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是一生最好的時期,相對優(yōu)渥的家庭條件,擁有一對高素質和高藝術修養(yǎng)的父母,在高貴的環(huán)境中長大,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使得利哈喬夫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藝術與高貴的種子。所以無論身處何地,遭遇何種境遇,他都不曾“彎下脊梁”。
關鍵詞:高貴 童年 天賦異稟 藝術熏陶
利哈喬夫全名為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利哈喬夫,其母親名叫維拉·謝苗諾夫娜,父親名叫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曾這樣說道:在我們國家很多人都知道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利哈喬夫是個杰出的學者。在俄羅斯,像利哈喬夫這樣的學者,翻譯成英語通常會使用一個名詞:知識分子。盡管這個術語包含了涵養(yǎng)的概念,但它的意義卻超出了唯理智論的范疇,意味著特殊的生活方式——有教養(yǎng)的、高尚的生活方式。也正如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所說:“利哈喬夫是唯一沒有污點的人?!彼约旱靡陨妫少F的傳統(tǒng)保存在他心里,這樣的人沒有第二個。他還依照過去貴族的生活準則,遇到女士就站起身來。他認為說謊有失體面,榮譽和尊嚴被視為必須恪守的信念。
利哈喬夫的家庭倒是個普通的家庭,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充其量是那個時代最常見的家庭。在那個時代,如今看來,被革命消滅的貴族,無疑是民族的精英。利哈喬夫的父親是貴族。的確,這個貴族的稱號是由于特殊的貢獻被國家授予的,并非世襲的貴族,不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挽救了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因為在那個時代,俄羅斯世襲貴族永不得安寧。利哈喬夫家族的“根”來自小城鎮(zhèn)索利加里奇的商人,那個小城鎮(zhèn)在科斯特羅馬河沿岸,坐落在科斯特羅馬和沃洛格之間。
少年利哈喬夫世界觀的形成,從一開始,父母就給了他強烈的影響。父親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榮獲非世襲貴族的稱號,加上在官場上升遷順利,使他們家在彼得堡過上了上流社會貴族的生活,這對孩子們的教育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藝術的種子從小根植于內心。維拉·謝苗諾夫娜和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對歌劇極為著迷,馬林斯基歌劇院是他們的最愛。他們在歌劇院第三層長期租了包廂。舞臺上下雪——使少年利哈喬夫的想象力受到震撼的第一個畫面。正是在舞臺上,而不是在街道上,雪花紛紛灑落。這幾乎就預示了在未來歲月里,他對文化和藝術的關注會超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每到夏天,他們仍舊過著無憂無慮的別墅生活,一家人沉浸于美好的遐想,其中融入了多少親情夢幻與天賦才華呀。利哈喬夫家族的老一輩人依戀繆斯,這種情懷不會在夏天平息,反而更加高漲。整個夏天,在庫奧卡拉避暑,這個小城鎮(zhèn)是彼得堡名流的消夏之都,他們在那里參加各式各樣的游藝娛樂活動。從小參加文藝活動和接受的藝術熏陶,是他藝術研究最開始的基石。有時候,莫名其妙的事物會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影響我們的命運。
超常的天賦從小顯現(xiàn)。利哈喬夫說過,童年記憶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夏天跟隨父母在伏爾加河上觀光,他跟船長的小女兒在船長室里玩耍,而兩個孩子帶著玩具在地毯上爬來爬去。朝向甲板的艙門敞開著。突然,他聽到了父親的聲音:“你們看,我們的船駛過了日古利。”還是小孩子的利哈喬夫一下子驚呆了,產生了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忽然意識到這個瞬間他會一輩子牢記在心,因為他錯過了觀看日古利的機會,牢記不忘的恰恰是這種感觸。如果他走到甲板上去,看見那座城市,反倒會印象模糊,這清晰地說明了他特殊的天賦。利哈喬夫對語言相當敏感。那時流行的諺語,只要他聽到過,就能記在心里。比如他記得家里人愛說的俗語:“干吧,葉梅里亞,這周該你干活啦。上帝選中了你,我們都不行?!彼约河盅a充了一句:兩句話都在“安撫”宣告對別人的夸口和故作善良,要采取容忍的態(tài)度。耳朵如此靈敏,對文本有這樣精確的解釋,已經說明了他的分析才能。
自幼生長于高貴的環(huán)境。自幼只見過最好的,那么便從小認為這就是常態(tài),應當如此為之,就會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能夠在“上流社會”、在名人之間成長是多么幸運。在劇院,出入休息室的有海軍上將維拉戈、奇哈喬夫……這樣的經歷太重要,親身感受上流社會的直率、誠懇,舉止永遠不會過分親昵,不會炫耀學識淵博,不會因受過良好教育而趾高氣揚,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教養(yǎng)是絕對必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在他的童年,那曾經是行為規(guī)范,在艱難歲月,是精神支柱,在最為痛苦煎熬的時刻,自尊、自愛和修養(yǎng)幫助他不喪失“顏面”。
童年是一生最好的時期,何況這美好的童年來得不容易。對于不太富裕的利哈喬夫一家來說,珠光寶氣地坐在包廂里(在上流社會概莫能外),并不簡單,可是他們保持了尊嚴,總是衣著優(yōu)雅,頗有“風度”,讓高貴社會看作是“自己人”,他們維護了聲譽,間接教導兒子也要珍惜榮譽,至于為此要耗費多少心血與精力,那就是秘密,只有對少數(shù)人透露過。上流社會養(yǎng)成的習慣后來給利哈喬夫極大的幫助,尤其在艱難歲月里,當很多人弓背彎腰的時候,他卻一直挺直了“脊梁”。
參考文獻:
[1][俄]瓦列里·波波夫,利哈喬夫傳[M].谷羽,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李盼盼,女,遼寧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