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事比善待子女更神圣和有價值
賴佩霞這個名字在臺灣家喻戶曉,她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歌手、演員和雜志發(fā)行人。中美混血的她氣質(zhì)出眾、才華橫溢,16歲踏入娛樂圈,出過唱片,演過電影,開過全球巡回演唱會。然而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功,卻無法彌補原生家庭帶給賴佩霞的心靈傷痕。兒時的她漂亮善良、多才多藝,但卻郁郁寡歡,第一段婚姻也以失敗告終。
但是現(xiàn)在的賴佩霞,卻成了眾人眼中的幸福榜樣。54歲的她身兼多重身份:演員、歌手、作家,而她更引人注目的身份,是有著20多年心理研究和幾千例個案咨詢的資深心理專家。
2016年7月,賴佩霞以心理專家的身份,登上 《我是演說家》,在名為《幸福為什么那么難》的演講中,她解析了原生家庭帶給自己以及她第一段婚姻的影響,并發(fā)問:“如果我們的童年不完美,如果你的母親充滿哀傷,你還敢快樂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聽聽賴佩霞的故事吧!
賴佩霞來自單親家庭,20歲之前從沒見過父親。關(guān)于父親的一切,都是母親告訴她的。父親是美國人,1962年,21歲的他隨美軍駐守臺灣,不久后,與當時在美籍將軍家當保姆的賴媽媽相識、相戀。1963年初,母親懷孕4個月時,父親被派到越南。再之后,他回到美國,娶了一個帶著3個孩子的離異婦女。賴媽媽來自小鎮(zhèn),讀書不多,這段感情的創(chuàng)傷和之前初戀的失敗,讓她認定男人是不可靠的,幸福的婚姻更如鏡花水月。
像很多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單親媽媽一樣,賴佩霞的母親敏感、多疑,充滿哀傷。生下女兒后,她很少和家人聯(lián)系,也沒有什么朋友,生活的所有動力都來自女兒,也把所有的不如意,都一股腦兒地傾倒給了女兒。
在別人眼中,賴佩霞漂亮、好學且樂于助人。但因為沒有爸爸,小朋友總欺負她,指著她的鼻子罵:“雜種!你這個沒爹的孩子!”最開始,她哭著跟母親告狀,母親沒有解釋和安慰,而是指責她:“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要你,只有我要你,你怎么可以不聽話,跟其他孩子吵架?”4歲的時候,母親結(jié)束了一段戀情。看著她蒙在被子里暗自飲泣,賴佩霞問她怎么了?母親說男方不喜歡她有小孩,走了。之后只要看到母親心情不好或流淚,賴佩霞總覺得是她的存在惹的禍。
“如果你的媽媽充滿哀傷,你敢快樂嗎?如果你的媽媽總說,‘如果不生下你我就不至于活得這么艱辛卑微’,你還敢像正常孩子那樣跟媽媽撒嬌、委屈了放聲大哭嗎?”賴佩霞說,她一直在盡力做個少讓媽媽操心的孩子。
因為媽媽和孩子的關(guān)系是最貼近的,當媽媽不快樂的時候,孩子只能默默承受。其他孩子可能會選擇鬧事打架來宣泄,但賴佩霞是獨生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吵,她童年唯一的伙伴,是房東家的孩子,但對方是小兒麻痹癥患者,需要她的照顧和保護?!拔沂芰耸裁磦?,無人可以傾訴。因為母親知道我受傷后會更難過。所以很多的委屈,我就這么吞下了……”
為了證明母親是錯的,她也是受歡迎的孩子,當然也為了早日逃離媽媽,16歲那年,賴佩霞踏進娛樂圈。因為模樣清秀,中英文歌都唱得很棒,她很快就在娛樂圈站穩(wěn)了腳跟。她也終于知道,原來除了母親之外,還有人喜歡和認可自己。
后來母親終于再婚。繼父大母親21歲,對母親和她都很好,但母親卻沒有如賴佩霞想象中那樣變得快樂。母親總抱怨:“要不是因為你,我才不會嫁給這個男人!”聽到這樣的抱怨,賴佩霞的心又一下子down到谷底。
25歲那年,賴佩霞走進第一段婚姻。但是,母親對她的影響根深蒂固,在那段婚姻里,她總在抱怨、指責,就像當年母親對待她一樣。而丈夫同樣來自單親家庭,父母早年離異,父親獨自撫養(yǎng)他長大,父親過得不如意,兒子成了他的出氣筒。和賴佩霞一樣,丈夫也不懂得如何去對待親密關(guān)系。
