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岳三猛
3月23日晚,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口述體反腐紀實文學《追問》,舉行新書發(fā)布會。在書中,丁捷寫到了這樣一名落馬干部:某個市的政協(xié)主席李立青(正廳級)在擔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和市委副書記的六年時間里賣官賣爵,并為煤礦老板、開發(fā)商等大開方便暴富之門,伙同妻子、女婿等親屬受賄四千六百余萬元,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接受采訪時,李立青說他和妻子只收一個叫許博士及其關系戶的錢,不擴大范圍?!耙话銊e人來找我辦事,給點香煙給點酒給幾張衣服券超市卡什么的,我?guī)缀醵纪肆?。給我錢,我更是不會要。”至于原因,他表示,自己不想為這些小恩小惠替人家做事,還弄得滿城風雨、一身貪名。
至于商人許博士,他的定義是“自己人”——后者不但幕后操作幫時任教師的李立青成功謀到市府秘書處干部一職,還進一步將李立青推到正廳級職務上。于是,許博士趁著李立青女兒結(jié)婚時,一把送上八百八十八萬元,后者也就笑納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之后李立青就變成了這個商人的木偶,安排諸多他推薦的人進入領導崗位。
可笑的是,表面清正廉潔、好干部的李立青之所以倒下,正是因為許博士的舉報。后者覺得李立青拿了錢卻不聽話,推薦個干部常常不爽快安排,就不高興了,于是設計一個買官圈套令其落馬。
其中一個細節(jié)是,當李立青風聞自己被調(diào)查時,找到行賄近兩千萬的許博士,要求其就說兩人只有幾頓飯的來往。結(jié)果對方?jīng)]等他說完就大聲開罵:“姓李的,你當我跟你一樣弱智啊!”
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貪官和李立青有著類似的特點:利益交換總是限定在周圍一小撮非常熟的“朋友”中,顯得受賄很有“原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掩耳盜鈴,妄圖將人情當成一張“遮羞布”。
據(jù)報道,南京溧水原副縣長湯少波只收熟人的錢,而且更為小心謹慎。有三種情況他是不會收受賄賂的:一是數(shù)額太大的不收;二是關系不太熟的不收;三是看不順眼的不收。因此湯少波有了“三不干部”之稱。
2008年6月,浙江一個做汽車零配件生意的老板,想在溧水做些項目,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湯少波。在接觸過程中,該老板送給湯少波一個紙袋,里面除了香煙外還有一萬美元。湯少波發(fā)現(xiàn)后,立即把一萬美元交給了開發(fā)區(qū)紀工委?!芭c該老板關系不是很熟,不是很放心,而且一萬美元數(shù)額太大。” 湯少波說。
有些老板摸透了湯少波的心理,盡量把送錢的事做得比較隨意,數(shù)額也不是太大,每次兩三萬元,讓湯少波感覺不到是在行賄。實際上,湯少波所收受的七十七萬元財物,也是四家公司八年共二十七次送給他的。
這種“講原則”的貪官,雖然少見,卻也并不是孤例。據(jù)《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報道,類似的還有廣東省韶關市公安局原局長葉樹養(yǎng)有“五不”原則(不主動索要錢財、不辦事不收錢、不催討該給還沒給的錢、不討價還價、不介意錢多錢少),黑龍江省綏棱縣委原書記李剛有“三不收”原則(事沒辦成的不收、關系不密切的不收、幾個人同時送的不收),河北省石家莊市交通局原副局長杜國棟也有“就是不能讓單位吃虧,只收干活干好的,干差的送錢也不收”的原則。
【原載《法制晚報》】
插圖 / “包”藏禍心 / 徐 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