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小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愛好,便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yǎng),將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教學的實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但是如果我們過于強調(diào)學生的成績,極有可能扼殺孩子們的興趣、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家長或老師,應(yīng)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
一、加強指導(dǎo),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小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也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期,同時也是各種能力的發(fā)展黃金期,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低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短,許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鐘熱度”。因此,必須加強指導(dǎo),首先要做到持續(xù)性和連貫性,要求孩子每天要有固定時間閱讀,不可以由著性子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
其次指導(dǎo)孩子選擇有趣的讀物。閱讀是一項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而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xiàn)。只有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讀物,他們才能深入理解讀物內(nèi)容,受到讀物的感染。但是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dǎo)的過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現(xiàn)象。有意識地引導(dǎo)學生選擇閱讀讀物。
根據(jù)學生學習需要推薦讀物。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必須與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我在教學中常常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給學生講一些自己收集的故事,并告訴他們這些故事出自哪本書,讓學生自己下來再去收集。這樣,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的基礎(chǔ)上,給學生指定一些閱讀的范圍,促進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dǎo)者,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想象。大家知道,學生并不是對一切書籍都不感興趣,只要我們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其實學生同樣都會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有的喜歡高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詠讀,有的喜歡邊讀邊畫,有的喜歡默讀。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讓他們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樣學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給他們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dǎo),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欲,而學生的閱讀量也自然會提高,孩子的智慧也不斷成長,最終形成強大的發(fā)展能力。
三、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的見解和感受
事實上,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虛化現(xiàn)象比較普遍,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走形式,語言訓練不到位,不落實??梢?,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農(nóng)村的偏遠山區(qū),許多教師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wù),總是不能給充足時間讓學生自主讀書,學生在家也沒有自覺讀書的習慣,讓學生讀書也只是一種形式,走過場。學生還沒有讀通課文,怎能弄懂課文內(nèi)容。教師就要他們匯報自學情況,結(jié)果可想而知,學生就感覺到沉悶,自然會對閱讀失去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fā)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讀書,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其次,讓家長的評價標準從單看孩子的成績的束縛中走出來。很多家長在小學階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績,甚至被老師每天都強調(diào)的分數(shù)迷惑,不舍得花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去讀書和玩耍,讓孩子把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yè)里去,自然沒有時間去讀書。這樣,孩子們即便考了滿分,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四、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教師應(yīng)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到閱讀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體驗到閱讀的快感與成就感,從而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實到實處。
每節(jié)語文的課前3分鐘或每星期一次展示課,讓學生輪流上臺,講一講自己在課余時間閱讀的語言材料,或講一個故事,或講一笑話,或背一古詩,或背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或講述收集到的文藝、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了解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語文課收集、閱讀、了解各方面的知識,閱讀各種書籍興趣。大家資源共享,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交流,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閱讀量增大了,知識豐富了,寫起作文來也有活可說了。
從理論上講,0到6周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學能力,而這種自學能力有大部分是通過閱讀能力培養(yǎng)出來的。只有孩子有了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才會提高,所以,從小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一味追求高分。為了孩子的未來有更大的成長力量,我們要多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