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殲教5是中航工業(yè)成都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殲5甲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雙座噴氣教練機。其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初,研制任務于次年初正式下達并開始詳細設計。殲教5首架原型機于1966年4月出廠并進行靜力載荷試驗,第二架原型機于同年5月8日由程榮生進行了首次試飛。1966年12月,國家批準定型投產(chǎn)。1967年11月30日,第一架殲教5交付部隊使用,至1984年底總產(chǎn)量為1 087架。除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海軍外,殲教5還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由于是在殲5甲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因此殲教5的機體外形與殲5甲非常相似。只是因教練任務改為雙座,機身結(jié)構(gòu)有所變化——前風擋加高、座艙蓋尺寸加大、前座艙蓋為向右折返式、后座艙蓋為前后滑動式。該機艙蓋的外形結(jié)構(gòu)、彈射座椅、雙操縱系統(tǒng)以及發(fā)動機的操縱系統(tǒng)等的設計,參考了蘇聯(lián)烏米格-15教練機。其中,操縱系統(tǒng)教員和學員均可操縱,且教員可控制學員的操縱。殲教5的動力裝置為1臺渦噴5丁型發(fā)動機,最大推力約26.5千牛。該機固定武器為1門23-1航炮,備彈40發(fā);翼下還可掛兩枚250千克炸彈。不過與殲5甲相比,殲教5少了兩門航炮和260發(fā)炮彈。
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于1980年起使用殲教5作為表演機。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大閱兵在北京隆重舉行,八一飛行表演隊出動8架殲教5與航空兵某師的轟6飛機組成領航梯隊,率領空中梯隊接受檢閱。為了使七色彩煙首現(xiàn)天安門上空,表演機的副油箱懸掛點換成了拉煙器。不帶副油箱時,殲教5的載油量只有1 400升,低空以表速500千米/小時飛行時,平均每分鐘耗油30升。飛行條令大綱規(guī)定,一般訓練和任務飛行時,必須有300升備份油量,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當余油低于300升時,紅色警告燈就會閃亮,提醒飛行員盡快著陸。而這次受閱正式航線飛行時間為38分鐘,加上編隊解散著陸的飛行時間,機載油量所剩無幾。為此,閱兵指揮部批準:“特允余油警告燈亮!”。最終,八一飛行表演隊憑著過硬的技術(shù)完成了國慶35周年受閱任務。1995年,殲教5從八一飛行表演隊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