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斌,張曉東,高一歌
(中糧工程科技(鄭州)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53)
淺析糧庫規(guī)劃的節(jié)地措施
陳宏斌,張曉東,高一歌
(中糧工程科技(鄭州)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53)
《綠色工業(yè)建筑評價標準》將節(jié)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場地作為7類評價指標的第1項,其計分權重也最高。從糧庫倉型選擇和總圖布置兩大方面入手,探討糧庫設計的一些節(jié)地措施,力圖在有限的土地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順應時代潮流的現代化綠色糧庫。
糧庫;節(jié)地;倉型選擇;用地布局策略
土地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經濟得以發(fā)展的基礎,是社會生產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項寶貴的資源和社會財富。土地資源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決定了土地資源必須向持續(xù)、高效利用發(fā)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資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土地資源,可利用土地面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減少。作為糧食倉儲規(guī)劃設計從業(yè)人員,筆者深感土地資源緊張與糧食儲備逐年增加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本文根據《綠色工業(yè)建筑評價標準》[1],著重從糧庫倉型選擇和總圖布置兩個方面,總結經驗,提出糧庫規(guī)劃設計中的一些節(jié)地措施。
目前國內糧庫根據儲糧品種不同,主要有糧食平房倉、樓房倉、糧食淺圓倉及糧食立筒倉4大倉型。
平房倉靈活性最強,宜包宜散;但散糧平房倉,因倉壁需承受較大糧食側壓力,加上進出糧作業(yè)、通風熏蒸等儲糧工藝限制,裝糧高度一般為6~8 m,土地利用率較低。并且普通散糧平房倉采用移動皮帶機搭接進行進出倉作業(yè),倉間作業(yè)面寬度較大,通常為18 m,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qū)也應至少保證15 m凈寬,綜合來看,散糧平房倉的噸糧建設用地指標較高。
目前國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樓房倉主要以儲存包糧為主,少數以首層儲存散糧,二層及以上樓層儲存包糧,也不失為一種綜合儲糧的好倉型。
糧食淺圓倉和立筒倉僅能儲存散糧,其主要區(qū)別在于淺圓倉直徑大,高徑比小,單倉倉容相對較大;立筒倉則反之。根據《糧食倉庫建設標準》[2]的名詞解釋,倉壁高度與倉內徑之比小于1.5的圓筒式糧倉稱為淺圓倉。在地基承載力較好地區(qū),立筒倉裝糧高度可達40 m,淺圓倉也可達到25~30 m。立筒倉星倉也可儲糧,再加上其裝糧高度高于淺圓倉,兩者比較,立筒倉噸糧建設用地指標應低于淺圓倉。
綜合儲糧品種和4大倉型的主要特點,從節(jié)約用地的角度來看,散糧倉以立筒倉最為省地,其次為淺圓倉,平房倉最差。樓房倉因其堆包層數不同,無法給出具體噸糧建設用地指標。但樓房倉相較于平房倉,可往高空發(fā)展,在深圳、廣州等土地資源稀缺的地區(qū),較為常用。倉內配套自動噴淋等消防設施,樓房倉可設計為6層甚至更高的高層倉庫,用地指標應大大優(yōu)于平房倉。
《糧食倉庫建設標準》[2]規(guī)定,散裝平房倉倉儲區(qū)噸糧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0.40~0.70 m2/t,淺圓倉倉儲區(qū)噸糧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0.20~0.40 m2/t,筒庫區(qū)噸糧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0.15~0.30 m2/t。這也印證了以上關于4種倉型的節(jié)地分析。
因此,在糧庫規(guī)劃設計中,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節(jié)約土地資源,應首選糧食立筒倉和淺圓倉。因條件限制必須采用平房倉和樓房倉時,也應適當提高裝糧高度和層數,在有限的建設用地內實現倉容最大化。
2.1 合理制定用地布局策略
在建設內容和倉型選擇確定后,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用地布局策略,是節(jié)約用地的最根本措施。糧庫建設項目主要由生產設施、輔助生產設施和辦公生活設施三部分組成。生產設施主要包含倉房、糧食輸送及儲糧工藝裝備、糧情測控系統、自動控制系統以及烘干設施等;輔助生產設施包含檢化驗室、中心控制室、變配電室、地磅房、機修間、器材庫、藥品庫、消防泵房及水池、門衛(wèi)、機械罩棚(庫)等。在規(guī)劃階段應盡量把建筑體量大、體形規(guī)整的生產設施布置在用地開闊區(qū)域;將體量小、布局靈活的輔助生產設施布置在平面形狀不規(guī)則的邊角區(qū)域。圖1為某市級糧食儲備庫總圖,該用地平面形狀近似梯形,東、西、北三邊垂直,南側為斜邊。規(guī)劃設計首先從地塊的形狀特點入手,將地塊分割為北側矩形地塊和南側臨主干道的狹長三角形地塊。將體量大、排列整齊的平房倉布置在矩形地塊內,而將油罐區(qū)、配套管理用房、消防水池、變配電間等小型建筑集中布置在三角形地塊內。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圖1 某市級糧食儲備庫總圖
2.2 功能相近的單體建筑合并設計
傳統平房倉以60 m長居多,根據屋頂結構形式不同,跨度為18~30 m不等。倉間山墻間距至少為12 m,檐墻作業(yè)面寬15~18 m,倉間用地較為浪費。規(guī)劃設計時,可將多廒間組合設計,例如將2棟24 m×60 m的平房倉合并成1棟24 m×120 m的平房倉,即可節(jié)省山墻間距用地。近年來,隨著新結構和新儲糧技術的推廣,出現了將平房倉4個廒間按“田”字形組合成1棟建筑的新型平房倉,將8棟21 m×60 m的普通平房倉組合成2棟42 m×120 m的新型平房倉,可節(jié)省用地約30%,如圖2所示。
圖2 平房倉的組合設計
