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姍姍
摘 要:蔡伸是南渡時期著名詞人,有詞集《友古詞》,南北宋特定的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對蔡伸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苦楚真正成了他的切膚之痛,不俯權臣、備受排擠也讓他對功名產(chǎn)生了厭棄,發(fā)而為詞,便成為常見的主題。
關鍵詞:羈旅行役 年老位卑 感時傷世
蔡伸身處兩宋交替的復雜歷史時期,主要生活于北宋徽宗、欽宗,南宋高宗時期。此時社會動蕩混亂,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異常激烈。面對著內(nèi)憂外患,統(tǒng)治集團不思進取,君王昏庸無道,奸臣當國,朝臣結黨營私,殘害忠良,朝政異常腐敗黑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蔡伸愛國愛民,“倜儻有大志”,但因剛正不阿、不附權貴,備受排擠,終“不得志于當路”, 顛沛流離、國破家亡的苦楚真正成了他的切膚之痛,常常借詩詞來澆胸中塊壘。
一、羈旅行役之苦
蔡伸一生顛沛流離、羈旅天涯、四處奔波,常常通過詞作感嘆生活無定,表達羈旅行役之苦。如其兩首入燕詞,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彩旗搖曳檣烏轉(zhuǎn)。鹢首征帆展。高城樓觀暮云平。疊鼓凝笳都在、斷腸聲。 綠窗朱戶空回首。明月還依舊。亂山無數(shù)水茫茫。誰念塞垣風物、日煞恓惶。①1012
——《虞美人》
夜永虛堂燭影寒。斗轉(zhuǎn)春來,又是明年。異鄉(xiāng)懷抱只凄然。尊酒相逢且自寬。天際孤云云外山。夢繞觚棱,日下長安。功名已覺負初心,羞對菱花,綠鬢成斑。①1027
——《一剪梅》
宣和六年,燕地盜賊猖狂,蔡伸領兵北上援燕,在燕地生活一年左右。對詞人來說,塞北的風物凄涼蕭颯,回想故鄉(xiāng)的綠窗朱戶,讓人不禁“日煞恓惶”,特別是在新春佳節(jié)還輾轉(zhuǎn)異鄉(xiāng), 怎能不讓人“懷抱凄然”?。〉怯|目所及,只有“亂山無數(shù)水茫?!薄ⅰ疤祀H孤云云外山”,故鄉(xiāng)的一切讓他魂牽夢繞,不知不覺憂愁已將“綠鬢”染白。兩首詞用哀怨悲涼的筆調(diào)將羈旅行役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再如《念奴嬌》:
當年豪放,況朋儕俱是,一時英杰。逸氣凌云,佳麗地、獨占春花秋月。冶葉倡條,尋芳選勝,是處曾攀折。昔游如夢,鏡中空嘆華發(fā)。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說。茂綠成陰春又晚,誰解丁香千結。寶瑟彈愁,玉壺敲怨,觸目堪愁絕。酒闌人靜,為君腸斷時節(jié)。①1008
這首詞是作者羈旅漂泊時, 與朋友邂逅相逢所寫的感舊傷時之作,回憶當年與朋友攜妓游玩,“逸氣凌云”,“尋芳選勝”,真是有說不盡的風流瀟灑,道不完的意氣風發(fā)。而如今北宋滅亡,舊游四散,羈旅天涯,邂逅故友,百感交集,相對無言,感情極其沉痛,詞人把愁怨悲憤的心情表達得真摯感人。
這類作品還有:
“郵亭今夜長,明月香幃悄?!薄渡樽印?/p>
“玉蹬敲霜月,金鉦伴曉鐘。凄涼古驛亂山重?!?——《南歌子》
“客里情懷,倍添凄惻。 ” ——《侍香金童》
“風雨曉寒多。征人可奈何” ——《菩薩蠻》
“昨日主人,今日是行客?!?——《醉落魄》
這些都是一個顛沛流離、四處奔波的文人內(nèi)心最真實的流露,沒有真正經(jīng)歷過,很難寫出如此誠摯的詞句。
二、年老位卑之嘆
還有些詞嘆老嗟卑,表示對功名的厭棄,這些詞有《暮山溪》(金風玉露)《暮山溪》(書云今旦)《憶瑤姬》(輕雷驟雨)《點絳唇》(月缺花殘)等等。如《暮山溪》兩首。
其一:
疏梅雪里,已報東君信。冷艷與清香,似一個、人人標韻。晚來特地,酌酒慰幽芳,攜素手,摘纖枝,插向烏云鬢。 老來世事,百種皆消盡。榮利等浮云,謾汲汲、徒勞方寸。花前眼底,幸有賞心人,歌金縷,醉瑤卮,此外君休問。①1007
其二:
晝云今旦,雪霽嚴凝候。玉輦想回鑾,正花覆、千官錦繡。周南留滯,清夢繞觚棱,心耿耿,路迢迢,此際空回首。 華堂薦壽。玉筍持椒酒。一曲囀春鶯,更祝我、膺時納祐。功名富貴,老去已灰心,唯只愿,捧觴人,歲歲長依舊。①1007蔡伸是一個頗有理想抱負的文人,“倜儻有大志,少以文名,壯歲從軍,洞貫韜略,長于騎射,力挽二石弓,武夫悍將自以為莫及”,“抱負文武才,有經(jīng)世志”。但是不愿與權相秦檜同流合污而受排擠打擊,“不得志于當路,用不盡其才”,②晚歲奉祠二十多年。年華漸老,壯志難酬,使他對功名富貴產(chǎn)生了厭倦。“老來世事,百種皆消盡。榮利等浮云,謾汲汲、徒勞方寸”(《暮山溪》),“功名富貴,老去已灰心”(《暮山溪》),轉(zhuǎn)而忍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滿庭芳》),“歌金縷,醉瑤卮,此外君休問”(《暮山溪》),在花酒之間尋求慰藉。
