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勇, 潘再平, 盧慧芬, 任 璐, 張濱淳
(浙江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 杭州 310027)
單相逆變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的構建
趙建勇, 潘再平, 盧慧芬, 任 璐, 張濱淳
(浙江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 杭州 310027)
根據(jù)電力電子技術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要求,構建了一套基于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的單相全橋逆變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介紹了平臺的硬件結構和軟件實現(xiàn)流程,并對實驗平臺的單極性和雙極性SPWM調制、單相SVPWM及其對應的閉環(huán)控制等多項實驗教學功能進行了實驗驗證。結果表明,該實驗平臺豐富了電力電子課程探究性實驗教學內容,能夠改善和提升電力電子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
實驗教學; 逆變系統(tǒng); 控制算法; 探究性實驗
《電力電子技術》是高等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相關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實驗課程在教學體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而逆變技術的相關實驗更是電力電子實驗課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目前,該類實驗課程大多是在設定條件下開設的傳統(tǒng)驗證性實驗項目,配置處購的通用實驗設備,該類設備一般為定型產品,學生幾乎不能自己隨意更改,只能是根據(jù)教師或實驗教材的指導完成設定的接線、讀取數(shù)據(j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能得到相應的鍛煉,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未能得到發(fā)揮[1-15]。
隨著各種高性能電力電子器件及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處理芯片的出現(xiàn), PWM逆變系統(tǒng)的數(shù)字化控制成為電力電子技術的熱門研究領域。現(xiàn)代電力電子的實驗教學應該緊隨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引入新型的實驗裝置,使學生在學會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把握電力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方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根據(jù)逆變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方向,我校電氣學院搭建了基于DSP控制的單相全橋逆變系統(tǒng)實驗平臺。通過該平臺,學生可進行單相逆變的各種相關實驗,包括逆變器相關調制技術實驗,如單極性、雙極性、單極性倍頻SPWM和單相SVPWM等內容。平臺還可進行單相PWM整流實驗、功率因數(shù)校正以及其他相關探究性實驗。實驗內容緊密結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直觀理解,并且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2-4]。實驗平臺中強電部分均有保護措施,安全性較高,適合學生操作。
為提高實驗平臺的靈活性,結合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點,單相全橋逆變實驗平臺采用模塊化設計,主要由上位機(PC)、功率主電路、控制電路和輔助電源、采樣電路、保護模塊等部分構成,各個模塊設計時摒棄傳統(tǒng)的掛箱封裝模式,電路器件均為外露設計,學生可以直觀地看見整個電路的結構以及具體的電力電子器件,其中強電模塊部分可以增加透明有機玻璃進行保護,既能保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又可看清模塊的具體組成部分。其典型結構及模塊實物圖如圖1、圖2所示。
圖1 實驗平臺系統(tǒng)結構圖
圖2 實驗平臺模塊實物圖
在實驗平臺中,功率主電路主要有三相不控整流及濾波、全橋逆變電路、輸出LC濾波及負載構成,控制系統(tǒng)主要包括DSP核心板、二極管整流及保護電路、電壓電流檢測電路、驅動電路等。上位機(PC)可以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連接、啟動和停止,設置調制方式、調制頻率、調制比參數(shù)等,以及閉環(huán)控制參數(shù)的整定,實時觀察系統(tǒng)輸出的波形。
1.1 功率主電路
單相全橋逆變器主電路結構如圖3所示。圖中,S1~S4為功率開關器件IGBT模塊,組成逆變橋單元。逆變橋后級是輸出濾波單元,經LC濾波器濾除輸出電壓中的高次諧波分量,電路中濾波電感和電容的等效串聯(lián)阻值可暫不考慮。主電路輸出端濾波器主要作用是濾除逆變橋輸出SPWM波中的高次諧波,輸出基波分量,降低電壓畸變率THD值。其設計主要依據(jù)轉折頻率和阻尼比,在綜合考慮逆變器穩(wěn)定性、電流應力等因素確定電感L和電容C的值[5-7][13],該部分電路參數(shù)可由學生在實驗前查詢資料,根據(jù)相關計算方法測得參考值,實驗過程中再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校正。
