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父,愛子心切。不知不覺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似乎總是要慢那么半拍,只能著急不可發(fā)怒的現(xiàn)狀深深地困惑著我。一次,一個“讓梨”的家教小故事啟發(fā)了我,故事大致是說某媽媽給孩子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后拿出兩個蘋果給孩子,結(jié)果是孩子把兩個蘋果都咬了一口,媽媽非常憤怒和難受,但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愧疚不已,孩子說:“媽媽,我先嘗嘗哪個蘋果甜一點,給您吃。”看來,教育本來就是慢的藝術,我開始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漫長之旅。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家的“慢”孩兒現(xiàn)在學習成績優(yōu)異,品行習慣良好,還成了發(fā)表文章頗多的“小作家”?;仡櫤蛢鹤右黄鹱哌^的時光,我欣然發(fā)現(xiàn)“慢”中有著大學問。
慢是一種積淀,讓孩子欣賞新奇的萬事萬物。起初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出門后就會對身邊的事物過度關注,一不小心就落在了后面?;仡^牽著他快步前行的時候,他的問題就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了,“為什么有的葉子是綠色的,而有的是藍色的?”“為什么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開花啊?”原來兒子不是開小差去了,而是在觀察一些東西。從那以后,我覺得沒有什么事情比陪兒子了解周邊事物更重要,只要他有疑問出現(xiàn),我就會耐心解答。家中孩子莫攀比,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別人家的孩子識字背詩又多又快,自己難免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壓力,更別說電視節(jié)目那些記憶神童對家長的“刺激”了。孩子記東西記得慢,我也犯不著心急,靜靜地在旁邊陪他,不時給他解答遇到的困惑。日積月累,兒子也能識很多字,會不少詩歌了。更為欣喜的是,他記的東西都能靈活地運用在生活中。我們這里有個方言詞“找不到”,是“不知道”的意思,每每有人說這個詞語時,他都會糾正:“找不到是尋找不到東西的意思,您應該用‘不知道’這個詞?!闭f了好幾十年的詞語,大家卻沒其發(fā)現(xiàn)表述是有錯誤的。朋友們對兒子充滿了認可和贊嘆。
慢是一種思考,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思考空間。我們往往會用成人的思維去評價孩子的行為,這是不科學更是不明智的。孩子在幼兒期應該有足夠的玩耍嬉戲的時間,家長難免就會對其完成的速度進行關注。兒子做事總是很慢,有時一發(fā)呆就是很長一段時間,但發(fā)現(xiàn)每次他都完成得很好。交流后才知道,他每個游戲都有不同的玩法,每件事物他都要了解與之有關的知識。沒想到孩子也有質(zhì)疑的行為和能力。有教育專家說過,對知識的掌握不但要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質(zhì)疑能力是人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還記得宋人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泵魅岁惈I章說:“前輩謂學者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彪m然是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片面地理解為不好的拖拉習慣。從那以后,我不再催促孩子,只是靜靜地等待他的思考,直至他分享思考成果。倘若有不懂的地方,我就助上一臂之力,和他一起解決問題。
慢是一種態(tài)度,讓孩子養(yǎng)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信息大爆炸、工作節(jié)奏加快的今天,我們難免把自身的經(jīng)歷傳遞到孩子身上,造成了“慢孩兒”增多的假象。在家長眼中,孩子不是拖拖拉拉就是馬馬虎虎,弄得家庭氣氛十分緊張。曾經(jīng)有一次兒子做手工,折騰了大半天,書房也被他搞得亂七八糟,本來我有些生氣,但看到他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作品,我原諒了他的慢行為。還有一次是他的玩具壞了,我正準備三下兩下把它修好,可兒子說他要自己修理,我只好陪著他反反復復地研究,雖然我在一旁看著非常著急,但想到他愿意慢慢進行修理,能在修理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我也就耐心等待。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壞了的玩具終于被兒子修好了,他那高興勁是我們成年人很難感受得到的。因為有了慢的積淀、思考和態(tài)度,也就有了快且好的基礎和能力,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相信這一點,絕對不會錯的。
家有慢兒是不必慌張的,他們表現(xiàn)的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大體上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jīng)歷。我們只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摒棄成年人的審視眼光,全面分析慢的成因。相信在緩緩的陪伴中,你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