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逸頠
散文閱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文本的解讀還是語言的賞析都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散文閱讀更強調學生通過對句子或詞語的理解來探究作者情感。然而面對豐富的小說世界尤其是網絡小說的情節(jié)刺激,高中生們很容易忽視散文中細水長流的美妙之處。因此如何能夠將散文之美帶給學生便成為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王榮生教授主編的《散文教學教什么》一書中,分析了散文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面對散文教學上遇到的種種困境,王榮生教授認為對文本的解讀只能從一篇一篇入手,去解讀名家的教學案例。在這種情況下,認真地去一篇一篇地研究每篇散文的側重點成為教學上勢必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確定散文的教學目標則是進行散文教學的關鍵點所在,只有明確"教什么"才能夠實現(xiàn)在此基礎上的知識講解和能力培養(yǎng)或是進行情感教育。如果能夠針對文本,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集中的教學目標,必然會使得教學過程實現(xiàn)可預見的有效性。
以必修一寫人記事類散文中《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為例,這篇散文是梁實秋先生所記述的聽取梁啟超先生演講的過程及感受的文章。梁實秋先生在這篇文章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梁任公先生演講時的外貌、神情、動作等,刻畫出了一個激昂熱情且具有濃濃愛國情懷的人物形象。
面對這樣寫人記事散文,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需要關注到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fā)展,讓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學習散文時更應該關注到文學作品的鑒賞方面的要素,要能夠通過文章來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品味描寫人物的語言,從而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進行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梁任公先生精神品質的感染和啟迪。在學生對于散文的認知中,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散文獲得情感的滌蕩和視野的開闊,那么根據這樣的需要,在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更多應該側重文章是如何展現(xiàn)梁任公先生的性格,以及梁任公先生在演講中展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
確定基本的教學思路后,參照常見的教學目標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不適合教學的因素。比如:教學目標一:(1)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坐著的評論與感受。
(2)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教學目標二:(1)知識與能力:整體把握全文,體會作者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的形象以及精神內涵。
(3)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憂國憂民、關心大事的精神品質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們在進行教學思考時,不僅要關注到課程標準、學情,還要去猜測教材編寫者希望我們從課本中獲取怎樣的知識、能力。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可以參照課文中的練習。
課文中的研討與練習:
(1)本文對一次演講中的梁啟超做了精彩生動的描寫。請找出描寫的語句,仿照示例做些旁注,與同學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梁啟超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yǎng)?
示例:"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寫在寬大的選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辦事認真,學問和書法的修養(yǎng)都很好。
本文題目"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好像在記事,其實在寫人,通過寫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他崇敬之情。作者選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語言精練,意味深長,對老師的感情融化在敘述描寫之中。
因此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的分析,了解寫人散文在凸顯人物個性時的方法和技巧(典型動作描寫)。
(2)通過文中精彩片段的理解,把握梁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和修養(yǎng)。
首先了解本文突出采用的動作描寫方法,抓住一個主要的刻畫人物的手段,從這個手段出發(fā)來進行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同時在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動作描寫的寫作方法,以此掌握如何進行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手法。人教版教材中每篇散文的側重點都不同,作為最有參考價值的便是編者在課后編些的研討與練習。多數(shù)專家學者認為這篇文章的人物描寫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是一篇散文,但是其描寫的方式較為典型。而本篇較為精彩地便是彰顯其人物性格的多種描寫,學生能夠在這一篇文章中看到寫作的多樣性和簡短精煉的描寫方式,也更能體會到名家寫作時遣詞造句的功力。當學生們細致分析其中的"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還是有一點咯"時,所寄寓的不僅是梁任公先生的幽默性格,更是梁實秋先生對其細節(jié)的精準把握和梁實秋先生對梁啟超先生的景仰之情。通過對文章類似細節(jié)的分析,學生的語言敏感度會慢慢被培養(yǎng)出來,那么即便是看起來情節(jié)不那么激壯的文章,也在閃耀它獨特的光輝。
教學尤其是散文教學,當我們真正地領悟了作者的處境、學生的處境和文本自身的處境,便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散文的要義。而這種精義還需要我們細致的琢磨,如何將其帶給學生,如何能夠讓作者與學生之間建立獨一無二的聯(lián)系,從而探微其中的閃耀之處。教學目標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學中的大部分問題,無論教學的方式如何變化,我們能夠帶給學生的必也不會相距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