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頭
摘要:伴隨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道路工程建設事業(yè)發(fā)展速度也進一步加快。過渡段施工作為路橋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將級配碎石技術合理應用到施工中,將大幅度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為此,文章在了解級配碎石概況的基礎上,對路橋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工藝、施工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路橋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工藝;道路工程;施工控制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U227 文章編號:1009-2374(2017)05-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5.063
1 級配碎石的概況
級配碎石是指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粗、細碎石集料與石屑制成混合料,要求其顆粒構成與密實級配需求符合。通常情況下,級配碎石都是通過事先篩分成多個粒級不同的碎石構成,也可選取未篩分碎石與石屑構成。未篩分碎石對最大粒徑進行有效控制后,通過碎石機進行沒有篩分的軋制碎石料。石料是指碎石場孔徑5mm篩下的篩余料,10mm以下為其實際顆粒粒徑范圍,且級配良好。如石屑不足,可進行細砂礫、粗砂的適當添加,但與石屑相比,其強度、穩(wěn)定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在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級配碎石往往用于基層、底基層施工,也可當作路基改善層。如具有良好排水功效的情況下,在各種等級的交通道路上都可以使用該級配碎石。本文將其用于路橋過渡段施工,可大大提升施工質量及安全性。
2 路橋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工藝
2.1 填料
路橋工程基層表層下方過渡段選取級配碎石填筑,3%為水泥摻加量,利用工藝性試驗進行填料級配、壓實機械的確定。在選擇填料時,選取普通硅酸鹽水泥用于施工,要求碎石粒徑在31.5mm以下,具體應與表1條件相符。
2.2 試驗方案
試驗段施工選用20T振動壓路機(1臺)進行施工,與結構物邊緣相距2m以內時可選用振動打夯機進行施工。根據28cm、35cm作為填層虛鋪厚度,利用4層試驗采集數據。每層在第一遍完成碾壓作業(yè)后進行K30、Evd、K值檢測,由第三遍進行數據采集,每增壓1遍進行一次數據檢測、采集,直至與過渡段壓實標準相符。
2.3 填筑
遵循“三階段、四區(qū)段、六流程”施工工藝進行基床表層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填料拌和時可選用500型粒料拌合機械,通過20m3汽車向橋臺過渡段位置運輸,運輸距離控制在1200m以內。通過各層過渡段分層寬度的準確計算,要求路基攤鋪時選取方格網進行填料量的合理控制,方格網縱向樁間距必須控制在10m以內,在路基2側、路基中心橫向進行方格網樁設置。各層用量可通過分層厚度、松鋪系數進行確定。28cm為第1、2層壓實厚度,35cm為3、4層壓實厚度,可預先估算松鋪系數。填筑施工中,2側需進行50cm加寬,確保邊坡壓實度滿足施工規(guī)定,1∶1.5為填方邊坡坡率。
2.4 整平
橋臺背上方在攤鋪前需進行攤鋪厚度標示,順著橋臺左右兩側通過人工與推土機配合的方式進行對稱攤鋪,隨后選取平地機進行精平。攤鋪施工中,需進行路基排水坡設置,坡度為4%左右,以此為排水提供便利。
2.5 碾壓夯實
在最佳含水量允許值內控制填料含水率,如存于過高含水量,要求先進行晾曬,保證其和施工規(guī)定相符后,即可進行碾壓施工。根據兩側-中間、慢-快、靜壓-振壓順序進行碾壓施工。具體碾壓方法如下:
碾壓機械選取20t壓路機,與橫向結構物位置相近時,必須與結構物背壁面平行橫向碾壓。如結構物相距2m范圍內且頂部填筑厚度在1m以內時,要求夯實時選取小型振動打夯機械,無論選取哪種方案,都需進行靜壓-弱壓-強振各一遍,需進行試驗檢測,如完成一遍強振后檢測結果與標準不符,需再進行一遍強振作業(yè),與此同時進行試驗檢測。路基碾壓最大時速必須控制在每小時4km,0.4m為輪跡重疊寬度,做到不存在漏壓、死角等問題,以此提高碾壓均勻性。
2.6 檢測
