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陜西省旬邑縣底廟中學)
體育課程納入中考科目以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度空前提升。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強體健,中考中體育科目也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F(xiàn)實情況卻是,學生的身體狀況差別甚大,有的營養(yǎng)不良過于瘦弱,力量型的體育項目不理想;有的營養(yǎng)過剩偏胖,技巧型的項目不理想;有的身體勻稱,平時缺乏鍛煉,持久性的耐力型項目不理想。種種問題,不一而足。
如何讓這些體育“學困生”樹立對體育課的信心,成功跨越中考的門檻,結合平時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全面了解學生,弄清病因
一位偉人曾講過:“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決,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闭覝什∫颍瑢ΠY下藥才是良策。作為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不想成為任何科目的“學困生”。由于身體狀況的先天差異及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就形成了體育技能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體育教師要認真研究體育“學困生”的個體原因,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流、走訪家長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有的學生可能是生活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瘦弱或肥胖,要讓學生逐漸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就要從習慣抓起。有的學生可能是天生膽小,體育項目訓練放不開、次數(shù)少導致體育成績不理想,這就要為其設置較易的、能達到的訓練標準,循序漸進,逐漸樹立其自信心。有的學生可能是未掌握相關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就要將示范動作做慢一些,分解成若干個簡單易學的小動作,讓學生反復練習,直至達到熟練的程度。
二、要加強家校協(xié)作,形成合力
世界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士說:“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家庭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同樣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要善于借力、用力,充分發(fā)揮好學生家長的作用,贏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家長的體育意識,不能只是單打獨斗。學校教育中,大多家長和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視度高,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學習和考試上,覺得體育課無師自通,稍加用心就能學好,對孩子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不夠重視,這種認識是極端錯誤的。一個學生如果沒有一兩項體育運動愛好,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必須讓家長端正對體育課的認識,參與到體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來。同時,和學校相比,學生在家庭進行體育訓練的時間相對富余,周末、法定假日等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利用。體育教師要主動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學生體育學習狀況,告知學生家長一些科學、實用的訓練方法。比如,可以周末早起和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等,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既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增進了親子關系,和諧了家庭生活,會獲得雙贏的效果。在家校協(xié)作合力的作用下,體育教師的“學困生”轉化定會加速推進。
三、要激發(fā)學習興趣,積蓄動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背踔袑W生還未成年,他們做事情更多的是出于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源泉。體育教學也要讓學生由“讓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對體育課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進步將會是飛躍式的。比如,教立定跳遠項目時,可以將整個動作分成五個動作來教。一是輕巧落地,在臺階上跳上跳下(模仿兔子、青蛙)。二是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小兔子跳)。三是雙腳向前上方跳(學袋鼠跳)。四是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青蛙跳)。五是完整動作練習(攀登高峰)。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學生會達到愛學、會學、學會、學活的最佳效果。體育課室內教學時,可以播放一些姚明、劉翔等體育明星的比賽場景,通過明星效應抓住“學困生”的心;也可以播放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中乒乓球、足球等學生平時接觸較多的項目賽事,逐漸俘獲“學困生”的心。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與學生一起打打籃球、乒乓球,組織跳繩、踢毽子比賽,給學生打出的好球及時給予表揚,比賽的關鍵時刻喊喊號子、助助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體育項目中的亮點,感受競爭和為集體爭光的激情和樂趣,進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要圍繞考試項目,有的放矢
《禮記·中庸》一書中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蔽覀冴兾黧w育中考項目主要有立定跳遠、擲實心球、50米跑、籃球等項目,考核學生的速度、力量、技巧等方面。體育教師在學生剛進入初中就要做長遠規(guī)劃,在所帶班級中及時找出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將這些考試項目分解到每個學年度,不要到中考時“臨時抱佛腳”。平常上體育課時,適時適量點撥這些考試項目的運動技巧,讓學生做一定量的訓練,學生既不覺得學得累,也不覺得學起來難,而且有自我體會消化的過程。比如,50米短跑是講究速度和爆發(fā)力的項目,比較單調,但學生都很頭疼。要想提高成績沒有捷徑,只能通過長時間有針對性的練習來達到,這就要從初一開始夯實基礎。要讓學生掌握好合理、正確的跑步動作及要領:一是跑的動作要平穩(wěn)、重心起伏較?。欢巧舷轮珓幼髋浜蠀f(xié)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并能做到“前不露肘后不露手”,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三是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節(jié)奏感,跑的過程中要保持放松狀態(tài)并能充分打開髖關節(jié),在前20米時盡量保持身體前傾。科學的技巧加上長期的刻苦訓練,學生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吉訓金.對“體育后進生”進行轉化教育的思考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5(38).
[2]汪蘇蘭.對體育后進生進行轉化教育的措施[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