刺猬碰刺猬,這段婚姻的結(jié)局可想而知。1996年,33歲的賴佩霞選擇離婚,獨自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離開。離婚的導火索,是對方有了外遇。而賴佩霞除了指責、謾罵別無他法,對方也是這樣。“我當時不認為我可以改變?nèi)魏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會去繼續(xù)傷害,能做的只有疏離。”賴佩霞說,母親沒什么文化,完全靠打短工也養(yǎng)活了自己,賴佩霞讀過大學,在演藝圈發(fā)展,她也看到身邊有很多單親媽媽,一個人快快樂樂地把孩子養(yǎng)得很好。她覺得自己一個人也能養(yǎng)活兩個孩子,而且還會比現(xiàn)在快樂。
賴佩霞說:“離婚的力量,來自于我做了母親。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沒有辦法再扮演老公的媽媽去管他,所以選擇離開。”
賴佩霞看到不少人口中說著愛孩子,但在眾目睽睽下罵他們“沒用”“丟臉”。一了解,才發(fā)現(xiàn)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擁有一個不快樂的母親或父親。那樣的人生,無趣、痛苦又沒有希望,賴佩霞想要擺脫,做一個快樂的女兒,更要做女兒們的快樂榜樣。她也希望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早日覺知:你是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孩子的世界,所以要善用善意、善心和善行。沒有任何事情比善待自己的子女更神圣、更有價值,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弱勢的群體。
我罵你其實與你無關(guān),是因為情緒管理不好
離婚后的賴佩霞,和幾個女朋友住在了一起。從那時起,她大量減少演藝工作,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研究心理學,美國著名心理專家西恩的《失落的幸福經(jīng)典》,對賴佩霞影響深遠。在這本書里,作者說:“人生并不是一個辛苦的奮斗歷程,而是一場輕松的游戲;如果能訓練自己的想象力,只想象美好的事物,并正確地運用言語的力量,每個‘正當內(nèi)心渴望’都會在生活中實現(xiàn)?!?/p>
如何實現(xiàn)身為一個母親單純愛孩子的“正當內(nèi)心渴望”?如何做到愛就是單純地愛,而不是以責罵、抱怨的方式去“愛”?為何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賴佩霞想要一一找到答案。
一天,賴佩霞發(fā)現(xiàn)一個美國朋友因為孩子大聲嚷嚷,狠狠地責罵并懲罰了孩子。但是很快,這位朋友就對孩子道歉:“對不起寶貝,我剛才罵你,不是因為你大聲說話,而是因為我工作出了點兒問題,是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p>
父母過得不開心,滿心抱怨,或者負面情緒沒有控制住,就會殃及孩子。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我們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不開心,但事后,總會冠上“我這么做是愛你,為你好”的借口。
沒錯,孩子也許會在心底認同“媽媽(爸爸)是愛我的”,但是這面目猙獰的“愛”,卻讓孩子被恐懼和擔憂包圍??謶趾蛽鷳n怎么會快樂,又怎么會是愛?賴佩霞說:“所有父母都應該明確的就是:我罵你,跟你無關(guān),而是因為我自己的情緒管理不好,我沒有付出愛而是一直躲在愛的后面?!?/p>
還有一些父母的“不快樂”,其實是源于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的不自信和自責。在多年的心理咨詢工作中,賴佩霞見了太多這樣的家長。“因為我是單親媽媽,所以我要千方百計讓女兒出人頭地。否則,所有人都會說我沒本事,沒用心!”“他媽媽跟別人跑了,我一個大男人帶一個孩子,容易嗎?他怎么就不明白我打他罵他,其實是愛呢!”賴佩霞說,這種父母當然也愛孩子,但愛得很曲折,甚至是錯誤的。實際上給孩子帶來的是傷害、自責和巨大的壓力。
賴佩霞發(fā)現(xiàn):那些打罵孩子的背后,父母的不開心其實是源于對自己現(xiàn)狀的恐慌、對伴侶的不滿或無法得到家人的重視。而所有這些,都是成人自己的人生課題,不能轉(zhuǎn)嫁、遷怒到孩子身上。
那么,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做,才不會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呢?
