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平
【摘要】每位幼兒經過三年幼兒園教育后即將進入小學學習生活。由于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目標、教育形式的巨大差異,如果幼兒園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幼兒將一時難以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將影響孩子的后續(xù)發(fā)展和小學教育質量。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在幼學啟蒙階段,幼兒園教育要著眼于幼兒后續(xù)學習與終身發(fā)展,重視幼兒個性心理與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家園攜手,共同實施科學育兒策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因此,科學的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現狀與原因;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3-0109-02
依據農村本地區(qū)往屆幼小銜接狀況調研分析表明:部分幼兒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存在以下問題:情緒焦慮,精神疲憊,自信心受挫,厭學失落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家長;沒有時間觀念,偶爾上學遲到,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任務,做事拖拉,畏懼困難;行為不愿受約束,不守紀律,不會聽明要求,有時聽課注意力不集中,隨意講話,東扯西拉,學習生活節(jié)奏緩慢等。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如幼兒園美麗溫馨的環(huán)境布置與小學單調的校園環(huán)境對比;活動內容的不同,幼兒園以游戲、娛樂、生活為主的一日活動安排與小學以課堂學習為主的活動對比:幼兒園老師對幼兒生活上、活動、心理上的細心呵護關照與小學教師不再過多關注幼兒生活細節(jié),注重學習成績好差,幼兒要自主調節(jié)學習與生活節(jié)奏的差異;課業(yè)負擔的加重,每天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完成各科的作業(yè)任務,經常性的學習測試與評價的差異:執(zhí)行作息時間的松緊要求不同。因此,孩子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才能跟上節(jié)奏。二是農村幼兒大多數為留守兒童,孩子監(jiān)護人多是隔代老人,老人根深蒂固的陳舊育兒觀念認為孩子必須過早地接受拼音、算數、寫字等知識教育才能更聰明,才會更快地接受小學教育。加之,他們?yōu)闇p輕監(jiān)護幼兒責任,節(jié)假日索性將孩子送進不規(guī)范的私人培訓機構,過早接受小學化教育。這種思想與做法勢必導致幼兒身心不和諧發(fā)展態(tài)勢,是造成幼兒厭學的根源。三是民營與公立幼兒園并存,生源競爭激烈。為迎合家長口味,爭取生源,少數偏遠山區(qū)幼兒園只得違心違背科學教育的理念,大量灌輸知識教育,忽視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訓練,導致幼兒園教育變異小學化,導致孩子后進不足。四是部分幼兒園與小學缺乏經常聯系,未達成教育共識,幼小銜接工作不到位。因此,幼兒園、家庭、小學、社會需要共同攜手,實施科學有效的銜接,才利于促進孩子的正向發(fā)展。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發(fā)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那么如何讓幼兒輕松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適應小學生活呢?幼兒園應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工作呢?
一、幼兒園必須制定落實科學的幼小銜接規(guī)劃
一是幼兒園應立足幼兒遠期發(fā)展制高點,以科學幼教理念為依據,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土特點的園所與班級學期幼小銜接工作整體與階段規(guī)劃,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期教研專題去落實具體活動,并形成教育活動系列。如: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全面學習《3-6歲幼兒學習發(fā)展指南》,明確各階段幼兒身心發(fā)展與認知規(guī)律,確定各階段幼兒學習發(fā)展目標,制定各階段幼兒幼小銜接活動專題內容:領會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學有效的實施策略。大班要經常性地開展研討交流活動,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是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單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長的參與,家庭因素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們要重視做好家長工作。首先,要徹底更新家長落后的教育觀念問題。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活動可以邀請家長代表參加,通過定期的專題教研活動與家長會、公共宣傳教育欄等形式向全社會、家長宣傳幼小銜接的基本理念與做法,讓家長和教師達成思想共識?;顒有问蕉鄻踊喝绯闪⒓议L學校,聘請幼教專家和優(yōu)秀家長代表來園講課,使家長接受家園共育的科學理念。重點要教育家長對孩子多陪伴、少放任;多放手,少依賴;保持家園作息規(guī)律與生活學習習慣的一致性:家長要有意識地配合完成幼兒園老師提出的任務,放手讓孩子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而不宜嬌慣孩子;暑假中要多帶孩子去小學參觀,平時讓孩子和小學小朋友一起玩耍活動,了解小學學習情況;讓孩子多閱讀,增長見識,發(fā)展心智,不宜送孩子去不正規(guī)的幼兒培訓機構參與超前學習,認識其弊端;為孩子準備入學必備的學習生活用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入學心理誘導。其次,通過召開大班家長會和舉辦專題講座、參與幼小銜接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明確幼兒園和小學最明顯的幾點差異:如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學習內容、要求與活動節(jié)奏的變化、人際交往的變化、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合理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教育策略等方面為孩子做好人學前的準備工作,使幼小銜接工作有科學依據。還要適當介紹園內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計劃與措施,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要充分發(fā)揮宣傳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搭建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梢栽趫@區(qū)積極開辟幼小銜接宣傳展板與班級“家長園地”,大班可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中,不斷接受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及時主動地與老師交流孩子的表現情況,從而提升教育理念,調整對幼兒的教養(yǎng)方式,形成家園合作的局面。
