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飛蠅綁制工具及材料的認識(上)
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丁家輝自傳:
早在10歲的那一年,老爸帶著我去海邊釣魚,從此我就與釣魚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那年開始,每到假期我都會讓家人帶我去釣魚,到了初中我就自己和同學到處去釣魚了。從一開始釣蝦虎魚和小河豚一路走來,無論是臺釣、磯釣、路亞釣、沉底釣、船釣、鐵板釣還是飛蠅釣法,我都會不停地學習,我的生命好像是為了釣魚而生一樣。
在2000年的時候,我加入中國澳門代表隊出國參加釣魚賽事,并參與了杰出青年運動員選舉;到了今天,我的釣齡不知不覺已經(jīng)有22年了,雖然這不算很長的時間,可是對于我這個釣魚瘋子來說,對釣魚的熱情卻從來沒有削減過。我希望自己到了八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每天都到水邊去釣魚,享受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
相信對于飛蠅釣法有著濃厚興趣的釣友們,或者已經(jīng)接觸了一段時間飛蠅釣法的釣友來講,大家通常比較喜歡自己動手綁制毛鉤。與大家購買的成品毛鉤相比,自己動手綁制毛鉤的好處是更適合自己常去的釣場內(nèi)的目標魚種,無論是毛鉤的大小,還是對于釣場內(nèi)部食物鏈物種的模仿程度,自制毛鉤都有著更好的針對性和適應(yīng)性。當然,這也需要釣手對釣場的特點有著相當高的認知度,還要進行大量的資料搜集工作,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zhì)的毛鉤。
不過,一些初學者在剛剛接觸飛蠅釣法的時候,確實很難抉擇到底是否應(yīng)該去買成品毛鉤,或者用一些什么樣的毛鉤才合適。這項課題對于釣了20多年魚的我來講,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記得我在一次歐洲的旅行中,途經(jīng)捷克共和國,當時邀約當?shù)氐尼烎~導游去體驗了一次飛釣鱒魚的行程。出發(fā)之前,對于沒有任何飛蠅概念的我來說,只能稀里糊涂地在網(wǎng)上購買了一大堆自認為很適合的成品毛鉤,結(jié)果在作釣時沒有任何收獲,還被釣魚導游嘲笑了一番。在他們看來,我?guī)淼拿^都是巨大的,非常不合適。最后,我只能用釣魚導游為我準備的毛鉤去作釣,這樣我才釣獲了鱒魚。這次經(jīng)歷促使我更加努力地搜集資料,我購買了很多參考書,真正地去慢慢認識毛鉤在飛蠅釣法中所扮演的角色、種類以及綁制毛鉤所需的不同材料和綁制技巧。
因此,認識不同種類的毛鉤,再認識和利用不同的綁制材料去制作適合釣場特點的毛鉤便成為了飛蠅釣法中一項首要的課題。在本期文章中,我先把不同的綁制材料分門別類地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下期文章中,我會再向大家介紹綁制工具。
一、羽毛類
基本上,絕大部分擁有漂亮羽毛的禽類都可以是提供毛材的對象,但在干毛鉤和濕毛鉤的綁制方面是有所區(qū)別的。這其中的最主要區(qū)別是毛的軟硬程度和長度,我們通常以毛的形狀去區(qū)分用途,或?qū)⑵涫褂迷诿^的不同部位。羽毛的種類繁多,在此我當然不可能一一盡錄,只能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的毛材。常見的羽毛有雞的頸羽、鞍羽和尾羽,還有孔雀毛、鴨羽毛、鴨臀毛(俗稱CDC)、鷓鴣毛、鵪鶉毛、鴕鳥毛、火雞絨毛、銅雞毛、錦雞毛、野雞毛、木鴨毛等,這些都是不錯的綁制毛材。在國外的一些專門提供毛鉤綁制材料的養(yǎng)雞農(nóng)場里,光是一只雞的頸羽部分的價格就相當于上千元人民幣,還有些最頂級的毛材不是花得起錢就可以買得到的,因為在整個農(nóng)場之中可能只有極少數(shù)的雞的羽毛能達到頂級,光是供應(yīng)給美國專業(yè)飛蠅釣手已經(jīng)供不應(yīng)求了。不過在現(xiàn)實的使用情況當中,除非只是用來綁制作釣鱒魚用的24號以上的毛鉤,一般綁制22號以下的干式毛鉤都不需要用到特別細致的頸羽或鞍羽,那么就沒有必要去購買太高級別的毛材,其他很多毛材都可以代替。尤其是在我國,要找到能釣鱒魚和鮭魚的釣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中國人玩飛蠅的主要目標魚可能是溪哥、馬口、軍魚之類的本土魚類,甚至是一些更大型的目標魚,因此只要用上中等級別的毛材就足以綁出一枚狀態(tài)很好的毛鉤了。大家可能在選購頸羽(Capes)和鞍羽(Saddle)時會產(chǎn)生一些困惑,我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兩種非常類似的羽毛的區(qū)別,也讓有意選購這兩種羽毛的釣友能夠更容易分辨出自己到底該選擇哪一種。
