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洲+王立
(1.甘肅農業(yè)大學林學院 甘肅省森林防火預警監(jiān)測信息中心;2.甘肅農業(yè)大學林學院)
【摘要】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防治的最終目標是重建良好的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土地生產力,實現(xiàn)水土資源及礦產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最終實現(xiàn)良好的生態(tài)經濟效益。本文認為西北地區(qū)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可以重點考慮工程防治措施,建立以阻沙柵欄、平鋪草方格、平鋪礫石方格沙障為主的阻固結合機械防沙體系。采用滴灌、滲灌等先進灌溉技術,試用咸水灌溉,尋求和培育既耐干旱又耐鹽的植物,在生產生活區(qū)及道路兩側建立綠色屏障。加強生物防治措施,保護現(xiàn)有植被,加強林草建設。要把植被保護放在突出位置,杜絕各種破壞林草植被的行為。同時注重封育措施保護植被。
【關鍵詞】西北地區(qū) 荒漠化 防治對策
一、工程防治措施
許多原因都可以造成了沙丘較多,特別是該地區(qū)的工礦附近和道路周圍,這些沙丘一般面積較大,流動性較強,固定此類沙丘防止掩埋礦床的措施是利用沙障對其進行固定。對于急需處理沙丘的地區(qū),需要采用死沙柳方格類沙障,對于受沙丘侵蝕不太嚴重且交通次要的地段,應該采用死沙篙方格和死沙篙行列式沙障的其中一種。對于遠距離上風地帶的沙丘處理的方式為活沙柳固沙。沙障的設立不僅可以防止沙丘擴散,還可以減輕礦區(qū)粉塵對周圍空氣的污染。下列兩種方法是針對沙丘問題而設立的工程措施:
(1)在沙丘患區(qū)設立柵欄,起阻沙作用。在患區(qū)鋪設草方格和礫石方格,起固沙作用,這樣就形成了阻固結合的治理系統(tǒng)。
(2)改進灌溉技術,引進滴灌,滲灌和鹽水灌溉等灌溉方式,積極培育耐旱,耐堿作物。在種植區(qū)和生活區(qū)附近建設以植物為主的綠色屏障。同時要注意修建高立型柵欄,可有效防止風沙。地面升溫快,植物初始時不易存活,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采用適當遮擋和有效灌溉兩種方式。要注意用于防沙綠化的植物種類的選擇,一般是怪柳,沙棗樹,白榆等喬木和以鹽生草為代表的草本植物。
二、生物防治措施
應該做到保護植被和提高植被覆蓋率兩者同時進行。同時要以保護現(xiàn)有綠化為主,嚴厲打擊一切破壞植被的行為。
(1)營造防護林帶
綠洲附近以及綠洲之中的植被類型選擇標準應該是放風固沙效果好,生長周期短和市場價值高。將符合上述條件的樹種以片,塊或者帶的形態(tài)種植,這樣可形成防沙效果較好的生態(tài)林。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其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收益。①綠洲周圍設立帶狀防護林。西北地區(qū)有一種引水的灌溉方式,而針對綠洲附近的沙丘問題一般會設立帶狀,片狀混合防護林,與之輔助的防護措施就是在綠洲周圍的干涸地區(qū)種植稀疏的植被。在防護林周圍的洼地就需要種植片狀防護林,灌溉水源來自少量灌溉水和地下水。以上種植措施可以有效將沙丘自四周封鎖,降低沙丘蔓延速度。該方法可以適用于查查香卡農場和雜海農場的防護林建造。還有一種沙丘類型分布在西北沙漠周圍,沙漠附近的綠洲旁有土地和半流動沙丘,針對這類沙丘的存在一般會種植喬木和灌木兩種植被。灌木應種植在靠近沙漠的位置,可以削弱風沙,適合這類植被種植類型的地區(qū)有有格爾木東、西農場、大格勒農場和諾木洪農場。一些綠洲位置處在戈壁和風蝕地前側,且附近多沙石,沙丘類型主要是風沙結合,這類綠洲附近建造防護林的一般準則為“林渠結合,樹種混合多帶優(yōu)勢”。適合這類方法的地區(qū)是巴隆鄉(xiāng)。②在西北綠洲內建造防護林帶。在沙漠邊緣建造完善的防護林體系以后,不能忽略綠洲內部放風固沙的重要性。必須令綠洲內外防護共同作用,緊密配合,才能將防護林防風固沙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荒漠周圍的綠洲地區(qū)的植被形式一般是窄林狀,在種植植被的同時不可忽略土地的恢復能力,要堅持樹種混合,樹狀混合的植被原則,有效的提高植草覆蓋率。
(2)營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流失是西北地區(qū)環(huán)境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針對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應該建立水土保持林以恢復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林的種植方案要根據(jù)不同地形特征決定。比如,鹽湖目前出現(xiàn)了湖面泥沙堆積的狀況,適當采取的解決方法有:
A、鹽湖附近的坡地上一般分布有水平溝或者是魚鱗坑,以等高線為標準在溝和坑內種植植被,其發(fā)揮的作用是截流和灌溉養(yǎng)化植被。
B、由于洪水肆虐而造成泥沙堆積曠床的情況,建造防洪淤狀植被最為合適。礦床周圍適宜設置林帶的區(qū)域范圍是 1-2km,每條林帶的寬度應控制在30-40m 范圍內。林帶之間的距離以50m 最宜,林帶采用封育方式,植被選擇為喬灌木混合,其中灌木數(shù)量居多。
(3)植被恢復與重建工程
實現(xiàn)植被的恢復重建可采取一下兩種措施:一是以地適樹;二是以樹適地或改樹適地。植被的選擇應該符合以下要求:①生存能力佳;②防風優(yōu)勢明顯;③根部粗壯,生長周期短;④容易種植,易存活。植被恢復重建措施的目的一個是防止風沙蔓延和土地沙化;還可以防風阻沙,防止植被和作物受風沙侵蝕。該方法常有建防護林和護田林為輔助,尤其可應用于是在沙漠和河湖附近進行作物種植的情況。在種植和防護過程中,要注意對作物邊緣的防護隔離。
三、封育措施保護植被
在我國西北的干旱半干旱的一些地區(qū),植被受到風沙侵害,且土地本身具有種植條件,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建造柵欄進行植被保護。還要建立防護站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用柵欄圍住破壞嚴重的土地,以便其可自然恢復肥力,再次實現(xiàn)植被天然覆蓋。工礦區(qū)的現(xiàn)狀比較適合實行封育措施,其生態(tài)問題是由于不合理的建設和破壞自然植被造成,封育措施有利于解決該地風蝕,水蝕的難題。除了實行封育措施,加以植被保護和人工造林相結合,使得該地植被覆蓋率大大提高,而且還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松堯,王剛,楊生茂.西北地區(qū)荒漠化防治與生態(tài)恢復若干問題的探討[J]. 水土保持通報,2004,05:105-108.
[2]張民俠. 防治西北地區(qū)荒漠化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01:52-56.
[3]張鈦仁,張玉峰,柴秀梅,李自珍.人類活動對我國西北地區(qū)沙質荒漠化影響與對策研究[J]. 中國沙漠,2010,02:2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