圖3 單相全橋逆變主電路
1.2 控制電路
控制電路主要包括DSP核心板、采樣調理電路以及驅動保護電路等,其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控制電路結構圖
控制電路通過DSP完成AD轉換、控制算法實現(xiàn)、PWM信號生成等功能。結合電氣專業(yè)《DSP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內容,核心板DSP芯片選用TMS320F2812,借助DSP相關課程和實驗的學習基礎,學生可以較容易對款款芯片操作編程。而且DSP2812具有高速運算能力和強大的中斷響應能力,16通道ADC模塊以及專門的事件管理器等極大地簡化了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為實現(xiàn)高性能數(shù)字控制技術提供了便利[10,14]。
采樣調理電路包括交流輸出電壓信號、電感電流信號。其中電流采樣經過電流傳感器ACS712,將電流信號轉換為相應的電壓信號,再經調理電路送入DSP的AD端口。電壓采樣經VSM025A型霍爾電壓傳感器、信號調理電路得到相應的信號送入DSP的AD端口進行處理,學生實驗時可以方便地測試并調節(jié)各路通道的增益參數(shù)。
驅動電路采用集成式驅動芯片IR2110,它兼有光耦隔離(體積小)和電磁隔離(速度快)的優(yōu)點,而且電路簡單明了,易于學生學習和使用。
根據(jù)探究性實驗課程的學時數(shù)及內容深度,實驗軟件部分可有兩種方式實現(xiàn)。
一是基于TI公司提供的編程工具Code Composer Studio(CCS),它包含一整套用于嵌入式開發(fā)和調試的工具,編程語言采用C/C++語言,該方式可讓學生從最底層算法做起,適合學時數(shù)多的實驗項目;二是配置Matlab與CCS的聯(lián)合開發(fā)環(huán)境,直接在Simlink中進行算法設計,通過仿真模型生成影響的控制代碼,該方式適合學時數(shù)較少的實驗項目。兩種方法均注重模塊化設計,具有較好的可讀性和通用性,方便學生進行相關實驗。
電氣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均學習過C或C++、DSP及Simulink仿真方面的課程,因此能夠較快的熟悉和使用該開發(fā)環(huán)境。實驗平臺配置了基于LabVIEW實現(xiàn)的上位機,設計了可視化控制界面,通過USB線與控制板連接,可以觀察系統(tǒng)輸出的電壓、電流波形。調節(jié)輸出電壓的幅值和頻率,以及控制參數(shù)的調整等。
3.1 實驗內容設計
以典型的單相PWM逆變系統(tǒng)為探究性實驗教學案例。
(1) 搭建主電路??筛鶕?jù)課程內容提供相應模塊的參考原理圖,由學生輔助或獨立完成主電路及控制電路設計,使學生對電力電子器件及控制系統(tǒng)有感性的認識。
(2) 不同調制方式實驗。學生可進行單極性、單極性倍頻、雙極性及單相SVPWM調制等相關實驗。單極性倍頻與普通單極性調制相比,4個功率開關管均以較高的開關頻率工作,輸出正弦電壓波形更加理想,但開關損耗也相應的增加。雙極性是指任何時候每橋臂的上、下元件之間均做互補通、斷[11]。任一半周期內調制波、載波及輸出SPWM波均有正、負交替出現(xiàn),可有效提高直流電壓利用率。學生均可在實驗過程中結合理論學習進行相關驗證。根據(jù)文獻[12],將SVPWM技術應用于單相逆變電源,給出了實現(xiàn)方法,學生可進行相關探究性實驗實際驗證。
(3) 不同控制策略驗證。該實驗平臺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通過平臺的開發(fā)環(huán)境,可以實現(xiàn)不同的控制策略:電壓單環(huán)及電壓、電流雙閉環(huán)等。在此基礎上亦可實現(xiàn)重復控制、無差拍控制、滑膜變結構控制等控制算法先進的探究性實驗內容。
(4) 觀察濾波參數(shù)對輸出正弦波形的影響及輸出電壓變化率??筛淖僉C濾波參數(shù),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的變化。
(5) 觀察電路中工作波形??赏ㄟ^測量不同輸出頻率、電壓幅值情況下,IGBT驅動信號、全橋輸出端及濾波輸出端正弦電壓的波形。也可以直接在上位機進行觀察。
3.2 實驗數(shù)據(jù)及分析
根據(jù)上述系統(tǒng)設計方案,搭建了一套單相逆變實驗平臺,表1所示為除本實驗平臺外所用其他主要實驗設備的參數(shù)。
表1 實驗設備參數(shù)
圖5,6分別為逆變系統(tǒng)在單極性倍頻、雙極性調制下的全橋電路輸出波形,系統(tǒng)采用電壓、電流雙環(huán)控制,輸出電壓有效值90 V,頻率50 Hz。該實驗結果驗證了平臺的基本實驗教學功能。
圖5 單極性倍頻逆變輸出電壓波形
圖6 雙極性輸出電壓波形
圖7所示為經LC濾波之后,經過采樣及A/D轉換,在上位機LabVIEW軟件平臺觀察到的負載電壓、電流波形,其中左側為電壓波形,右下方為電流波形。加入該上位機界面可以使學生更加靈活的進行各種實驗操作,增強了實驗的直觀性和可視化程度。
圖7 單極性輸出時上位機觀測波形
結合電力電子技術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點和目標,設計并搭建了一套基于DSP2812的單相逆變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實驗平臺,利用該平臺能夠實現(xiàn)單極性和雙極性逆變系統(tǒng)等多項逆變技術相關創(chuàng)新實驗。通過LabVIEW設計的上位機能夠方便地修改實驗系統(tǒng)的輸出和相關控制參數(shù),適合實驗教學的應用。最后以單相逆變系統(tǒng)實驗為例,利用實驗平臺采用電壓、電流雙閉環(huán)控制,分別測試了平臺在單極性倍頻和雙極性調制方式下的逆變輸出,驗證了平臺功能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另外,還可利用設計的實驗平臺進行單相及三相PWM整流、功率因數(shù)校正、能量回饋等各種電力電子相關的探究性實驗,并可在增加編碼器等裝置的基礎上應用到電機控制相關實驗課程。
