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有一面展壁上掛滿了草鞋,80雙草鞋組成一個中國地圖的造型,還排列出長征路線,寓意著中央紅軍一走兩萬五千里,走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
草鞋墻附近的一個玻璃陳列柜里,擺放著一雙陳舊的草鞋,這雙鞋做工精致,是用比稻草更柔軟、耐磨的黃麻編的,鞋面上還綁著一對彩色的紅心繡球?!斑@雙鞋的主人是長征老紅軍謝志堅……”在講解員介紹下,游客們聆聽了隱藏在草鞋背后的一段“送郎當紅軍”愛情故事。長征前夕,贛南蘇區(qū)婦女同志為了紅軍戰(zhàn)士不打赤腳踏上征程,在短時間內趕制了30萬雙布鞋、草鞋。
1915年,謝志堅出生在于都嶺背燕溪村一戶貧苦佃農家庭。當紅軍來到于都時,機智勇敢的他參加了兒童團。之后,他正式成為一名紅軍戰(zhàn)士。
1934年10月15日,謝志堅的未婚妻春秀得知,他所在的部隊正在于都車溪鄉(xiāng)的銅鑼灣休整,準備16日傍晚渡過于都河進行戰(zhàn)略轉移,于是連夜用黃麻編織了一雙草鞋,趕赴于都河畔。人群中,她踮起腳尖,睜大眼睛尋找著謝志堅,可幾個小時過去了,也沒看到心上人。正當她焦急的時候,“春秀!”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她三步并兩步跑上前,一把拉住謝志堅的手卻不知該說什么,只是眼淚往下掉。謝志堅抱著春秀難舍地說:“春秀,別哭,幫我照顧好老人,革命一勝利我就回來。你一定要等我!”“志堅哥哥,我一定會等你的!”春秀使勁地點著頭,并將草鞋塞給他。謝志堅手握草鞋依依不舍,轉身踏上浮橋,消失在隊伍里。
長征途中,謝志堅曾給劉亞樓當警衛(wèi)員,并跟隨部隊先后血戰(zhàn)湘江、激戰(zhàn)婁山關、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打了一個又一個惡仗,九死一生。行至甘肅通渭、靜寧交界區(qū)域時,謝志堅因受重傷和患重疾無法隨部隊繼續(xù)前進。組織上安排他留在靜寧治療,并做地下工作。為了革命工作順利開展,讓他免受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當地一位姓茍的族長聲稱謝志堅是自己的女婿,將困在牢房的謝志堅救了出來。之后,謝志堅曾找機會給春秀寫了兩封信,但都石沉大海。數年后,他答應了救命恩人茍族長,和他女兒茍新堂結成夫妻。
1951年,謝志堅與妻子前往于都尋找春秀,春秀母親熱淚縱橫地說:“志堅啊,你還活著!可春秀,她沒了!你走后,她被國民黨反動派給殺害了。聽說她臨死前還一直叫著你的名字!”謝志堅泣不成聲。“我寫過兩封信,你們有沒有收到?”“沒有,兵荒馬亂的,哪里能收到信呀!”在春秀墓前,傷心欲絕的謝志堅抱著草鞋,淚如雨下,“春秀,我對不住你呀!你知道嗎?這雙草鞋,我一直舍不得穿,整個路途我只穿過兩次:一次是老百姓用船送我們過金沙江,讓我想起了你和家鄉(xiāng)父老相送于都河的情景,我穿上了它;還有一次是強渡大渡河,激戰(zhàn)前我們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我死也要和你在一起,便再次穿上了它?!?/p>
這雙草鞋,一直被謝志堅珍藏著。1954年,上級同意了謝志堅的返鄉(xiāng)申請,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到于都,在縣副食品公司工作。這雙草鞋,也跟隨他們回到了于都。
謝志堅的女兒謝建華告訴記者,父親是個有擔當且重情義的男人,1928年10月至1935年9月,先后在工農紅軍第三軍八師特務連任通訊員衛(wèi)生員、第一軍團二師五團警衛(wèi)員和青年干事;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甘肅省靜寧縣岷寺鄉(xiāng)鄉(xiāng)長,但因思念家鄉(xiāng),便帶領一家人回到于都;1962年6起,因陳舊傷復發(fā)在家休養(yǎng)。父親喜歡舞大刀,只要身體狀況允許,都會忍不住練幾下?!吧鲜兰o80年代,于都縣紀念館老館長張德美得知父親有這么一雙草鞋,特意登門拜訪,動員父親把它捐獻給紀念館。在張德美的再三懇求下,父親被他的真誠打動。捐獻前,父親特意在鞋面上綁了一對彩色紅心繡球,以此紀念他心中的春秀?!?/p>
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副館長張小平說,謝志堅生前只要有時間,就會到紀念館來看看這雙草鞋。即使在1992年病逝前那段時間,他還在兒孫的攙扶下,先后三次到紀念館看這雙草鞋。
(鐘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