賴佩霞說,首先要做到的是“口不出惡言”??诓怀鰫貉跃褪遣涣R孩子,不對孩子說難聽的話。兩個女兒非常小時,賴佩霞就告訴她們:“見到媽媽發(fā)脾氣時,趕快跑!不要成為我情緒的受害者?!彼运齻冎灰吹綃寢尣徽f話了,表情不對勁兒了,就會趕緊跑掉。對那些沒有做到口不出惡言的父母,賴佩霞的建議是,過后向孩子道歉,告訴他們,自己這么做不是因為孩子的原因,而是他自己有情緒,然后請求他們的理解和原諒。
但口不出惡言、道歉,還只是淺層次的情緒管理。賴佩霞說,真的要做到情緒管理,讓孩子感受到愛并生活得快樂,我們要做的,還是要先讓自己快樂起來。
讓自己快樂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這個道理,是賴佩霞現(xiàn)在的先生謝志鴻告訴她的。謝志鴻一家人特別相親相愛,也讓賴佩霞對“愛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拔蚁壬?0多歲了,但依然保持著20多歲的好身材。因為他知道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母經(jīng)過戰(zhàn)亂、饑荒后才存活下來,所以他的生命得來不易,一定要好好愛護?!币粋€總是好好管理自己身材和身體的人,就具備了讓自己快樂的最基本要素。
讓自己快樂的第二步,是擁有快樂的能力。對賴佩霞和她見過的很多快樂父母來說,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懼怕改變和創(chuàng)新?,F(xiàn)在的賴佩霞身兼多重身份,她最喜歡的工作是心理咨詢。偶爾去拍戲,演舞臺劇和音樂劇,她很喜歡挑戰(zhàn)新事物,在不斷開發(fā)、了解和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樂此不疲。
她忙得不亦樂乎,哪里有時間對孩子和先生發(fā)脾氣?所以,一個女人結(jié)婚做母親后,依然敢追求夢想,她的情緒是不大會出現(xiàn)問題的。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處理好自己和孩子的關(guān)系后,我們還得轉(zhuǎn)過頭去,從“心”開始,面對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與父母和解。
沒有哪一個人怨恨父母,還能過得幸福快樂
20歲那年,賴佩霞第一次見到父親。之前,她曾多次幻想,見到爸爸時,一定要過去甩他兩巴掌,然后大聲告訴他:“你看沒有你我也過得很好!”她覺得唯有這樣,才能替媽媽出氣。但是真的見到了父親后,委屈、失落和遺憾一齊浮上心頭,賴佩霞淚流滿面。原來對父親怨恨的背后,是深深的愛。
“我相信很多做子女的,都有替媽媽出一口氣的想法。但那些其實都是腦子里的,或者說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父親的形象,讓我們一直對他充滿恨意。”賴佩霞說,她見到的父親,其實是孝順父母、疼愛孩子的好男人,他高大英俊、溫文爾雅?!案匾氖?,我能從他見到我欣喜的表情里,從他一遍遍夸贊我漂亮、有才華的言語里,看出他是真的愛我,他也曾經(jīng)愛過母親。他不是母親口中的那個男人,至少我見到的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辟嚺逑颊f,所以她選擇坐下來和父親好好溝通,而不是口出惡言傷害他。
