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瓊碧
摘 要:小麥在生產發(fā)育過程中會發(fā)生各種病蟲害,我縣主要發(fā)生的病蟲害有小麥銹病、小麥紋枯病、小麥紅蜘蛛、小麥蚜蟲等,對小麥增產增收危害很大。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對策
一、小麥銹病
1.發(fā)病癥狀
小麥銹病主要分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其中條銹病和葉銹病主要危害小麥的葉子、葉鞘和穗部,而小麥稈銹病主要危害小麥的莖稈和葉鞘。條銹病發(fā)病初期會在患病部位出現綠色的斑點,并主要形成黃色的粉孢。一般呈現橢圓形,與葉苗瓶頸排列成條狀;而小麥葉銹病主要在葉面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褐色斑點,并逐漸生長成為黑色橢圓形的冬孢子堆。小麥稈銹病,主要呈現出狹長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生長,后期患病部位呈現黑色橢圓形的散生冬孢子堆。主要特征表現為“葉銹成行,條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其中發(fā)病最為常見的是葉銹,其次是條銹,稈銹病的發(fā)生較少。
2.防治對策
首先,應該選擇抗銹病的優(yōu)良小麥品種;其次,做好預防工作,用種子重量的0.03%立克秀進行藥劑拌種;再次,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做好栽培管理,提高小麥植株的抵抗能力,調節(jié)播種時間,適當的晚播,再有就是要合理施肥。小麥銹病化學防治關鍵在于早期防治,在每年3月上中旬施藥控制發(fā)病中心,4月初對發(fā)病麥田進行全面防治?;瘜W防治時可以選用25%的丙環(huán)唑乳油每畝40克,或 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每畝50克,或80%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每畝20克,無露水時噴藥防治。
二、小麥紋枯病
1.發(fā)病癥狀
小麥紋枯病是嚴重危害小麥產量的一種病害,最近幾年,由于氣候變化,降雨無常,小麥紋枯病呈現中等發(fā)生趨勢。小麥生長周期內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受到小麥紋枯病的侵染和危害,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小麥紋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者殘體在土壤中越夏、越冬,小麥播種出苗后開始侵染麥苗,在苗期一般很難發(fā)現癥狀,小麥拔節(jié)后開始出現癥狀,并且不斷循環(huán)侵染,春季氣候溫暖潮濕季節(jié)有利于該病發(fā)生。小麥受到侵害之后,主要患病部位在葉鞘,在葉鞘上形成黃褐色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病斑,隨后病情逐漸擴大,顏色逐漸加深,病斑呈現云紋狀,并向莖干內蔓延,危害莖部,出現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癥狀,嚴重時植株死亡。
2.防治對策
首先,結合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和種植制度,選擇抗病品種,同時,還要注意小麥品種的合理配置,避免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而導致小麥大面積發(fā)?。黄浯?,科學施肥。要增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避免小麥徒長,促進小麥根系生長發(fā)育,提高田間小麥抗病能力;再次,適時播種,避免播種過早,控制好播種量,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最后,做好藥物防治工作。2月下旬至3月份,適時開展化學防治。選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每畝50克,或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每畝30克,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每畝40克,無露水時施藥防治,嚴重時每隔10天防治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三、小麥紅蜘蛛
1.危害特點
小麥紅蜘蛛屬于螨類,是小麥種植過程中經常發(fā)生的一種蟲害,紅蜘蛛會吸食小麥汁液,造成小麥苗上出現針尖大小的斑點,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小麥壞死,但是群體密度較大危害時,可能會造成小麥植株枯死或者不能抽穗,危害嚴重時會導致小麥葉子變成紅褐色,從遠處看好像被火燒一樣。小麥紅蜘蛛分麥圓蜘蛛和麥長腿蜘蛛,麥圓蜘蛛一年發(fā)生2—3代,麥長腿蜘蛛一年發(fā)生3—4代,春季是危害的高峰期。
2.防治對策
首選,做好農業(yè)防治工作。紅蜘蛛具有假死性,喜歡群居,利用這個特點可以結合灌溉,震落可以淹死部分麥蜘蛛。另外,清除田邊雜草,特別是禾本科雜草,可減少蟲源;其次,做好化學防治工作?;瘜W防治小麥紅蜘蛛選用10%噠螨靈乳油每畝40—50毫升,或1.8%阿維菌素乳油50—60毫升,或5%甲維鹽可溶性顆粒劑每畝3—4克。
四、小麥蚜蟲
1.危害特點
小麥蚜蟲是小麥生長到后期的主要蟲害,小麥抽穗后,蚜蟲主要會群集在小麥葉片、莖稈以及穗部,吸取汁液,當蟲口的密度過大時,會對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小麥穗被蚜蟲危害之后,會出現籽粒不飽滿,嚴重時會導致整個植株死亡,造成小麥減產達30%左右,因此,及時地做好小麥蚜蟲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2.防治對策
首先,是農業(yè)防治。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根據種植小麥的品種和地力的實際情況,確定播種量,控制小麥的種植密度,增施磷鉀肥,合理進行灌溉,加強田間管理,促進小麥健康生長,在小麥孕穗時期噴施小麥葉面肥,提高小麥產量;其次,藥物防治。當百株蚜量達到500頭時要及時地進行藥物防治,可以選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20—30克,或3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5克,或7.5% 氟氯·吡蟲啉懸浮劑30克,在晴朗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4點以后均勻地進行田間噴霧。
五、結語
小麥病蟲害防治要采取物理防治、藥物防治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手段,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才能達到理想效果,為小麥的增產、增收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霍治國,李茂松,王麗,溫泉沛,肖晶晶,黃大鵬,王春艷。氣候變暖對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中國農業(yè)科學,2012,(10).
[2]王昱,曲靜,趙惠燕。西安地區(qū)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程度預測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