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吉林通化,134100)
摘 要:當今社會,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jīng)是一個十分引人深思和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從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源頭入手,逐漸深入剖析,從而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學生 心理健康
現(xiàn)如今,人們已經(jīng)不僅僅關注醫(yī)學觀念上的有關身體、生理上的“健康”的含義了,人們更加注重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社會在不斷地進步,時代在不斷地更新,面對日益激烈地競爭,人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重,像工作中的壓力,來自家庭生活的壓力,學業(yè)上的壓力等等。成年人往往對壓力的排解有著較好的承受能力,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心智還沒有成熟,面對排山倒海般的升學壓力,往往感到無法排解。加上我國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從小到大都是一家的中心,心理普遍比較脆弱。更有甚者,由于家庭關系的破碎,如父母離異、失去父親或者失去母親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yǎng)等現(xiàn)狀,都使孩子脫離了應該具備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如果這么大的心理壓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排解和疏通的話,后果是很嚴重的。近幾年,有關學生因為面對學習壓力,沒有得到適當處理,所以釀出悲劇的新聞屢見不鮮,給其自身和家庭以及學校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只關注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教育,而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就現(xiàn)今存在的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那么,如何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營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影響的外界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氛圍。學校對于學生來說就像他們的家一樣,是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學校無形中對學生進行著各個方面的教育和影響,因此,干凈、文明、舒適、安靜的校園氛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校園中的涼亭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里生機勃勃,校園里花紅柳綠,芳草茵茵,學生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這些怡人的窗外風光無時無刻不在洗滌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人文氣息的感染,在幸福中受到教育,自然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教師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一個有利的途徑
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所授學科無關,所有的教師都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輔導中來,以摯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教師要以學生本身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適時改變師生關系,誠心地和學生拉近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適時采用因材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如今的學生喜歡和老師交朋友,喜歡經(jīng)常和老師談談心,講講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感受,學生喜歡你了,進而才會對你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老師,才能讓自己的“朋友”開心,也因此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績。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和別人的交往能力,以后才能更好地去適應即將要去奔赴的社會,這無疑會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
其實,如果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惡語相向的話,學生就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自卑心理。有一些教師,憑主觀心理,往往偏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科落生更是全部否定,甚至進行語言的侮辱,這必然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逆反心理及不良影響,可能還會使許多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一點點進步和細微的改進只要適時地進行恰當?shù)目滟?,就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貶低,要以一顆仁慈的心對待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學生今后甚至一生的發(fā)展,應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一致重視。無論家庭還是社會都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以此面對將來即將要面對的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蔣偉:關愛差生賞識差生[J]甘肅教育;2003年S2期
[2]王彩虹:“愛己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
2010年15期
[3]周忠玉:給孩子的一封公開信[J];中學語文;2009
年09期
作者簡介:李玲(1983.09-),女,籍貫:吉林省通化縣,現(xiàn)就職于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職稱:中教二級,學士學位,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