除以上平房倉可組合設計外,糧庫項目構成中其他功能相近的輔助生產設施也可合并設計,如機修間、器材庫、機械罩棚組合,變配電間和工作塔組合,消防泵房與機修間、器材庫組合。庫區(qū)糧情監(jiān)控和檢化驗室雖屬輔助生產設施,但其功能更接近辦公性質,可與庫區(qū)辦公樓組合設計。
2.3 合理確定建筑間距
糧庫建筑間距主要受防火間距和工藝作業(yè)間距兩方面制約。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3]相關規(guī)定,倉容大于5萬t的糧食立筒倉、糧食淺圓倉組群與其他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 m;倉容不足5萬t時,與其他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為15~20 m。較大的防火間距不利于節(jié)約土地,規(guī)劃設計時可將此類建筑臨用地邊線布置,盡量節(jié)省庫內用地;或將工藝作業(yè)間距要求較寬的建筑與其相鄰布置,如樓房倉、成品庫等,其進出糧作業(yè)考慮大型運糧車尾靠站臺,再加上車輛回轉半徑,本身作業(yè)面寬度要求也較高,將此類建筑與糧食筒倉相鄰布置,既符合防火間距要求,也滿足作業(yè)要求,達到一地多用、物盡其能的目的。
在用地緊張的地塊布置平房倉,如平房倉跨度不超過24 m,可盡量采用單面進出糧作業(yè),非作業(yè)面寬度僅需滿足凈寬10 m的防火間距即可。樓房倉也可采用上述布置方法。
2.4 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高差
我國土地資源中約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地,土地利用率較低,開發(fā)成本較高,其中尤以云南、貴州、四川等地最為明顯,地勢起伏大,地質情況復雜。在土地資源稀缺的背景下,一些遠離人口密集區(qū)、靠近山體、地勢較高、起伏較大的地塊反倒成為糧庫建設用地的不二選擇。對于此類建設用地,其優(yōu)點是地勢較高,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小,缺點在于自然地表高差太大,豎向設計中多擋墻、護坡占用土地較多。針對此類建設用地,規(guī)劃設計應首先解決高差問題,將建設用地按場地自然標高不同分為若干臺地,臺地之間的功能聯系采用爬坡路段集中在一處解決。臺地之間的高差盡可能采用擋土墻,或擋土墻和護坡結合的方式,盡量減少占地。同時在建筑單體建筑設計中應多采用錯層的設計手法,利用建筑自身外圍護構件替代擋土墻,有效開發(fā)半地下空間,在有限的用地內爭取最大的倉容。
如圖3,在單層平房倉基礎上增加地下一層倉庫,利用倉庫地下一層左側外墻作為擋土墻,既解決了倉庫左右兩側近6 m的高差,又增加了地下一層的儲糧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近1倍。
圖3 平房倉的節(jié)地設計
糧庫規(guī)劃是一項綜合多方面因素,復雜而繁瑣的工作。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明確的發(fā)現,合理的進行倉型選擇,因地制宜的規(guī)劃設計,對糧庫節(jié)約用地的成效顯著,且?guī)в衅毡橐饬x。隨著人與自然不斷發(fā)展,當今科技的日新月異,糧庫規(guī)劃從業(yè)人員應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超越自我,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實踐,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努力創(chuàng)造水平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的優(yōu)質糧庫工程設計。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綠色工業(yè)建筑評價標準:GB/T 50878—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
[2] 國家糧食局.糧食倉庫建設標準:建標 172—2016[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S].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俞蘭苓)
Analysis on land-saving measures of grain depot planning
CHEN Hong-bin,ZHANG Xiao-dong,GAO Yi-ge
(COFCO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Zhengzhou) CO., Ltd.,Zhengzhou 450053,China)
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IndustrialBuildingidentifies land-saving and sustainable site a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scoring weight and the first item among seven evaluation index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grain depots and general layout, we probes into land saving measures in grain depot design, aiming to create mor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s well as to build modern green grain depots that comply with the tide of our era.
grain depot;land saving;warehouse type selection;land layout strategy
2017-01-05;
2017-02-28
陳宏斌(1975-),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糧食倉儲物流與加工工藝研究設計。
10.7633/j.issn.1003-6202.2017.04.003
TU249.2
A
1003-6202(2017)04-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