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葡樂
有一支鉛筆,穿著藍色的外衣,嶄新的它對自己的模樣十分滿意,很快,它就被擺到了超市的貨架上。有一天,來了一個男孩,來到超市里逛到了文化用品一角,看見了鉛筆,他買了一支。他還同時買了蠟燭——萬一停電,他就可以點上它照明。
男孩回家后,鉛筆和蠟燭就被扔到一個盒子里。一個是黑心,一個是白心;一個瘦一些,一個胖一些。在盒子里,鉛筆和蠟燭混熟了,他們成了朋友。他們都希望自己永遠這樣嶄新,不被使用。
“你的心黑得有點兒發(fā)亮。”
“你的心白得有點兒綿軟?!?/p>
……
這么聊天時,蠟燭似乎不知道自己的心可以燃燒,鉛筆似乎不知道自己的心可以記錄。他們一起度過了很多個日夜,并且一直以為可以永遠這樣。
有一天,蠟燭遇見火柴,火柴把蠟燭的白心給點著了,金色的火焰一跳一跳,把小屋子里的黑暗驅(qū)走了,不知怎么,蠟燭一邊燃燒,一邊難過地流下了眼淚。從自己成為蠟燭的那天起,自己就有了被點燃的渴望,可現(xiàn)在怎么流淚了呢?
一圈一圈的金色光暈下,鉛筆遇見了削筆器。削筆器轉(zhuǎn)動著手柄,將鉛筆削下一圈圈的木花,露出一點兒鉛筆芯,像一個小黑芽。應該可以寫點兒什么了,鉛筆的心激動萬分,他有了傾訴的欲望,在潔白的紙上,它寫下了兩三句很有詩意的句子,但有淡淡的憂傷。
這以后,鉛筆又寫了日記,畫了鉛筆畫,可是內(nèi)容都和蠟燭沒關(guān)系。蠟燭很傷心,鉛筆似乎早已經(jīng)忘記了當初的摯友。
蠟燭越燃燒越矮,鉛筆越用越短。終于有一天,蠟燭成了一個小蠟頭,火柴都懶得點它了。鉛筆成了一個小鉛筆頭,削筆器都削不了了,它們又相逢在一個雜物盒子里。
打了招呼以后,它們談話的閘門就收不住了。兩個到了老年的朋友,一下又回到年輕的時光,它們說了好多話。最后,在蠟燭營造的一小片光明中,鉛筆“沙沙”地在紙上又畫又寫,像是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
后來,人們看見,在蠟燭燃盡只剩一點兒黑色蠟捻的燭臺旁邊的紙上,有一幅涂鴉,畫的是一根新蠟燭和一支新鉛筆,它們挨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