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群
摘 要: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們除了應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重視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外,還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數學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與其它學科有著密切聯系,以及它在社會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的學習能訓練人的思維方法,完善人的個性品格。而且小學數學新課標也明確提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育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就沒有目的,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钡掠虒W不是孤立的,它滲透于各學科中。德育教學如細雨,潤物無聲,數學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吮吸著沙土里的水份。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將德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社會需要的思想品德作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務。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借助中國數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數學的故鄉(xiāng)之一,中華民族有光輝燦爛的數學,小學數學課本中收入了許多生動的素材,教師要結合有關數學內容,介紹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們對世界數學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故事,也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如劉徽、祖沖之、陳景潤……等他們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通過對這些故事的介紹,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奉獻精神??梢哉f一舉兩得,再如計數器的認識中,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發(fā)明的世界最早的計數器,它不僅具有計算功能,而且啟迪思維、開發(fā)右腦,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這些素材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發(fā)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感。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通過“滲透點”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主題圖以及后面的統(tǒng)計圖,介紹了我國特有動物的種數、瀕危和受威脅動物的種數,借此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教“元、角、分”時,可進行愛護人民幣教育。在教“時、分、秒”時,可進行守時惜時教育。在應用題教學中,可結合“植樹造林”事例,培養(yǎng)學生綠化祖國的意識。我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讓學生知道我國地域廣大。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再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向學生傳遞了這樣一個觀念:大家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大家是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的。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三、數學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同時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實踐的德育功能,加強數學實踐的組織和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既增知長智,又培育品德,錘煉操行。例如,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讓學生回家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的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既可以使他們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能對他們進行環(huán)保教育。又如,在他們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水龍頭浪費水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測試可以得出,每天一個水龍頭可以流掉24千克,一年就能浪費8760 千克的驚人數字。教學“質量單位”時,補充“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全國12 億人可以節(jié)約12 億粒米,重量是2970000 克,合多少千克?”的習題。學生算出合2970 千克的結果后,教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些米大約可以供210 人吃一個月。這可教育他們節(jié)約一滴水、一粒米,養(yǎng)成節(jié)儉的良好習慣。教學“年、月、日”時,注意引導他們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香港回歸日”等,以豐富學生的社會常識,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通過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yōu)良品德。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優(yōu)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即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簡算等,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了及時糾正,分析錯誤原因,防止下次再錯,養(yǎng)成周密嚴謹的良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的書寫必須工整、規(guī)范。做完作業(yè)后要養(yǎng)成自覺檢查的習慣。數學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各種工程、機器的研究設計,電子計算,衛(wèi)星上天等科學事業(yè)都離不開數學。我們只有從小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的精神和認真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為學生掌握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培養(yǎng)學生成為科學家,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更好地為祖國的四化建設服務。
總之,數學與德育聯系非常緊密,它既能進行知識傳授,又能體現政治教育,同時又能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推進。德育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地挖掘許多因素,讓學生自己感悟,而不需要刻意雕鑿。只要教師做到了“滲透有心、滲透得法”,那一定會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