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在北極圈內(nèi),北極熊素有“北極圈之王”之稱,幾乎沒有天敵。在許多人眼里,數(shù)百公斤重的北極熊稱得上是龐然大物,要將這家伙捕到手實非易事。但這龐然大物也有軟肋,那就是嗜血如命。愛斯基摩人利用它貪吃海豹血的習性,制作了暗藏殺機的特殊“冰棍”:將一把鋒利的匕首浸在海豹血中冷凍,然后把它放在雪原上。在數(shù)公里外就能聞到海豹血腥味的北極熊很快就會找來,并伸出舌頭舔這塊豹血“冰棍”。時間一長,北極熊盡管舌頭麻木,但仍舔食得津津有味,以至于舔到“冰棍”里面藏著的匕首也渾然不覺,而舌頭被劃破后流出的鮮血則更刺激著它興奮地舔食。最后,北極熊因失血過多而休克昏厥過去,成為愛斯基摩人的獵物。
嗜血如命導致最終喪命,北極熊的悲劇不禁令人浮想聯(lián)翩。細想一下,偌大的北極熊之所以會輕易掉進愛斯基摩人設置的圈套,究其原因,固然有愛斯基摩人投其所好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面對誘惑,缺少定力,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再加上自己貪婪無度、欲壑難填所致。作為領導干部,理應引以為戒,從中獲得一些為官的啟示和教益。
反觀現(xiàn)實生活中,少數(shù)領導干部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圍獵”,最終因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等行為導致身敗名裂的結局與北極熊嗜血而亡的可悲下場何其類似!平心而論,領導干部之所以會成為“圍獵”對象,從實質上來說,“圍獵”的不是人,而是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本應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然而,總有那么一些“聰明”的“圍獵”者,為了利用他們手中的權力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總是千方百計試圖發(fā)掘領導干部的人性弱點,從而制造出“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圍獵”手段,投其所好并設下圈套:你貪財,就奉上港幣美鈔;你好色,就獻上美女佳麗;你附庸風雅,就進貢名家字畫;你貪圖享受,就準備香車豪宅。雖然方法各有千秋,但無不對癥下藥,擊中要害。結果,在金錢、美色等誘惑面前,少數(shù)領導干部就心旌搖蕩,意亂神迷,失去了定力,在不知不覺間乖乖就范,上了賊船,從“起初拒絕”到“逐漸上鉤”再到“欲罷不能”,最終被成功“圍獵”,深陷“溫柔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成為任人宰割的“魚肉”。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俗話說:“蒼蠅不盯無縫的蛋。”對于那些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不強、黨紀國法觀念淡薄、抵御誘惑定力不夠的領導干部來說,是很容易走錯路、中埋伏,被詭計多端的“獵手”所捕獲,從而坐上他們的利益戰(zhàn)車,任他們牽著鼻子走。不可否認的是,這類干部畢竟是極少數(shù),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絕大多數(shù)領導干部是一心為公、廉潔自律的,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例如:鄭培民“不給別人一絲送禮的理由,不讓自己有一絲腐敗的念頭”,因而定力如磐,雷打不動;楊善洲“一輩子把‘后門關得緊緊的,而為人民服務的‘前門始終敞開著”,故而一生清廉,一生平安。事實證明,一名領導干部只要自身正、自身凈、自身硬,就不可能被“獵殺”。
作為領導干部,要防止成為被“圍獵”的對象,一定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時刻把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定海神針”,常補精神之“鈣”,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堅持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切實守住廉政底線,不越法律紅線,筑牢道德防線,時時自重自警,處處慎欲慎微,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只有這樣,才能不為物惑,不為利誘,不為情移,真正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沖出被“糖衣炮彈”重重包圍的“圍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