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前不久,在人大附中,聽梁曉聲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養(yǎng)過一只可愛的小貓,他發(fā)現(xiàn),小貓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有人跟它一起玩。當你撫摩它,逗弄它,它會撒著歡兒地配合,騰跳、飛撲、翻滾,兩只亮閃閃的小眼睛訴說著絕頂?shù)臍g悅。當你朝它拋扔一個線團,小貓立刻就瘋了!亢奮地撲向那個線團,逮住它,玩欲擒故縱的游戲。這個時候的小貓,活力無限,創(chuàng)意無限。但是,當人走開,當小貓被無聊俘虜?shù)臅r候,它也許會轉(zhuǎn)著圈兒地捉一會兒自己的尾巴,不過,很快它就撐不住了,開始犯困,開始打呼?!?/p>
梁曉聲老師那天講的是作文教學。他說,在作文這件事上,我們的語文老師不會跟學生一起玩,卻氣急敗壞地怨責學生畏懼作文、不會作文。他號召語文老師們學會“向小貓拋扔線團”,而不是在冷落了小貓之后一味指責它為什么會呼呼睡去。
從那個地方出來,我一直在思考。其實,不只是作文,好的教育,也無非是師生“一起玩”。
當我在書頁上結(jié)識了美國教師雷夫,我覺得他簡直就是為教育而生的,因為,他太愛玩、太會玩了!他帶著孩子們玩搖滾、玩拍賣、玩電影、玩戲劇,周末他會親自駕車帶孩子們外出游玩,“一路講著瘋狂的笑話”,這個雷夫,玩得真讓人目瞪口呆。
那一年,在大連開會,散會后,在賓館的大廳,我們看到了一幕令人無比震驚的場景——三個大學生模樣的孩子,齊齊地沖著剛下電梯的我們高喊“老爸”!我們甩頭顧盼,看到韓金山校長早笑成了一朵花。他突然拉下臉,沖三個大學生嚷道:“又亂喊!又亂喊!喊我‘校長!”被他一兇,三個孩子“老爸、老爸”地喊得更歡了,他們沖過來,綁架般控制住了他。后來,我們知道了,那三個孩子是韓校長學校的畢業(yè)生,現(xiàn)在在大連讀大學,聽說他來了,特意跑來找他一起玩——那天,他們一直玩到了后半夜。
在意,才舍得拿出時間來陪伴。愿意一起玩的人,無不是覺得對方有趣,甘心彼此交付歲月,共同創(chuàng)造快樂而不乏意義的回憶。一起玩的過程,是將自己的生命歡快揳入對方生命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抗“精力流失”,這個過程強調(diào)“靈魂在場”。
明人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弊罱犎酥v教師要有一塊“精神自留地”,我深以為然。任何一種人生,都可能被平庸、無聊侵蝕,而“癖”,就是來對付這種平庸與無聊的。日子板結(jié)了,心卻要溫潤,有一塊田地,只栽種隨性兒的花花草草,這塊永不荒蕪的“精神自留地”,是一個人精彩活著的有力證據(jù)。
我以為,每一個有著健康愛好的老師都堪稱學校的寶貝。他(她)好比一個“輻射源”,可以帶動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小他(她)”。我們不能指望一個人給予他人自己都不曾擁有的東西。你對某一事物的狂熱與癡迷,是你撒播、傳揚該事物的大前提。只有你覺得好玩,你玩得上了癮、玩出了名堂,你才具備帶著學生一起玩的資格。
“教育好玩”,這是八年前臺灣來的劉黎理老師親口對我說的一句話。我想,如果教育沒帶給她足夠的甜,如果她僅僅是單槍匹馬的“獨樂樂”,她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心懷同樣夢想的人一起飛,會說“為生命而為,用生命而為”的人帶著學生共同飛,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詩,是畫,是最堪慰人心的風景。
當你的小貓呼呼睡去,你愿不愿意給它一個驚喜,對它說:“喂,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