該探究性實驗平臺的引入,豐富了電力電子技術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為電類專業(yè)以能力導向為基礎的探究性實驗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王春鳳,李旭春,薛文軒,等. 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 127-129.
[2] 羅長春. 基于DSP單相逆變器數(shù)字控制實驗系統(tǒng)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7.
[3] 裴立德,張大玉,陳家瓏,等.綜合型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18(3):4-6.
[4] 盧慧芬,邱建琪,潘再平.電氣裝備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2):148-150.
[5] 宋 強, 劉文華, 嚴干貴, 等. 大容量PWM電壓源逆變器的LC濾波器設計[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43(3): 345-348.
[6] 夏德鈐. 自動控制理論.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0.
[7] 劉 飛, 查曉明, 段善旭. 三相并網逆變器LCL濾波器的參數(shù)設計與研究[J]. 電工技術學報, 2010, 25(3): 110-116.
[8] Naser M Abdel-Rahim, John E Quaico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multiple feedback loop control strategy for single-phase voltage-source UPS inverters[C]//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 1996, 11(4): 532-541.
[9] 郭衛(wèi)農, 陳 堅. 基于狀態(tài)觀測器的逆變數(shù)字雙環(huán)控制技術研究[J]. 電機工程學報, 2002,22(9):63-68.
[10] 任潤柏, 周荔丹, 姚 鋼. TMS320F28X源碼解讀[M].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10.
[11] 賀益康, 潘再平.電力電子技術[M]. 杭州:科學出版社. 2010.
[12] 易龍強, 戴瑜興. SVPWM技術在單相逆變電源中的應用[J]. 電工技術學報. 2007, 22(9): 111-117.
[13] 張振國, 侯建勤. 基于SPWM逆變器控制系統(tǒng)的建模與仿真[J]. 通信電源技術, 2010, 27(4):4-7.
[14] 楊會敏, 宋建成. 基于雙環(huán)控制的單相電壓型PWM逆變器建模與仿真[J]. 電氣技術, 2008, 31(5):72-75.
[15] 謝 芳. 基于DSP的逆變電源研究[D].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2006.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Single Inverter
ZHAOJianyong,PANZaiping,LUHuifen,RENLu,ZHANGBinchun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xplo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paper builds an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single-phase inverter that is based on DSP, and presents its hardware 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oftware, studies the single-polar, bipolar modulation and single phase SVPWM of the inverter, following their dual loop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platform is a meaningful complement to the teaching of power electronics’ explo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of power electro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verter system; control algorithm; exploring experiment
2016-04-25
國網公司科技項目(高比例清潔能源接入下未來電網形態(tài)、演化機理研究)
趙建勇(1987-),男,山東濰坊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機控制技術及相關實驗教學。
Tel.:13735578162;E-mail:jyzhao@zj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7)03-01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