就上不來。受眾感受不到媒體的溫暖,新聞散發(fā)不出記者的暖意,政策報道就難以給人以信心、希望和動力。
新聞自然要講究文字風格和謀篇布局,講述故事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這不是為了新聞審美,更不是新聞審美的標準,而是為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新聞表達鮮明、正確的立場。對社會問題的報道,記者既要坦誠地直面社會,抓住要害,又要總體把握生活,防止以偏概全,不能為揭露真相而撕裂社會,制造社會沖突??傊侣劦钠焚|——無論是思想定力還是散發(fā)暖意,都是新聞影響力的基因,遠遠超出了新聞審美的范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2016-02-20.
[2]2016年第二季度房價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是曲解[EB/OL].中廣網,http://bd.loupan.com/html/news/201512/2106399.html.2016-12-05.
[3]劉建明,等.新聞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17.
[4]湖南紀委干部叫板縣委書記事件輿情報告[EB/OL].正義網,http://www.jcrb.com/yqjc/201111/t20111108_748672.html.2011-11-07.
[5]人民時評:紀委干部“叫板官員”該由誰接招[N].人民日報,2013-12-10.
[6]寫有溫度的新聞 講有靈魂的故事[N].光明日報,2015-01-11.
[7]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2.
[9]只有腳踩大地,我們的文字才更有溫度[N].中國青年報,2016-01-31.
[10]肖央銘.習近平“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道出百姓心聲[N].人民日報,2015-02-28.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編校: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