在購買頸羽(Capes)時,我們可以選擇購買整片或半片的頸羽,而且由于是頸羽的關(guān)系,當整片皮切割下來時,頂部大多都有個“V”字形的切口,整片帶皮羽毛的形狀就像一片樹葉的樣子,而其中的重點就在于我們需要使用的長條形頸羽上。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頸羽上的細毛長度在整條頸羽當中是不一樣的,最靠近頂部的細毛可以用來綁22號左右的毛鉤,每根毛大約能綁3~4枚毛鉤,可是能綁這種尺寸的毛鉤的羽毛量是很少的;而頸羽中段的纖維會漸漸變長,它們比較適合綁制16~20號的毛鉤;頸羽最底部的纖維通常會更長,只適合綁制10~14號的毛鉤。從這里可以看出,一片頸羽所能覆蓋的綁制毛鉤尺寸范圍還是挺廣的,如果需要綁很多大小不定的毛鉤,這塊毛材比較合適,而且由于每一根羽毛的長度大約都是在4英寸左右,在綁制的時候也比較好控制,只要用頸羽夾住整條羽毛來綁,綁好之后剪掉其余部分便可繼續(xù)綁制另一只毛鉤了。
而說到鞍羽(Saddle),我們可以翻轉(zhuǎn)整片羽毛,可以看到上百條粗細形狀都一樣的簑羽,有點像鐵血戰(zhàn)士的頭發(fā)一樣,其特點是長度都比頸羽長,平均長度大約在6英寸左右,而且每一根簑羽的纖維長度從頭到尾都很平均,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品質(zhì)來分辨其所能夠綁制毛鉤的大小。品質(zhì)好的能綁16~20號的毛鉤,品質(zhì)略次的可以往下推算,但由于鞍羽所能覆蓋的毛鉤號數(shù)范圍比較狹隘,只能在2~3個號數(shù)的范圍內(nèi)使用,不像頸羽那樣能覆蓋很多號數(shù)的毛鉤,但卻比較適合量產(chǎn)型毛鉤的綁制,這樣會很好地控制同一系列相同大小的毛鉤的毛量。另外,鞍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除了簑羽以外,那些被覆蓋在簑羽以下且有點像絨毛的軟毛也是綁制濕毛鉤的好材料,千萬不要看它們不適合綁制干毛鉤就隨意丟棄。
在羽毛類的綁制材料中,用量比較多的應(yīng)該是鴨臀毛(CDC),這種毛材由于在每條支毛上還生有細毛,自然會使毛鉤與水的接觸面增多,進而使干毛鉤的浮力增加,使其能漂浮在水面上,而且這種毛材濕了以后的狀態(tài)很像昆蟲的雙翼和昆蟲身上的細絨毛,在水中的狀態(tài)很好很自然,所以不管是綁制干毛鉤、濕毛鉤還是若蟲毛鉤,對于這種毛材的使用都比較廣范。通過人工染色等手段,這種毛材可以有很多種顏色供釣友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CDC也會分大片和小片的毛料,還有上品和次品之分,選購時需要稍加留意。
獸毛之中,最常用的毛材有鹿毛、麋鹿毛、負鼠毛、熊毛、狐貍毛、牛毛、松鼠毛、水獺毛、兔毛等,其中值得留意的是鹿毛。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鹿軀體毛和鹿尾毛,由于軀體毛的毛管是中空的,所以適合綁制浮水式的毛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將綁制線用力綁扎在魚鉤上時,毛管很容易立起來,再用堆擠器將毛材堆壓,便會達到能夠隨意造型的密度量和顏色組合;而鹿尾毛的毛管不是空心的,所以比較適合綁沉水式的毛鉤。在使用這兩種毛材時,我們千萬不要用錯材料。另外,我們還要留意不同毛材的特性是怎樣的,例如水獺毛和雪兔腳毛的排水性比較好,而狐貍毛和熊毛在水中自然擺動的狀態(tài)又比其他獸毛好,兔面毛的纖維比較短而硬,兔身毛纖維比較長而軟,牛尾毛是卷曲的,而牛身毛是直的等特性。不同毛材的特性是需要綁制者去細心留意的,然后再合理利用到合適的毛鉤上,這樣才會事半功倍,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特色、有生命的毛鉤。
在研究關(guān)于毛鉤綁制材料的課題時,還有一點值得留意,那就是在保存這些毛材的時候,最好還是將每一種毛材分別用獨立包裝真空封存,如果能夠添加防蟲丸來防止蟲蛀那就更好了。萬一毛材被蟲子蛀爛了,甚至其中還會繁殖出一大堆小蟲子,那可就麻煩了。由于篇幅關(guān)系,我會將其余的綁制材料介紹留到下一期。在此衷心希望大家都能綁制出好的毛鉤,并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成果將夢想魚種釣起來,這才是飛蠅釣法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