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第一次聽到“鬼雞”這個名字,我不禁被它嚇住了,心想,這是什么恐怖的東西?。『髞砺犈笥呀忉屨f,“鬼雞”是景頗族的一道難得的美味,于是,我立刻又對它充滿了好奇,這到底是一道什么菜?它有哪些特色呢?
不久前去云南旅行,我最終見到了期待已久的景頗“鬼雞”。在談“鬼雞”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古老而神奇的民族。景頗族,是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一支少數(shù)民族,也是我國云南世居少數(shù)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fā)展、演化而來。近代文獻(xiàn)多稱他們?yōu)椤吧筋^”“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而他們自稱為“景頗”“載瓦”“喇期”“浪峨”。
景頗族閑時一日吃三餐,忙時一日吃兩餐,以大米為主食,吃法有爛米飯、糯米粑粑、竹筒飯,尤其喜歡吃糯米飯和糖粥。蔬菜除部分自種外,其余多靠采集山中的野菜,吃法除煮、燜、炒和涼拌外,最有特色的就是舂菜。他們將野菜洗凈后,加上豆豉、生姜、辣椒、鹽等,在竹筒或杵臼內(nèi)舂碎,其味道鮮美獨(dú)特,常用來款待客人。肉食以豬肉和雞肉為主,除自養(yǎng)外,農(nóng)閑時他們還會進(jìn)山打獵,常常會斬獲野豬、麂子、山羊、野牛、野雞、鳥雀等野味。
講了這么多景頗族的飲食習(xí)慣,咱們也該回到正題上來了。原來,“鬼雞”就是以烏雞為主材的一道涼拌菜,其來源與祭祀有關(guān)。據(jù)說,景頗族自古以來就有殺雞祭鬼的習(xí)俗,故而將祭祀用的烏雞叫做“鬼雞”。祭祀完畢后,景頗族人將煮熟的雞晾涼,然后撕成絲兒,再佐以剁碎的姜、蒜、緬芫荽、檸檬葉等配料,并加入鹽、味精、醬油等精制而成。后來,人們將這道菜端上了餐桌,并作為招待客人的上好佳肴,“鬼雞”由此得名。
做好的“鬼雞”色香味俱佳,看上去十分惹眼?;鸺t的辣椒,青蔥的香菜,加上富有柔韌感的稚嫩雞絲,顯得燦爛多彩,如夜幕下的霓虹燈一般繽紛,而其濃郁香辣的地方風(fēng)味更是讓人味蕾大開,吃了還想再吃。當(dāng)然,有好菜還得配好酒,景頗人大多喜歡飲酒,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釀酒的器具,人人都是釀酒的高手。他們釀制的水酒甘甜可口,清涼解渴,適合各種人群。
制作“鬼雞”的過程并不復(fù)雜,空閑時大家也可以親手做做。首先,準(zhǔn)備好煮熟的雞大腿,并去骨撕碎,最好用土雞,那樣口感會更好。接著,依次放入姜末兒、香菜、朝天椒、大蒜泥、白糖和檸檬汁,再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然后拌勻即可。另外,雞絲和香菜一定要先與檸檬汁拌勻,再加鹽,否則香菜很容易失去水分而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