各層碾壓施工必須做好過程控制,且檢測試驗段各填層各項數據,如系數K30、壓實系數K。每個壓實層施工單位都需對其壓實系數K3點進行抽樣檢驗,其中與路基2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m位置各進行左、右1點,1點位于路基中部。填筑高度增加30cm,需對其動態(tài)變形模量Evd3點進行抽樣檢驗,其中1點應與橋臺、橫向結構物邊緣位置相近。填筑高度每增加60cm,需進行地基系數K30的2點抽樣檢驗,其中與路基2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相距2m的位置進行1點設置,1點為路基中部。平行檢驗的抽檢次數為20%。
3 路橋過渡段級配碎石施工控制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在路橋工程建設工作中,級配碎石施工因其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而得到廣泛應用。施工單位要根據實際需求,將質量控制工作認真做好,使工程施工質量得到保障,從而促進我國路橋建設發(fā)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1 壓實質量控制
平整原地面后,需通過振動碾壓機械進行碾壓密實施工,應與地基系數K30需求相符,要求控制在150MPa/m以上,填筑級配碎石水泥(3%摻加量)摻加位置,要求其壓實標準必須與壓實系數需求相符,控制在0.95以上,動態(tài)變形模量控制在50MPa以上。
3.2 層厚控制
壓路機碾壓過的路段,要求在30cm以下控制其各層壓實厚度,15cm為其壓實厚度最小值。15~20cm為小型機具壓實位置各層松鋪厚度,分層厚度、填層序號需標注于橋臺橋背左、中、右等各個位置。選取推土機進行基床表層下方過渡段粗平,平地機精平,在與結構物鄰近位置則選取“機械+人工”的方式進行施工,保證層厚及拌和質量滿足施工規(guī)定。選取夯實設備對非綠化區(qū)邊坡進行壓實作業(yè),如坡面有綠化設計要求,則可通過人工夯實結合種植土的方法進行施工。如過渡段存有偏差,要求其各項檢驗方法按照表2確定最佳值。
3.3 過渡段變形監(jiān)測
根據設計圖紙需求進行沉降觀側板埋設,作為變形控制的重點,可利用變形監(jiān)測數據對路基是否變形進行分析、評估,要求對設計措施進行驗證、調整,達到有效控制變形的目的。同時對地基最終沉降量、工后沉降等進行計算,并為竣工驗收提供觀測數據,為工后沉降量控制提供依據。
3.4 過渡段路堤高度
如3m以下為過渡段路堤高度,處理完原地面后,要求其質量與基床底層壓實標準相符。如3m以上為過渡段路堤高度,要求在整平原地面后,通過振動壓實機械進行施工。過渡段基坑應回填混凝土,則其強度與設計規(guī)定相符。過渡段連接混凝土結構物時,如果強度與設計強度相符后即可進行施工。填筑壓實環(huán)節(jié),需確保結構物具有良好穩(wěn)定性。要求在4小時以內完成過渡段水泥級配碎石碾壓施工,如填筑無法持續(xù)進行,則需做好養(yǎng)護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路橋過渡段施工建設中,級配碎石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使路橋質量進一步提高,使整體施工順利完成,使人們日常交通出行需求得到滿足。在施工過程中該技術的大量使用能夠為工程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基層質量控制,才能夠使安全隱患盡量減少,才能保證工程建設滿足實際需求。由此可見,在路橋過渡段施工建設中,提升級配碎石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朝剛.石武客運專線路涵過渡段基床以下級配碎石填筑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12,(18).
[2] 周云.高速客運專線路橋過渡段施工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J].安徽建筑,2013,(2).
[3] 楊波.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加寬不均勻沉降控制技術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2.
[4] 張素梅.淺析路橋工程過渡段施工技術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6,(1).
[5] 徐東旭.路橋過渡段路基病害及處治措施分析[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13,(3).
[6] 郭春蘭,郭良山.路橋過渡段設計與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6,(12).
(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