賴佩霞試著和父親溝通,并了解到父親當年之所以拋棄她和母親,其實有著不得已的原因。父親是家中的獨子,家中有需要他照顧的父母。他出生在美國中南部的一個偏遠小鎮(zhèn),時隔多年,那里的人們依然對外來種族有著很大的偏見。父親告訴她,當年他之所以沒有帶她和母親回到美國,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父親還告訴她,過去多年,他一直試圖聯(lián)系她們,但由于賴佩霞的母親搬家,那些寄出去的信,后來都被一一退回了。
當自己與父親和解后,賴佩霞很想讓母親也走出怨恨,于是她說服母親和自己一起去見父親。她一直以為,母親見到父親后,會跑上去撕扯、打罵,說出最惡毒的話。但是母親沒有,她沉默不語,臉上滿是嫉妒和羨慕。對于父親和他現(xiàn)在的妻子,母親表現(xiàn)得特別和善和有禮貌。
這讓賴佩霞震驚又感動,回家路上,她夸贊母親表現(xiàn)得很好。母親說:“其實你表現(xiàn)得更好,媽媽愛你,不想給你丟臉?!焙唵蔚囊痪湓?,卻讓賴佩霞潸然淚下??磥頃r過境遷,母親已經(jīng)放下了對父親的恨意,她不想再過那種抱怨和指責的生活了。這個路程很長,但母親做到了。
那一刻,賴佩霞對母親有了全新的認識。是的,父母本來就不可能完美。在過去的年代,大家生活條件都艱苦,為了求生存,無法兼顧孩子的心理需求。愛的表達流于匱乏、冷淡或草率,是不爭的事實。賴佩霞很感謝自己帶著母親去見父親,這種見面帶來的不是持續(xù)的抱怨和指責,而是原諒、釋然和放下所有的恨和怨。
1998年,賴佩霞剛走入第二段婚姻不久,母親患肝癌離世。母親離世前,賴佩霞的先生向病榻前的老人承諾:一定會照顧好佩霞和她的兩個女兒。母親對賴佩霞說:“我很快樂!”媽媽的這句話,讓賴佩霞第一次覺得,她是一個很棒的女兒,而母親的這一生,也算是圓滿了,因為她是帶著笑容離開這個世界的。
母親去世后,賴佩霞和父親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半m然心里面有些結(jié),但是我選擇慢慢和父親談,我讓他知道我的哀傷、遺憾,還有我對父愛的渴望?!彼透赣H的關(guān)系越來越好,每年至少有一次,賴佩霞會帶著孩子去美國看望父親,父親有時也會去臺灣看望她。父女倆在一起的時光,總是充滿歡笑,聊到賴佩霞的母親也都是甜蜜回憶。賴佩霞很慶幸地看到,其實父母對子女抱怨、指責和謾罵的背后,都是無可替代的深深的愛。
采訪最后,賴佩霞說:“即使今天我已經(jīng)擁有先生與孩子的愛,有朋友、學生、老師、讀者和歌迷的愛,但母親那句‘這世上沒有其他人要你’,還是會時不時地在我腦中暗自打轉(zhuǎn),特別是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我依然會在很深很深的潛意識里,感受到那句話的存在?!?/p>
因為受過的傷,總會留下疤痕。但不要緊,我們要正視疤痕,然后努力療愈。賴佩霞說:“當母親曾經(jīng)帶給我們的不快樂襲來時,請把它攤到陽光下,跟事實對比,然后告訴自己:這些與自己無關(guān),都已經(jīng)過去了。”
認知自己有價值、有人愛、值得愛,對很多人來說是一條漫長的尋找之路。有人走過漫長一生卻從來不曾相信過,但所幸賴佩霞歷經(jīng)漫長曲折,最終迎來了如今幸福圓滿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