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生態(tài)旱育秧關(guān)鍵技術(shù)
目前推廣的水稻生態(tài)旱育秧技術(shù)是一項新型的旱育秧綜合配套技術(shù),核心是用無紡布覆蓋和生態(tài)旱育秧、旱育保姆、旱秧凈(旱育秧專用除草劑)等技術(shù)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1.播種期:根據(jù)示范區(qū)生態(tài)條件、茬口和品種特性精確確定播種期,確保水稻安全齊穗和穗分化后光溫條件處于最佳時期。
2.苗床制作。苗床標準:旱育秧苗床經(jīng)培肥、調(diào)酸、施肥和消毒后,要達到肥、松、細、酸。
床地選擇:苗床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田,最好是酸性菜園地。培育小苗每畝大田需苗床面積15㎡~20㎡(凈面積,下同),培育中苗需苗床地25㎡~30㎡,培育大苗需苗床地30㎡~35㎡。
開廂作床:播種前選擇無雨天進行耕地碎土,開廂寬1.2—1.3m、高20cm,四周開好排水溝。
苗床培肥:播種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沼渣10kg和200g過磷酸鈣,然后覆蓋薄膜培肥床土。
覆蓋與面土準備:播種前25天,按10㎡苗床用180kg細肥土、20kg~30kg沼渣、1.5kg過磷酸鈣和適量稀大糞或豬糞充分拌均,噴施殺菌劑(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水溶液),堆積蓋膜發(fā)酵漚制,準備作苗床面土和覆蓋用土。
施肥:播種前15天1㎡施入硫酸銨120g、過磷酸鈣150g和硫酸鉀30g,分三次施入混勻,使化肥和床土充分均勻混合。禁用火土灰、碳銨、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在缺乏硫銨地區(qū),也可以1 ㎡施用40g尿素。對缺鋅黑、紫色土和紅壤土,每平方米增施7~10g硫酸鋅。
3.種子處理。曬種、選種后,播種前用中層沼液按1﹕1兌水或用原液浸種36小時,浸種完成后立即撈出稻種用清水沖洗瀝干進行催芽,播種時將粉嘴谷倒入容器中,加“旱育保姆”拌種后及時播種。
4.播種量。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小苗為150g芽谷,中苗為50g~100g芽谷,大苗30g~50g芽谷,秧齡長的播種量宜少。
5.滅蟲、澆水、播種、覆土、防除雜草、蓋膜。在土壤地下害蟲多的地區(qū),應使用殺蟲劑滅蟲;用清水澆灌至床土水分處于飽和狀態(tài)后用敵克松兌水噴灑床土進行消毒,將芽谷按廂計量均勻播在床面,用薄膜包木板將種芽谷輕壓入土,再用已準備好的營養(yǎng)土蓋種,覆土后床面上平鋪地膜和加蓋拱膜,拱高40cm~50cm,用土將四周壓好。熱量條件好的地區(qū)也可不在床面上加蓋廢地膜,直接用無紡布平鋪,出苗后再揭開平鋪的無紡布,搭拱架蓋無紡布。
6.苗床管理。溫度管理:出苗齊后立即揭去平蓋薄膜,到五葉一心密閉無紡布,以后看天氣逐步晝夜揭膜煉苗。
濕度管理:播種至出苗,保持床土濕潤,以利齊苗。出苗至二葉一心,一般不澆水,如底水未澆透,可適當澆水;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看苗適澆水,保持床土濕潤,預防青枯病;三葉一心以后,控水促根,如秧苗早上不吐水珠,應及時澆水。移栽前一天澆一次透水,以利扯秧。
病害防治:重點抓好立枯病和苗稻瘟的防治。一葉一心時,噴藥防治,如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g兌水1.5kg配成600倍水溶液噴施防治立枯病,遇晴天,敵克松用量減半,噴藥后立即噴少量清水防藥害;用三環(huán)唑防治苗稻瘟。
蟲害防治:重點防治地下害蟲。苗期如發(fā)生蟲害,應及時用殺蟲劑防治。
追肥:一般以沼液原液噴苗或沼液原液按1﹕1兌水噴苗3次。也可用化肥作追肥,一般秧苗二葉一心時,用酸性或中性化肥追肥,如每平方米用尿素25g和過磷酸鈣40g兌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5葉一心左右再追氮肥一次,如每平方米用尿素25g兌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以后看苗追肥。禁用糞水追肥。
二、水寬稻寬窄行移栽技術(shù)要點
目前我縣水稻的主推技術(shù)是:雜交水稻+兩育秧+寬窄行移栽+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組合模式,以提高規(guī)范化移栽程度,保證密度為突破口,提高水稻單產(chǎn)。
