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卉君
我想,在每個班里都會有這樣一種孩子—就像是一只小刺猬,當有人不小心觸碰到他的“情緒按鈕”,激怒了他就會不由自主地用盡全力豎起全身的尖刺,“企圖”刺傷對方,以牙還牙。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盛怒下的孩子,通常都是瞪圓了眼睛,握緊了拳頭,喘著粗氣,一言不發(fā)。這個時候的孩子,腎上腺素飆升,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幾乎無法接受任何正面的信息。如果你選擇在這個時候靠近他、批評他,她的小尖刺定不會收起,反而豎得更起勁,嘴里還會不停地念叨:“都是他的錯!”“是他先打我的!”諸如此類的句子。
多年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寶貴的七秒》,內(nèi)容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喜歡發(fā)脾氣,甚至會攻擊同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在學會了“七秒冷靜法”—生氣的時候先數(shù)七秒之后,戰(zhàn)勝了生氣的情緒,最終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情緒的故事。
雖說“七秒冷靜法”非常有效,但是仍稍顯簡單、稚嫩。用現(xiàn)在“正面管教”的理論來說應該屬于“積極的暫?!钡钠渲幸粋€部分。
什么是“積極的暫?!蹦兀?/p>
如果你的配偶或同事把你逼得走投無路,并且說:“我不喜歡你剛才的所作所為。你去‘暫停一下,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边@時你會有什么感覺?
你是會感激人家的幫助,還是會憤憤不平?
你想的會是“哎呀,這真是太有幫助”,還是“這太侮辱人了”?
你會覺得因為這個人是在幫助你,因而從內(nèi)心里熱愛這個人,還是會與這個人拉開情感的距離?
既然這種做法對大人來說既是不尊重的也是不奏效的,為什么我們卻認為這對孩子就會有效呢?
那些被送去“暫?!钡暮⒆硬淮罂赡茉谀抢锓词″e誤,按大人的要求去想他們做了些什么。他們更可能想的是你做了些什么,以及你對他們多么不尊重、不公平。有些孩子可能會滿腔憤怒和怨恨,想的是要怎樣才能扯平,或者下次怎樣才能不再被你抓到。最讓人痛心的是那些因此而把自己想成是“壞蛋”或“不夠好”的孩子。
積極的“暫?!眲t完全不同。它是要幫助孩子感覺更好(這樣他們才能接通理性大腦),而不是讓他們“感覺更糟”,不是讓他們?yōu)樽约旱腻e誤“付出代價”。在讓孩子和我們一起來布置“積極的暫?!眳^(qū)時,要遵循以下四項指導原則:
第一,花時間訓練,以身作則。在使用“積極的暫?!敝?,要和孩子談談它的好處。要向孩子解釋,“積極的暫?!钡哪康牟皇且獞土P,或是給他們造成痛苦。要將“冷靜期”的價值,以及在解決沖突之前要等待每個人的感覺都好起來的重要性告訴孩子。
教孩子使用“積極的暫?!被蛘摺爸匦抡褡髌饋淼臅r間”的一個好辦法,就是你要把它用于你自己——家長可以把一本自己最喜歡的幽默書放在衛(wèi)生間的抽屜里,需要時就到衛(wèi)生間里待幾分鐘,以便重新振作起來。
在一個教室里,“再振作”區(qū)是一個裝飾成熱帶海島的教室一角(被稱為“夏威夷”)。孩子們可以先去“夏威夷”待幾分鐘重新振作起來。老師并不經(jīng)常去那里,但她的抽屜里放了一棵充氣棕櫚樹,當她需要去“夏威夷”時,她就會把棕櫚樹拿出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學生們就會知道,當老師在“夏威夷”時,他們應該給老師一會兒時間,以便讓她平靜下來并且再次振作起來。
第二,讓孩子們自己布置他們的“暫?!眳^(qū)。讓孩子們布置(或至少參與布置)他們自己的“積極的暫?!眳^(qū),對于孩子們來說很重要。如果孩子太小,還不能幫著做計劃或做選擇,那他們就還不到使用“暫?!钡哪挲g。
要和孩子們一起做頭腦風暴,提出一些在“積極的暫停”時能幫助孩子們心情好轉(zhuǎn)的活動,比如讀書、玩兒玩具、休息或聽音樂。
很多父母和老師反對在孩子“暫停”時允許他們做些愉快的事情。他們相信,允許孩子玩兒玩具、讀書、休息或聽音樂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獎勵。這些人深陷于陳舊的觀念之中,堅信孩子要遭到懲罰(感覺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卻理解不了當孩子們感覺更好時會做得更好這一事實。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布置了一個名為“太空”的地方。他們在教室的一個角落里掛了一張黑色的網(wǎng),并且從天花板上垂掛下一些星星。這個角落里放著兩個豆子袋,因為有時侯孩子需要帶上一位伙伴一起進去,還放著一些書、填充動物玩具以及聽音樂用的耳機。
第三,事先和孩子們(或?qū)W生們)商量好一個實施計劃。要向孩子們解釋,你們中的一方或雙方,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之前,做一個“暫?!?,直到自己的感覺好起來,是很有幫助的。父母和老師們經(jīng)常承認,更需要“暫?!钡氖亲约?,哪怕僅僅是幾次深呼吸。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可以“選擇”積極的暫停,如果他們認為這有幫助的話。
第四,最后,要教給孩子,當他們的感覺好起來之后,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那些反對允許孩子在“暫?!睍r做些愉快事情的大人,往往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條指導原則。
沒有必要每一次都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有時候,“積極的暫?!币呀?jīng)足以中斷有問題的行為。僅僅是感覺好起來就足以讓孩子轉(zhuǎn)向更為社會所接受的行為了。
當看上去確實適合緊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時,用啟發(fā)性問題幫助孩子探討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后果,并利用自己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說“積極的暫停”想一下子就實施起來還有些難度,至少讓一個喜歡發(fā)怒的孩子多做幾次呼吸的練習(感受自己的呼吸,就這么簡單)。在他某次生氣時,輕輕地讓他轉(zhuǎn)過身去,不要看著讓他生氣的人,然后讓他關(guān)注自己的呼吸,慢慢從憤怒的情緒中抽離,就是最簡單直接又好使的辦法。
或許我們和孩子們都該好好關(guān)注一下自己的呼吸?
來,深呼吸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