二、針對幼小差異,重視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跟進教育策略
1.生活環(huán)境布置和活動節(jié)律逐漸與小學接軌
教室環(huán)境布置逐步接近小學化:可改變課桌的安放,改圍坐為分組座位,定期調換座位,以利于訓練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室內布置盡可能簡單實用,可以布置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主題墻、孩子綜合表現評比方面的專欄。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適當更改,如適當縮短午睡時間,延長每節(jié)上課時間:每周逐漸增加上課或智力活動次數,逐步減少游戲活動時間。強化訓練孩子時間觀念,要求孩子按時上學,不無故缺課,做事守時有條理。
2.強化訓練幼兒對小學環(huán)境和學習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后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可以讓其與大班孩子結對子,觀察學哥、學姐做作業(yè)的情況。幼兒畢業(yè)前夕,可組織大班孩子到小學參觀訪問,讓孩子提前熟悉小學校園環(huán)境。走進課堂和一年級孩子一起聽課,感受他們的學習生活,以熟悉的榜樣來激勵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愿望。持續(xù)關注幼兒注意力與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訓練幼兒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質疑,先思考再舉手發(fā)言,耐心傾聽同伴發(fā)言的習慣,有時將評價發(fā)言權交給幼兒;多嘗試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形式,學會合作互動學習。要求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業(yè)不拖拉,可每天布置少量作業(yè)任務,讓家長配合督促簽名。
3.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充分給予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獨立穿衣、背書包上學、整理學習用品,不依賴大人。集體生活中安排幼兒輪流做值日生,負責班級幼兒進出場組隊秩序,管理門前植物區(qū)花草,幫助照顧病弱小伙伴。幫教師收拾碗筷,打掃衛(wèi)生,鼓勵幼兒主動為班級服務。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力求家園一致,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老師的要求,讓幼兒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澆花、擇菜、收拾自己的生活用品和房間。幼兒園可以精心組織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活動:如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穿衣、系鞋帶、穿鞋、收拾玩具與學習用品的評比活動。培養(yǎng)責任感與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克服做事拖拉、凡事依賴于師長的壞習慣。
4.提高自主意識與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集體生活最能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將這種能力培養(yǎng)滲透于一日活動教育中。抓住契機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jié)上人手——如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怎么辦?游戲時。如何制定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如何與同伴合作?遇到困惑時,教師要引導孩子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想辦法,嘗試和同伴商量,學會大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聽取他人好建議的習慣。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與合作協調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幼兒園與小學交流對接,共同提升幼小銜接工作成效
幼兒園與小學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合作單位,三年的幼兒園教育對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發(fā)展成長影響深遠,小學教師對幼兒園入學孩子的評價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擇園導向,幼兒園要與當地小學加強長期合作交流,共同組織參與幼小銜接主題活動,力爭在思想觀念與教育實踐活動中達成一致目標,攜手共進。
具體做法:可以邀請小學一年級教師參與了解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計劃制定,讓他們參與此項系列活動,倡導幼兒園與小學教師相互合作交流局勢,讓幼兒園與小學教師相互交換聽課參觀調研活動.親身體驗幼兒園生活環(huán)境與活動過程,雙方教研人員要堅持長期跟蹤調研,不斷發(fā)現、解決問題,相互交流切磋,提升科學銜接理念,達成教育目標與理念的共識并積極主動為對方教育實踐建言獻策,形成和諧愉快的合作教育氛圍:在大班幼兒畢業(yè)離園前邀請小學一年級教師來園上幼小銜接課,并在家長會上作入學前準備報告演講。帶幼兒到小學參觀校園,進小學課堂聽課,觀摩交流學哥、學姐學習生活情況,感受小學學習氛圍,充分做好入學心理準備。幼兒園每年還要跟蹤調研分析幼兒在小學學習發(fā)展狀況,以便不斷調整創(chuàng)新幼小銜接新策略。
總之,為著眼幼兒終身發(fā)展,營造科學育兒環(huán)境,農村幼教工作者要有創(chuàng)新改革、開拓進取精神,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究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進策略、調整工作方案,共同實現科學銜接,讓更多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持續(xù)健康快樂成長、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美好愿景。
(編輯: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