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凝
1
剛剛的周末,我外婆這邊的弟妹們聚餐,下一輩4個孩子也湊到一起,我家瀟瀟是老大。嗯,最小的易易5周歲,8歲的妞妞,10歲的琳琳,再就是15歲的瀟瀟。
4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久不見面,乍有了伴兒,小的跟著大的跑,恨不得鬧翻天,玩興正酣時,瀟瀟哈哈笑著從樓上沖下,徑直進了易易的房間,“咔嗒”一下將門反鎖,后面追過來的易易和妞妞拍打著門,喊叫著姐姐,里面的瀟瀟卻無聲無息了。
旁邊的瀟瀟爸一看,急速地過來敲門。在瀟瀟拒絕開門之后,瀟瀟爸火了,大聲斥責(zé),嫌她沒個大姐的樣子。
我已經(jīng)不記得瀟瀟是怎樣出來的,只知道吃飯的時候,幾個爺們一同不滿我的護犢子——是的,對于瀟瀟爸對瀟瀟的指責(zé),我的確不滿——至于么?孩子們玩鬧而已,你一個大人,摻合個什么勁呢!
她爸大為光火,瀟瀟深感委屈。瀟瀟告訴了我事情的原由。因為弟妹們玩得幼稚,所以她不想?yún)⑴c,便自個兒玩著手機,在群里跟同學(xué)們聊天。但琳琳想跟姐姐玩,便搶了她的手機,并且在她的同學(xué)群里發(fā)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語音,瀟瀟搶不回手機,只好用我的手機登錄了她的另一個Q號,跟同學(xué)們說明了原由,之后趁琳琳不備搶回自己的手機,鎖屏后又給了琳琳。而她自己舉著我的手機下樓時,妞妞易易并不知原委,瞎起著哄,一路哄笑尖叫著跟下來。瀟瀟說:“媽,我反鎖門,只是想靜一靜,他們太鬧了,煩得有點讓人受不了了”。
最大的琳琳也小她5歲,瀟瀟跟弟妹們之間哪有什么共同語言,并且琳琳和妞妞都是極鬧騰的孩子類型,瀟瀟想靜一靜,就錯到需要受到斥責(zé)?
其實我明白,瀟瀟的錯在于沒有包容弟妹們的鬧騰,她應(yīng)該跟弟妹們說一聲自己想靜一靜,她不應(yīng)該把自己關(guān)進易易的房間。
可即便是這樣,我仍然接受不了瀟瀟爸對她的指責(zé)。
2
實話說,瀟瀟這個姐姐做得真心很累。
瀟瀟兩歲的時候,我就覺得她大了,于是把她送進幼兒園,說話做事,真心沒把她當(dāng)作一個小不點。不可否認,前些年,作為老大的瀟瀟享盡獨寵。
之后琳琳出生,每每團聚之時,相比肉肉小小的琳琳,大家便自然忽略大孩子瀟瀟,將注意力集中到琳琳身上。但讓人不爽的是,每次,瀟瀟都會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默默躲進別的房間,不是悶悶不樂便是哭鼻子。那時候,連同我在內(nèi)的每一個人都覺得瀟瀟太敏感,不懂事,覺得她沒個大姐的樣子,不懂遷就,不懂包容,不會謙讓,只會慪氣哭鼻子,性格不好,相比琳琳,差得太遠。
瀟瀟,你是姐姐,你怎么能跟妹妹生氣呢?
不就是弄壞你一個本子?你心眼兒也太小啦!大度些!
瀟瀟,你就不能讓著妹妹嗎?
妹妹是淘氣了點,可就回來這幾天,你難道不能忍耐忍耐?
……
很遺憾,她真的不能。每一次,她都讓大家那么失望,大家也很自然地為她打上了性格不夠好的烙印。
后來妞妞出生,有了妞妞的加入,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樂天派的琳琳竟然也會吃醋耍脾氣;再到有了易易,妞妞的外公剛想抱抱這小小的可人兒,離老遠的妞妞見到這一幕,來不及親手扒拉開易易,情急之下竟尖聲大叫以示抗議,甚至又哭又鬧——有一次,妞媽掐準了大家都有抱抱易易的需求,而特意帶妞妞晚到,用以避免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妞妞的壞情緒。
至此,我才終于醒悟,那么多年,我該有多么殘忍地要求著也傷害著我家作為大姐姐的瀟瀟——我從來都沒有體會到她的失落與不安全感,從來都沒有安慰她,還一直以為是她不懂事,從而指責(zé)她。這個兩歲就被我當(dāng)成大孩子的小姑娘,每一年孩子相聚時都會被千叮嚀萬囑咐:當(dāng)大姐,得讓著弟妹,得帶弟妹玩,弄壞你的東西也不許跟他們生氣,他們小……我哪里會想到,我的瀟瀟即便再大也是一顆孩子的心,她一邊忍受著大家對她的無意冷落,一邊無條件讓著弟妹,有了情緒還要被斥責(zé)。
小孩子總是喜歡追著大的,易易喜歡跟妞妞玩,然而有了琳琳,妞妞并不待見易易,琳琳追著瀟瀟,妞妞卻執(zhí)著地要做琳琳的小跟班,瀟瀟無比無奈,她說,要不都是我自己的弟妹,我才不想跟他們?nèi)魏我粋€玩,我只想一個人呆著!
