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斌
(陜西扶風縣人民醫(yī)院,陜西 寶雞 722200)
前庭周圍性眩暈急性發(fā)作聯(lián)用鹽酸異丙嗪和鹽酸甲氧氯普胺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
吳文斌
(陜西扶風縣人民醫(yī)院,陜西 寶雞 722200)
目的觀察異丙嗪結合甲氧氯普胺在急性周圍性眩暈癥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考察其安全性。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給予鹽酸異丙嗪和鹽酸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的顯效率為83.34%,顯著高于對照組61.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癥狀消失時間為3.4±2.1天,顯著短于對照組7.9±2.5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4.76%,顯著低于對照組19.05%;觀察組總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鹽酸異丙嗪結合鹽酸甲氧氯普胺對急性前庭周圍性眩暈有顯著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周圍性眩暈;異丙嗪;甲氧氯普胺
眩暈的發(fā)生是因為患者在空間上的定向和平衡這兩大功能失調而發(fā)生的一種運動性的錯覺[1]。并且有研究報道前庭周圍性眩暈在老年患者中居多、女性居多,而且發(fā)生率與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2]。本文對我院神經內科84例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現(xiàn)對其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觀察組男14例,女28例,年齡37周歲~79周歲,平均年齡61.6±13.5歲;其中9例美尼爾病,14例為急性迷路炎,10例內耳損傷,3例鼓膜內陷,2例前庭神經病變,4例前庭神經元炎。對照組男11例,女31例,年齡39周歲~77周歲,平均年齡58.9±13.4周歲;其中10例美尼爾病,15例急性迷路炎,9例內耳損傷,2例鼓膜內陷,3例前庭神經病變,3例前庭神經元炎。所有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地眩暈失衡,同時伴有耳鳴、惡心嘔吐、大汗、面色蒼白。不存在高血壓、腦出血以及心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和臨床癥狀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臥床休息,所有患者都進行葡萄糖+0.9%生理鹽水輸液進行營養(yǎng)支持和補充電解質,對照組患者進行20 mL丹參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靜脈滴注,每天一次,觀察組患者進行25 mg的鹽酸異丙嗪肌肉注射,同時給予10 mg鹽酸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以減輕患者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癥狀。為了更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恐懼,對所有患者給予心理護理,積極疏導患者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保持心態(tài)舒暢,給予其精神安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性。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并對其血壓和心率進行監(jiān)測。
1.3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標準分別如下,顯效:眩暈消失,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癥狀消失,頭部恢復自由活動能力;有效:眩暈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惡心嘔吐和面色(蒼白)得到有效改善,頭部基本可以自由活動;無效:眩暈感沒有好轉,惡心嘔吐沒有改善,面色蒼白,頭部不能自由活動。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用例數來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x2來檢驗差異值,P<0.05表示其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的顯效率為83.34%,顯著高于對照組61.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療效上,觀察組使用異丙嗪結合甲氧氯普胺對急性前庭周圍性眩暈有顯著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相比,觀察組為3.4±2.1天,顯著短于對照組(7.9±2.5)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4.76%,顯著低于對照組4.76%,其他不良反應:肌張力障礙、焦慮和發(fā)生低血壓暈厥三個指標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有3例(7.14%),顯著低于對照組14例(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 [n(%)]
眩暈是個體對周圍相對的運動和位置產生錯覺,并且出現(xiàn)對自身的重力關系和空間平衡發(fā)生障礙,繼而發(fā)生傾倒,一般分為兩大類: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假性眩暈患者無明顯的旋轉感發(fā)生,所有的前庭周圍性眩暈都是真性眩暈,患者會有明顯的旋轉以及傾倒感覺,同時發(fā)生站立不穩(wěn)、身體無法平衡、眼球震顫、定位錯覺,同時伴有面色蒼白,惡心大汗、血壓降低、脈搏變化等臨床癥狀,一般包括內耳病變(如美尼爾病、耳內發(fā)生損傷、鼓膜受壓)、前庭神經元炎、前庭神經病變、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和顱腦外傷等[4]。
前庭眩暈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前庭神經、耳內的前庭感受器以及前庭中樞系統(tǒng)等發(fā)生病變所致,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5]。中樞性眩暈主要是因為前庭與中樞聯(lián)系過程中的部位發(fā)生病變,包括前庭神經核及核以上、整個小腦大腦相對應的纖維聯(lián)系等,也稱腦眩暈,通常包括顱內的血管破裂、顱內發(fā)生感染、癲癇、顱內發(fā)生脫髓鞘疾病等[6];周圍性眩暈主要發(fā)生病變的是從內耳前庭到前庭神經路段,包括美尼爾病、內耳感染炎癥、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等[7]。此外還有其它的一些眩暈發(fā)生是由于心血管疾病、低血壓、心律不齊、肝腎疾病、糖尿病以及頸椎受損后發(fā)生的神經炎癥等[8]。
鹽酸異丙嗪是一種H1受體拮抗劑,能有效鎮(zhèn)靜和抑制神經系統(tǒng),使患者有效鎮(zhèn)靜,減輕其焦慮感;還能減輕抑制組胺導致的毛細血管的擴張,減少其通透性,有效對抗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抗膽堿的作用,能緩解腦部血管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同時還有止吐和鎮(zhèn)靜、抗暈眩作用[9]。鹽酸甲氧氯普胺是一種有效的鎮(zhèn)吐藥,能有效緩解惡心嘔吐、痙攣等癥狀,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作用于多巴胺受體(催吐感受區(qū)),產生良好的中樞性嘔吐抑制[10]。本文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異丙嗪聯(lián)合甲氧氯普胺能有效治療前庭周圍性眩暈,療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1] 于 才.異丙嗪聯(lián)合葛根素治療急診眩暈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2):45-46.
[2] 張月戰(zhàn),周 玲.異丙嗪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急診眩暈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23(2):58-60.
[3] 王中卿,郭兆慧.常見前庭周圍性眩暈精準醫(yī)療常態(tài)化進展綜述[J],系統(tǒng)醫(yī)學,2016,1(2):71-74.
[4] 時美娟,孟 晴,呂 哲.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發(fā)病率及發(fā)病機制新進展[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4):521-525.
[5] 葛麗娜,韓麗雅,黃向東,等.倍他司汀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成功手法復位后的殘余頭暈[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5,20(5):329-331.
[6] 臧廣霞.倍他司汀、氟桂利嗪聯(lián)合異丙嗪治療前庭周圍性眩暈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33):23-24.
[7] 陳 星,歐陽天斌,朱華麟,等.鹽酸培他啶聯(lián)合鹽酸異丙嗪注射液治療眩暈癥患者的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2):79-81.
[8] 袁曉莉,謝錦燕,劉付英.非那根、西比靈、銀杏達莫聯(lián)合治療前庭周圍性眩暈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yī)學,2012,33(5):967-968.
本文編輯:王雨辰
R764
B
ISSN.2095-8242.2017.003.5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