對蔡伸來說這些只是無奈之舉,要做到徹底的超脫當然是很難的,所以在故作曠達之后,亦常有不平之氣流露出來。請看另一首《暮山溪》:
金風玉露,時節(jié)清秋候。散發(fā)步閑亭,對熒熒、一天星斗。悲歌慷慨,念遠復傷時,心耿耿,發(fā)星星,倚仗空搔首。 區(qū)區(qū)戀豆。豈是甘牛后。時命未來間,且只得、低眉袖手。男兒此志,肯向死前休,無限事,幾多愁,總付杯中酒。①1007
這首詞是蔡伸真實心態(tài)最好的表露?!皡^(qū)區(qū)戀豆。豈是甘牛后”,這里用了“戀豆”和“牛后”的典故,“戀豆”典出自《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爽傳》,比喻貪戀祿位,“牛后”典出自《戰(zhàn)國策·韓策一》,喻居于從屬他人的地位。詞中引用此二典,意為自己并非甘居下位,屈尊于別人之下,表明詞人不愿聽人支配、受人擺布,渴望能夠建功立業(yè)。只可惜“時命未來間”,只能“低眉袖手”,但這絕不是詞人的本愿,“且只得”表明了詞人的無奈,“男兒此志,肯向死前休”,表明只有當身體滅亡,志向抱負才會休止。
再看《點絳唇》(送常守陳正同應之還朝)
解紱朝天,滿城桃李繁陰布。彩舟難駐。忍聽驪歌舉。 協(xié)贊中興,圣意方傾注。從今去。五云深處。穩(wěn)步沙堤路。①1021 此詞寫于紹興十三(1143)年,此時詞人正奉祠閑居常州,常守陳正同秩滿回朝,詞人作詞相送。詞上片寫送別的情景,下片是對友人的期盼,希望他能夠 “穩(wěn)步沙堤路”,沙堤路即唐代為新任宰相鋪筑的沙面大路,便于車馬通行,后常作詠拜相之典。詞人引用這個典故,是希望友人能夠扶搖直上,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為復興大業(yè)做出貢獻。其實這何嘗不是詞人的愿望,只是自己身受排擠,郁郁不得志,只能將滿腔的熱情化作對朋友的祝福與期盼,字里行間充滿了艷羨。
三、感時傷世之痛
還有一部分詞作感時傷世,直接抒發(fā)對故國的思念。如水調(diào)歌頭(時居莆田):
亭皋木葉下,原隰菊花黃。憑高滿眼秋意,時節(jié)近重陽。追想彭門往歲,千騎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場。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涼。當時坐間英俊,強半已凋亡??钇缴婪?,自笑如今霜鬢,漂泊水云鄉(xiāng)。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觴。①1004
此詞作于晚年家居莆田時期,上片由重陽所見風物引出當年戎馬生涯?!芭黹T往歲”指宣和中,詞人北上援燕這件事。詞人率領雄兵,英姿勃發(fā),豪氣沖天,與朋友酒酣耳熱,談古論今,肝膽開張,更堅定殺敵衛(wèi)國的決心。下片轉(zhuǎn)為今昔對比,當年英雄俊杰,大半凋亡,如今自己已是兩鬢霜白,最后感嘆功名未立,黯自傷神。很明顯是南宋妥協(xié)求和的投降政策造成了如今國勢衰微,英雄抱恨的局面。這些詞句體現(xiàn)了一位知識分子誠摯的愛國之情。
又如《菩薩蠻》(廣陵盛事)
水光山影浮空碧。柳絲搖曳春無力。柳岸系行舟。吹簫憶舊游。 舊游堪更憶。望斷迷南北。千古恨悠悠。長江空自流。①1014,1015
北方大片河山被金人占領,南宋偏安淮南半壁江山,國土面積劇減,原本統(tǒng)一的大江南北在金人的鐵蹄下已是支離破碎、遍體鱗傷,曾經(jīng)繁華的都城揚州經(jīng)歷金兵縱火焚燒(建炎三年金兵焚燒揚州城),如今衰敗不堪,這些讓人怎能不恨生心頭。詞人在對揚州昔日盛事的追憶中感懷故土,傷悼國事。
此外還有很多詞句如“醉擊玉壺缺”(《水調(diào)歌頭》)、“玉輦想回鑾”(《暮山溪》)、“看盡舊時書,灑盡今生淚”(《生查子》)等等,都是詞人憂國傷時情懷的自然流露,是一個愛國文人的赤子之心。
蔡伸在各地任職時能以百姓為重,為官清明,精于吏治,深受愛戴。南渡之后,秦檜獨相,權傾朝野,勾結金人,賣主求榮,排除異己,殘害趙鼎、王樞等愛國志士,蔡伸不愿與之同流合污,抱節(jié)而退,四次奉祠二十多年。文如其人,這些詞作表現(xiàn)了蔡伸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節(ji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