1.拉繩、規(guī)范化移栽。在苗齡達30—35天即可大田移栽,密度以1.3—1.5萬窩為宜,東西行向,每窩插栽2—3苗,規(guī)格為:[(1—1.2尺)+0.6尺]×0.5尺(寬行1尺或1.2尺,窄行0.6尺,窩距0.5尺);移栽時做到淺、勻、正、直,以保證每畝基本苗達2.5—3萬苗,為獲得畝18—20萬有效穗打好基礎(chǔ)。
2.田間管理。(1)返青期:實行深水護苗,捉活蔸:定根淺灌,捉返青;早管早捉早分蘗;(2)分蘗期:早施分蘗肥、以氮肥為主,栽后3—5天內(nèi)進行、每畝可施尿素5—7Kg或糞水20—30挑,實行淺水灌溉,有利捉進分蘗。(3)拔節(jié)孕穗期;施肥分兩次進行,捉花肥在穗分化始期,畝施尿素2—2.5kg過磷酸鈣3.5一4kg;?;ǚ适窃诖菩墼蟹只计冢€施尿素4—5Kg和鉀肥7.5kg,干干濕濕灌溉,短期排干曬田。(4)抽穗成熟期:出穗灌漿期限保持3—7cm深水層,蠟熟期以干為主,收獲前5—7天排水落干。
三、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1.稻瘟病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或發(fā)病初期,用40%特瘟殺40毫升兌水10公斤手動噴霧,在秧苗移栽前3天,用75%瘟福20克,兌水15公斤噴霧。大田期防治方法:l、在葉瘟發(fā)生初期,畝用40%特瘟殺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兌水噴霧。2、在破口初期和齊穗期,畝用40%特瘟殺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兌水40~45公斤噴霧。
2.水稻赤枯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改良士壤,加深耕作層,增施有機肥,提高十壤肥力,改善十壤團粒結(jié)構(gòu)。(2)宜早施鉀肥。缺磷土壤,應早施、集中施過磷酸鈣每667m2施30kg或噴施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忌追肥單施氮肥,否則加重發(fā)病。(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溝。綠肥做基肥的田塊,不宜過量,耕翻不能過遲。施用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均勻施入。(4)早稻要淺灌勤灌,及時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發(fā)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輕度擱田,促進浮泥沉實,以利新根早發(fā)。(6)于水稻孕穗期至灌漿期葉面噴施多功能高效液肥10~15天1次。
3.稻飛虱防治方法。飛虱種類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成蟲和若蟲均能危害,但以分蘗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繁殖快,數(shù)量大,危害重。
化學防治措施有:(1)滴油殺蟲。每畝滴廢柴油或廢機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淺水層20cm,人工趕蟲,蟲落水觸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換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2)撒毒土:1.5公斤樂果粉兌2公斤細土撒施。(3)用藥噴施,用40%樂果乳劑0.5公廳加水800~1000公斤噴施。
4.稻縱卷葉螟防治方法:幼蟲稍大便開始在水稻心吐絲,把葉片兩邊卷成為管狀蟲苞.蟲子躲躲在苞內(nèi)取食葉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較嫩內(nèi)的葉鞘內(nèi)危害。嚴重時,被卷的葉片只剩卜透明發(fā)白的表皮,全葉枯死。防治辦法:用25%二二三乳劑250倍液,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時間應掌握在幼蟲的三齡前,并以傍晚用約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檢查效果,如果蟲口密度象以前那樣,應再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