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媽
2016年,我發(fā)起在線親子共讀讀書會,其中一期共讀的書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分享一個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案例:前兩周去上海辦事,順便去妹妹家,跟小外甥女玩得好開心。眼見要走了,小外甥女很舍不得,說:不要走那么早好嗎?多留幾天吧!我很客觀地回復(fù):抱歉哦,三三姐姐該著急了,你暑假可以去深圳看我呀。還巴拉巴拉給出一堆無人陪伴的解決方案。
出了門,立刻反省到自己回復(fù)的問題—她想表達的是依依不舍的情緒,我其實也是一樣的舍不得,但是我的回復(fù)卻直接給出的是成年人角度出發(fā)的解決答案。而三三姐姐的部分更會讓她感覺失望。其實最直接的表達應(yīng)該是一個大大的擁抱,說聲:我也舍不得離開你呀!正是成年人羞于表達自己情感的慣性,讓我給出了看似理性的答復(fù)。我想表達的與我表達出來的成了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孩子只能接收到我已經(jīng)表達出來的情緒。
再說娘友群一位媽媽的分享:與前青春期的閨女關(guān)系原本十分美好,最近卻頻頻火藥味十足。我看到她女兒的畫,心里不禁抽疼了一下。他們原本只想讓我們接納他們的情緒,無論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家長卻急于給出解決辦法,找不到辦法時就會表現(xiàn)出憤怒與失望。這些其實是內(nèi)心對自己的不滿,但孩子接收到的卻是家長對于他們的反饋!
接納情緒,說來只是四個字,操作起來卻不簡單。
這套書一共三本,我是按照順序看過來的,第一本講的雖然面對低齡孩子,但對于情緒接納的部分卻讓我感觸尤其深刻。
我們希望孩子是天真快樂的,希望他們笑口常開,但沒有悲傷,哪來的快樂呢?負面情緒作為正常存在的部分,卻往往讓我們不安。特別是面對孩子。國內(nèi)常常聽得見家長對孩子大吼:不準哭!馬上給我收聲,聽見了沒有??!他們的潛臺詞其實是:孩子,我想讓你快樂,但是我無能為力,我對自己的無力感到不安;你的大哭讓旁人圍觀,看到我的無力,我覺得很沒有面子……但是他們的行動和言語表達給孩子的卻是:我不愛哭鬧的你,只有你快樂我才喜歡。你的負面情緒都是你的錯,我很生氣!
是的,我們習(xí)慣于用憤怒表達我們的無奈、痛苦和憐憫。
這樣的表達方式毫無疑問也會傳遞給孩子,他們長大之后,與同伴和家人之間還會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
這套書好像安全開關(guān),在我們對不該被批評的孩子出現(xiàn)不滿時,能夠提醒我們,迅速作出情緒熔斷,想出正確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第二本正是手把手教會家長們正確表達方式的指導(dǎo)書,值得一看再看。
對孩子負面情緒的不接納,其實正是我們對于不完美的自己的不接納;對孩子不良行為的不滿與憤怒,其實是我們對于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與不滿。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能夠在情緒爆發(fā)的關(guān)鍵時刻想起這套書,讓它成為負面情緒的熔斷開關(guān)。退一步,在爆發(fā)之后原諒自己,為下一次改進積蓄力量,也是朝著接納自己邁出的第一步呢!
在與孩子、老公及父母的日常溝通當(dāng)中,這樣的方式讓我嘗到了甜頭,至少讓我可以常常換位思考,及時體悟到親人的情緒。
愿我們攜手前行,互相溫暖,互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