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無欲的生命是安靜的。
我見過一匹馬在槽櫪之間的靜立,也見過一頭雄獅在草原上的靜臥,甚至是一只鳥,從一根斜枝撲棱棱飛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現(xiàn)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靜。
一切外在的物質(zhì)形式,如槽櫪之間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獵物,斜枝之外的飛蟲,在安靜生命的眼中,像風(fēng)中的浮云。一個安靜的生命舍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quán)勢,奢靡,繁華,他們因為舍得,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安靜。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內(nèi)心中的蓬勃與豐富。
夏日的晚上,我曾經(jīng)長久地觀察過壁虎,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隱匿,就是藏身于寂靜里。墻壁是靜的,昏暗的燈光是靜的,撲向燈光的蛾子的飛翔是靜的,壁虎蟄伏的身子也是靜的,那是一幅優(yōu)美素淡的夏夜圖。只是壁虎四足上潛伏著的一點殺機,為整幅畫添了一絲殘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為這樣,我沒有看到過真正安靜的壁虎。
安靜的姿態(tài)是美的。蹲坐在云岡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畫里衣袂飄舉的飛天,一棵虬枝盤旋的古樹,兩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曬太陽的老人,柴扉前倚門含羞的女子,這些姿態(tài)要么已看破紅塵,要么正純凈無邪,恰是因為這些,它(他)們或平和,寧靜,恬淡,寵辱不動;或純真,靈動,潔凈,不沾染一塵世俗,于是便呈現(xiàn)給這個世界最美的姿態(tài)。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nèi)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于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正如一棵樹,紅塵中極細(xì)的風(fēng),物質(zhì)世界極小的雨,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不論這棵樹是置身在庭院,還是獨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有一天,我去拜會一位遭受了命運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發(fā)深處,沒有看書,沒有寫書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看不到他做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談著,一些陳年往事逐漸勾起了老人的回憶。下午的陽光斜照進(jìn)來,地板上,四壁上,橫豎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諝庵?,一個安靜生命的內(nèi)核在浮沉中發(fā)出金屬的脆響。
這不由使我想起小時候,一個有月亮的晚上,父親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蕩著清幽的光,遠(yuǎn)山黑黢黢的,村莊黑黢黢的,父親的笛聲婉轉(zhuǎn),曠遠(yuǎn),悠揚,那一晚,山是安靜的,水是安靜的,村莊是安靜的。
我想說的是,只有在自然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
[怦然心動]
面對世俗的熱鬧與喧囂,莎士比亞說:“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相反的,安靜之中才蘊藏著無窮的豐富。安靜不是靜止不動,不是自我封閉,它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在經(jīng)歷了諸多的沖撞和曲折之后,生命之河仿佛終于來到一處開闊的谷地,匯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人生最好的境界即是這種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則是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寶藏。做一個內(nèi)心安靜的人,不驕不躁;做一個內(nèi)心豐富的人,且行且樂。
【文題延伸】豐富的寧靜;靜享人生;寧靜的心靈……(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