其實,她已經(jīng)以大姐的身份在包容弟弟妹妹們了。
習(xí)慣了家里一個孩子的我們,突然間周圍有這么多孩子雞飛狗跳地鬧騰,聒噪到心煩時恐怕也會自然而然地皺起眉頭或者喝斥兩聲。然而換作老大,她表達出她的不適應(yīng),就可能遭到大家的圍攻。是的,在她自己的物品被弟妹們破壞或不珍惜時、她的偶像被妹妹無端又故意地辱罵時、在她被大人們要求謙讓時、在她在意到自己受到的冷落時、在她被弟妹們鬧得心煩時,其實她有權(quán)利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心境平和地忍耐。
因為這并不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所能夠做到的。
在對待成人和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大家往往采取的是兩套不同的標準。我們出門時丟了手機,可能會受到安慰,而換作孩子,她極有可能遭到一頓臭罵。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孩子,讓孩子獲得與成人對等的尊重,這樣的體驗,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股極重要的力量。
3
這些年,我再也不肯特意叮嚀囑咐,或者要求她做一個弟弟妹妹們的好姐姐。
在外婆家這邊,我也是老大。作為過來人,我深深明白,大人一個隨口的要求,會給老大造成多大的壓力和負面影響。
就我,曾經(jīng)為了做一個大人們心中的好老大,很多年,我都會無條件答應(yīng)長輩們提出的要求,無論正確與否,無論我心里愿不愿意。因為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看他們的臉色,取悅他們,配合他們,以博得“懂事的孩子”的美名。
但我深深懂得“懂事的孩子”所忍受的那些壓抑和傷害。
我不是沒有原則地護著老大,但也不贊成一味要求老大。大人們需要有明朗的界定,什么時候應(yīng)該有要求,如何是適度,如何是過于。
弟弟妹妹們乍一到來,老大失掉核心地位,肯定會有失衡以及不安全感,那些年瀟瀟慣有的慪氣,多源于這種不安的情緒。而大人們的無端勸導(dǎo)和橫加指責(zé),只能讓她加劇對弟弟妹妹們的抗拒與反感,甚至造成性格的扭曲或缺失。
而在大人的庇護以及對老大的打壓、要求之下,小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形成“為小自尊”的腔調(diào),依小賣小。在他們的意識里,因為自己年紀小,就有資格拿到自己想要的,就有資格獲得大人的疼愛,即便犯了錯,也可以因為是老小而輕易被原諒。
我無意要瀟瀟逃避她作為老大所要承擔(dān)的,但也不想違背她成長的速度與規(guī)律,去刻意要她做一個大人們眼中合格的好老大。
然而在我刻意的護佑之下,這一年又一年地走過來,我仍然看得到她一點一點地成長。
從前,姊妹相見,不過兩小時便鬧起別扭,而今年春節(jié),在大人全不在家的時段,她使出百般手段逗引著妹妹開心,跟她一起安靜地玩她倆都可以接受的游戲。
4個孩子在一起的那幾天,作為大姐的她,提醒著也注意著弟妹們的安全,她照應(yīng)著最小的易易,顧及著妞妞的情緒,包容著琳琳的賴皮,實在累了,她裝肚子疼以躲掉弟妹們的糾纏。
如此,她開開心心地做弟妹們的大姐,也自自然然地耍一點小小的賴皮,是的,她也還是個孩子。
我希望孩子的長大是由內(nèi)而外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人強迫,沒有人要求,更沒有人指責(zé)。讓她在體驗過與弟妹們之間的各種小波瀾之后,以她獨有的方式去接受去綻放。這才是對生命自然成長的最大敬重。
責(zé)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