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蓮
【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促進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追問,作為有效課堂提問的一種策略,對于學生知識的建構、深層思維的發(fā)展和個性的形成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為止,卻很少有研究專注于英語課堂的教師追問。本文對課堂追問進行闡釋,然后從三個方面入手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有效追問的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課堂 追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60-02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廣大教師需要從重視形式轉(zhuǎn)向挖掘文本的深層次含義,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積極互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其英語思維。適度有效的追問則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挖掘文本的深層內(nèi)涵、形成英語思維的有效教學策略之一。以下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體會,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有效追問進行闡釋。
一、課堂追問概述
(一)課堂追問的定義
筆者將課堂追問定義為: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回答,基于一定的教學目的,對學生提出進一步的提問。那么閱讀教學中的課堂追問則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己有的回答,基于一定的閱讀教學目標,對學生提出的進一步提問。
(二)課堂追問的特性
課堂追問是提問的一種具體形式,因此課堂追問具有課堂提問的一般屬性,又具有其特性。對于課堂提問的特點筆者就不再贅述,重點討論課堂追問的特性。
1、動態(tài)性
課堂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亦是如此。在對課堂追問進行定義時,筆者強調(diào)了課堂追問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回答”再次進行提問。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屬于生成性資源,是即時的,也是靈敏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課堂追問也是即時的,靈敏的,因此筆者將其歸納總結(jié)為動態(tài)性,即不穩(wěn)定的。課堂追問的動態(tài)性導致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把握追問時機的難度加大。
2、針對性
課堂追問是教師出于一定的教學目的,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回答進行的深入提問。因此追問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在性格、思維水平、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所以學生的回答也是具有個性的。對于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回答的準確,而有的學生則回答不清楚,面對不同情況的回答,教師也要提出針對性的追問,對于回答準確的學生可適度追問其中的原因,從而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于回答不清楚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誘發(fā)學生更完整的回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因此,教師在根據(jù)學生己有的回答進行追問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追問,進行個性化教學。
3、層次性
追問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那么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的追問要具有層次性。在初始提問之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追問,從而實現(xiàn)引導學生思考的目的,那么引導的過程必然是循序漸進的、是具有邏輯的、層次的。
二、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有效追問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提高追問思維含量
思維含量低是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追問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缺乏深度和思維含量的追問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因此,提高追問的思維含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深入挖掘教材,對文本進行深度的加工是提升追問深度的有效方式。比如有人教版高一《Cultural relics》的課文,教師可以依次提問“Do you hold the view that the amber room is a cultural relics?”、“Why the history of amber room is a fantastic one?”,可以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梢姡嵘穯柕乃季S含量,教師對文本要有深入到位的解讀。這對于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充分備問,沉著追問
課堂追問具有動態(tài)性,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生成性回答進行追問,因此在追問的時機上就存在很大的挑戰(zhàn)性,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思維??梢詮膫湔n上來追問時機把握不恰當?shù)膯栴}。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會預設一些問題。那么在預設初始問題之后,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預設一系列的追問,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閱讀內(nèi)容第三單元“海底世界”中“reading and discussing”環(huán)節(jié)時,筆者用電影片段《海底總動員》導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許多學生對于海底世界都頗感興趣,看到景色唯美、充滿魅力的海底世界連連贊嘆。看完視頻之后,筆者向?qū)W生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學生回憶起已經(jīng)學過的詞匯,在頭腦中就能夠為這些詞匯與新單詞之間搭設起一道橋梁。隨后,筆者再讓學生觀看關于海洋生物的單詞,提出第二個問題:“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creatures in the picture?”待學生理解新的單詞后,筆者拋出第三個問題:“How to organize the debate about banning whaling successfully?”在這個問題情境下,學生逐步進入深層閱讀。隨后筆者提出第四個問題:“How can we go down to the bottom of oceans?”學生根據(jù)既有的經(jīng)驗,給出回答:可以采用潛水的方式。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充分的備問,結(jié)合追問與文本的特色,預設出具有邏輯性、層次性的追問,從而避免課堂上隨意,慌亂的追問。
(三)聯(lián)系實際展開追問,吸引學生的興趣
對學生期望的教師追問類型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結(jié)合實際,能讓筆者有更多思考空間的類型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使用追問策略的時候要嘗試多將文本的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聯(lián)系自己己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問題進行闡述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就能被激發(fā)出來,在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就達到了深度加工的目的,對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和語言的輸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
T:And then you can find some key sentences,yeah they are at school to study not to play and you also they can reduce peer pressure.So what's the meaning of peer pressure?
S部分:同齡人之間的壓力。
T:So could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one example,it's ok,to explain why school uniform can reduce peer pressure? S1.
S1:If someone has something higher than I can afford,maybe I will have peer pressure because I have no money to buy but he can.Students will compare.
T:Yeah very good!
在上訴片段中,教師的初始問題是就文本中they can reduce peer pressure的內(nèi)容先明確pressure的意思,在確定學生知道關鍵詞的意義后,進一步追問,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舉例說明。像穿校服的問題是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因此學生都能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思考,因此該教師在使用追問策略上是比較成功的,這可以從學生S1的輸出效果上發(fā)現(xiàn)。
又如筆者在對學生進行必修一Unit3《Travel journal》的教學時,會給學生舉出一些外出旅行時可能會用到的小物件,向?qū)W生提問怎樣選擇才是最有效的,這樣的問題并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在進行物件的選擇時會有自己的理由,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會變得更加熱情,小組之間也會進行非常熱烈的討論,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追問時需要重視參考性問題的使用,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三、結(jié)論
本研究以“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教師追問現(xiàn)狀研究”為題,試探索課堂追問與英語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恰當使用追問策略一定的理論建議。
參考文獻:
[1]蔡瑋鈕,2015,基于“輸出假設”的教師課堂提問行動研究,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2]陳新蕓,2010,實施有效追問,構建生命課堂一一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追問研究,《中小學教學研究》,(5):3-50.
[3]方彩紅,201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有效追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