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娜
摘 要:該文采用室內(nèi)培養(yǎng)法,研究不同濃度異丙隆(10、20、40、60、80、100mg/L)對小麥幼苗葉綠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異丙隆能降低小麥幼苗葉綠素的含量,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葉綠素含量分別比對照(0mg/L)低2.55%、6.81%、11.91%、19.57%、28.94%、32.34%。異丙隆能夠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脯氨酸含量分別比對照(0mg/L)高3.41%、11.17%、64.20%、139.77%、234.85%、303.7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比對照(0mg/L)高1.50%、3.68%、8.18%、10.57%、19.02%、21.20%,丙二醛含量分別比對照(0mg/L)高4.75%、44.62%、88.61%、125.32%、164.24%、108.23%。
關鍵詞:異丙?。恍←?;生理特性
中圖分類號 S48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021-02
隨著我國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的推進和農(nóng)村勞動力的轉(zhuǎn)移,化學除草劑的需求量和使用量逐年增加。使用除草劑雖然能夠省時、省力、高效的除草,但其本身也是一種脅迫,對作物會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1]。異丙隆為取代脲類選擇性內(nèi)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兼莖葉處理劑,對作物幼苗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響[2-3]。本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濃度異丙隆對小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為安全有效的使用異丙隆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與藥劑 供試品種為徐麥35,由河南省布谷鳥農(nóng)業(yè)科技公司提供;供試藥品為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由南通金陵農(nóng)化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設計與測定方法 采用土拌農(nóng)藥、盆栽小麥的方式。試驗設計包括7個異丙隆添加水平,分別為0、10、20、40、60、80、100mg/L,其中0mg/L為對照。每個處理重復3次。小麥在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小麥出苗后10d采集小麥苗的葉片測定其生理指標。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葉綠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楊酸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丙二醛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測定。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小麥幼苗葉綠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下小麥幼苗葉綠素含量低于對照,并隨著異丙隆濃度的增加而降低,10mg/L處理下葉綠素含量與對照差異不顯著,20mg/L及以上處理顯著低于對照。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葉綠素含量分別比對照低2.55%、6.81%、11.91%、19.57%、28.94%、32.34%。不同處理下小麥幼苗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對照,并隨著異丙隆濃度的增加而升高,10mg/L處理下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與對照差異不顯著,20mg/L及以上處理顯著高于對照。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脯氨酸含量分別比對照高3.41%、11.17%、64.20%、139.77%、234.85%、303.7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比對照高1.50%、3.68%、8.18%、10.57%、19.02%、21.20%。
2.2 不同處理對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下小麥幼苗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對照,并隨著異丙隆濃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趨勢,80mg/L處理丙二醛含量最高。10mg/L處理下發(fā)芽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20mg/L及以上處理顯著高于對照。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丙二醛含量分別比對照高4.75%、44.62%、88.61%、125.32%、164.24%、108.23%。
3 結(jié)論與討論
前人研究證實,施用除草劑本身是一種脅迫,影響作物的生理生化過程,造成作物失綠,葉綠素含量下降[4],本研究結(jié)果與前人基本一致。除草劑進入作物體內(nèi),能夠干擾作物正常的生理代謝,引起復雜的生理變化,進而逐漸殺死作物[5-6]。有研究指出,異丙隆能夠明顯影響作物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7-8]。也有人研究認為異丙隆對丙二醛含量并沒有顯著影響[9]。本試驗研究表明,異丙隆能夠增加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含量,10、20、40、60、80、100mg/L處理下脯氨酸含量分別比對照高3.41%、11.17%、64.20%、139.77%、234.85%、303.7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比對照高1.50%、3.68%、8.18%、10.57%、19.02%、21.20%,丙二醛含量分別比對照高4.75%、44.62%、88.61%、125.32%、164.24%、108.23%。
參考文獻
[1]王正貴,封超年,郭文善,等.麥田常用除草劑對弱筋小麥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29(6):1027-1032.
[2]劉曙照,袁樹忠,戴忠軍.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殘留及對玉米的藥害研究[J].農(nóng)藥,2000,3(11):38-40.
[3]張玉聚,張德勝,劉周揚,等.苯氧羧酸類除草劑的藥害與安全應用[J].農(nóng)藥,2003,42(1):41-44.
[4]劉井蘭,于建飛,印建莉,等.化學農(nóng)藥對植物生理生化影響的研究進展[J].農(nóng)藥,2006,45(8):511-514.
[5]尹小樂.除草劑異丙隆對小麥生物毒性的影響[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8.
[6]王正貴,于倩倩,周立云,等.幾種除草劑對小麥籽粒產(chǎn)量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核農(nóng)學報,2011,25(4):791-795.
[7]孔治有,楊志雷,覃鵬,等.不同濃度撲草凈和異丙隆對大麥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6(6):2332-2335.
[8]朱金方,陸兆華,夏江寶,等.鹽旱交叉脅迫對檉柳幼苗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含量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3,33(2):357-363.
[9]顧正中,周羊梅,揚子博,等.干旱脅迫下淮麥33等不同小麥品種幼苗生理響應的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7,30(1):67-71.
[10]孔治有,楊志雷,覃鵬,等.低溫和異丙隆對大麥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5(4):701-70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