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服讓學生和家長決定更顯進步
許朝軍
記者獲悉,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廣東省質監(jiān)局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校服管理制度和方式,把選用校服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及其家長。(《廣州日報》)
按照新的制度設計,地級市或各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對校服生產廠商進行公開招標遴選。然后由學校邀請經公開招標入圍的校服生產企業(yè)廠商面向學生、家長、老師等代表進行校服產品質量、價格、款式等方面情況的說明,最后學校組織家長、學生等代表投票決定本校校服的樣式(其中家長、學生代表占比80%)。按照這個制度設計,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在校服的選用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此舉雖然從程序上看,較以往的校服招投標程序繁瑣了一些,但實質上進一步明晰了校服采購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而讓學生和家長決定,會使校服采購規(guī)范、公開、透明、公正。這對于避免問題校服,打擊校服采購腐敗等,無疑是極好的干預,其進步意義毋庸諱言。
校服是強化學校管理、體現學校集體學習生活特點的重要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等的重要途徑。但中小學生校服卻一直備受社會詬病。首先是人們對校服的樣式普遍不滿,特別是一些“大一統(tǒng)”“老掉牙”“沉悶死板”的校服款式常常被人調侃。其次是對校服質量和價格質疑較多。第三是校服背后滋生問題較多,比如亂收費、收回扣等教育腐敗現象。縱觀這些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校服采購由學校大包大攬,不公開、不透明,學生和家長沒有發(fā)言權、監(jiān)督權。
審視廣東省新的校服采購管理制度設計,讓學生和家長參與并充分實施監(jiān)督的做法,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與善意。讓學生參與校服選擇和決定,讓學生以校服使用主體的身份去審視和選擇校服,必然能促進校服款式、質量和價格等的完善和修正。這無疑是對學生成長主體角色的充分認可,以及對學生使用校服主體角色的充分尊重。
把選用校服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及其家長的制度設計非常好。但要想讓好制度煥發(fā)出生命力和收到好效果,還需細化制度落實。首先是科學選擇學生和家長代表,從廣泛性、層級性、來源性等方面全面考慮,讓代表涵蓋范圍更廣。其次,教育、紀檢監(jiān)察、審計、質監(jiān)、工商、稅務等部門應做好制度設計對接,讓制度善意更加科學完善。再次是強化問責管理。應在校服選擇的全過程建立科學的責任追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