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摘要】《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是園林專業(yè)中一門具有較高實踐能力要求的課程。本文主要通過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了項目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形式講解與分析,其中包括設計項目的確定、項目操作以及項目成果的展示及評定等。通過課程教學現(xiàn)狀、教學方法實施、改革方案實施計劃和教學改革方法可行性分析四方面進行闡述。為了更好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處理園林建筑設計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園林建筑 教學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TU98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28-02
一、《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園林建筑設計》是園林專業(yè)的主要專業(yè)課程之一,能培養(yǎng)學生進行園林建筑設計的初步能力,且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對該課程知識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后期園林設計相關的其他課程的學習[1-2]。如何讓學生通過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學習,再結合當今市場的需要,培養(yǎng)出真正適應該行業(yè)特點的、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園林建筑設計》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有:
(1)課程在教學設置中缺乏針對性。主要問題包括:學習內(nèi)容多、課時緊、教學方法陳舊。
(2)其形式不夠新穎。教學沒有突出多學科的交叉與整合,基本保持傳統(tǒng)的老師講解、學生聽,安排相應作業(yè),收作業(yè),記錄評分的教學模式,而這個過程往往忽略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甚至是必須參與進來的機會。
(3)專業(yè)學習與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密。由于部分學生學習自主性差,缺乏專業(yè)市場上需求的從方案開展、成型、修改到方案的落實到施工現(xiàn)場管理、園林建筑裝修及現(xiàn)代園林建筑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
二、教學方法實施方案
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以模擬項目教學法貫穿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中,旨在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計劃基礎上,達到學生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勤動手、多分析。
1.教學改革內(nèi)容
(1)針對該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階段,采用相對應的項目階段教學模式,以此貫穿整個學期。
(2)針對具體項目,課程設置細化到“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做、學生述”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到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去“動手”和“動口”的能力。
(3)強調(diào)園林建筑設計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模仿性繪圖練習,而是一種實際創(chuàng)作活動,因此教學設置過程中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改革實施方法(見表1)
3.教學改革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1)安排課程項目任務問題。設計項目需符合學生此階段的實際設計能力,避免項目選擇過程中存在的范圍過大或過虛等問題。
(2)學生設計的積極性不高,師生、生生之間互動性不強問題。課程中注入模擬項目法,通過分組,分任務,分階段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設計的激情和能動性。
(3)教師對學生指導的課時分配問題。從項目任務下達到成果展現(xiàn),反饋給老師指導或共同討論,這樣可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完成更多的教學內(nèi)容。
三、改革方案實施計劃
本課程的授課過程中結合教學計劃,引入項目教學法貫穿整個學期。具體方案實施包括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通過查閱收集相關課程改革的資料,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為后期教學做好準備。
(2)第二階段項目教學法貫穿整個學期,包括項目設計前期、項目設計中期、詳細設計和設計成果表達,把具體的內(nèi)容分配到分組的學生。整體課程以“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學生講—老師總結”的相互討論分析總結模式進行。設計的作品可在創(chuàng)建好的微信群和微信公共平臺展示,供學校師生相互學習與欣賞。
(3)第三階段與團隊老師討論本課程改革的情況,在線抽查學生對課程教學方法的反饋情況。
(4)第四階段主要是學生成果的相互交流與展示與推廣,指導學生相關論文的撰寫與發(fā)表。
四、教學改革方法可行性分析
(1)本課程的教學改革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專業(yè)技術型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一致。
(2)《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是一門具有較高實踐能力要求的課程,課程教學的學時為64學時,其中32學時為實驗課,上課班級為2-3個班,分小班授課,因此期間引入項目教學法完全可行。
(3)授課老師對對建筑設計、工程施工管理及建筑材料結構方面頗有熟悉,可為課程教學改革做鋪墊,從而可保證項目教學法的有效進行。
(4)教研室的專業(yè)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此次課程改革能很好的指導和提、出更好的意見,學生也可找團隊老師作為指導老師更好的完成設計任務。
五、教學方法改革預期效果
(1)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對案例分析的解讀,提升了學生的設計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結合設計圖紙,小組合作,制作建筑模型,更好的將自己的設計內(nèi)容、方案理念表達出來,積極探索,完善自己的作品。而制作模型展覽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圖1—4為部分學生園林建筑設計模型作品)
(2)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目的
學生通過項目操作流程進行每個階段的學習,搜集資料,進行案例分析,繪制圖紙構思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3)提升教師的綜合指導能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探討。
教師反復修改課件,形成理論沉淀,儲備專業(yè)知識的循環(huán)學習與創(chuàng)新。學生各自的設計構思和理念探討與分析,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同時也會讓學生感到課堂的更加生動。
參考文獻:
[1]衛(wèi)紅,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05:94-96.
[2]張晉萍,農(nóng)林院?!秷@林建筑設計》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28:16044-16045+1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