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優(yōu)書家
關于學書的幾個問題
■ 馬東明
滿族,河南省平頂山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四屆、五屆楷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全國硬筆書法大展評委,2008年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授予“全國優(yōu)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2009年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授予“中國硬筆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獎”。
作品獲獎入展:
全國首屆臨帖展“中國硬筆書法傳統功力十強”
全國第一屆中青年硬筆書法展一等獎
全國第三屆硬筆書法大展“甲骨獎”
中國首屆漢字書寫節(jié)暨第三回中國硬筆書法大展一等獎
全國第二屆硬筆書法家展二等獎
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全國首屆臨帖書法作品展
全國首屆鐘繇獎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軟硬兼施雙優(yōu)百家書法展
入門學什么書體跟習書之人的脾氣、性情、年齡乃至環(huán)境有關,楷體不一定是入門最佳,但寫好楷書無論是其實用性還是對于書家以后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這一點前賢書家孫虔禮早有論斷:草不兼真,怠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唐楷與魏晉小楷、北碑楷書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唐楷出于魏晉,而北碑正是處于其二者中間過渡時期的一種書體,有中庸之美。無論是皇家碑刻的威武霸氣“高大上”,還是民間墓志的隨性恣意“小鮮肉”,都為我們學習楷書提供了豐富的臨帖取法素材。從初學的角度出發(fā),個人認為可以先從唐楷歐陽詢《九成宮》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入手,但《雁塔》妍美多姿風格流便,不太好寫。對楷法的理解加深后再上溯魏晉小楷鐘繇《宣示》《薦季直》二表、王羲之《黃庭經》等學其韻致姿態(tài),可以潤己風骨,得高古散淡天真之氣。其間可以臨《張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龍藏寺碑》這些“過渡體”及一些不知名的墓志等以豐富楷書的生動多樣性。
通過學習楷書,可以對筆畫的方與圓、曲與直,字法結構上的松與緊、收與放;章法上的疏與密、款字與正文的大與小。對書法的“三要素”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和了解。這些基礎性的東西,任何一種書體都不像楷書這樣完整、直觀、易于表現,掌握這些最基礎的技法尤其是筆法熟練、豐富以后再去學習其他書體也就不會摸不著頭腦和迷茫。
《人生賞心十六事》(“鍾”應為“鐘”)
由于唐以前楷書都是碑刻沒有墨跡,那么在楷書具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就不要再過分的追求這種碑刻的莊嚴板正之氣了。要透過刀鋒看筆鋒,也就是說要找楷書的墨跡來臨摹和學習。同時期的墨跡如《大字陰符經》《倪寬贊》《唐人寫經》《靈飛經》這些優(yōu)秀楷書帖,可供學習和參考。這些墨跡楷書和我們看到的碑刻楷書面貌迥異,甚至給人以行書的感覺。以行作楷,給人即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和法意結合之美,寓浪漫于嚴謹之中。通過逐步臨習、融會、貫通、吸收,楷書就能夠逐漸寫得“活”起來??梢韵绿饺缢螐埣粗目〗§`動、元趙孟頫的秀麗多姿、明文征明的爽朗勁健、王寵的高古樸拙、清王文志的清秀淡雅、劉墉的厚重樸茂等等風格各異但又同出于二王的墨跡字帖來臨習。通過學習前賢墨跡,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是如何用筆和結體,碑帖互補,以行做楷,靜中有動,糅之其中才可以寫出厚重與輕盈、靈動與靜逸兩者兼而有之好看的楷書來。其間再學習些經典的行草書墨跡和書畫長卷后邊的題跋來靈活筆法和字法乃至章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楷書的技法體系相對于其他書體的技法是最為清晰完備的,也是最為直觀的,實用性、可讀性較高的一種書體。在此基礎之上,上溯篆隸了解其本源得其高古之氣,旁涉行草加強其動態(tài)體式取其靈動之趣,不但不會相互抵觸,而且會更加利于融合、吸收,豐富其內涵,對繼續(xù)精研楷書還是轉體上都是大有裨益的。轉向其他書體學習應注意楷法入隸格調不高,篆書應注意不能融入楷意等這些基本常識,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楷法里的東西,要注意發(fā)現總結其他書體的內在規(guī)律。
放眼當今書壇,很多中青年書家都是從硬筆楷書開始后轉入毛筆,轉益多師成為蘭亭或國展獲獎書家的。在用硬筆和毛筆進入楷書的學習上,除了執(zhí)筆,工具和紙張上不同外,其他基本上是互通的,甚至在臨帖和創(chuàng)作上可以同時交替進行。用硬筆臨寫時由于字小可以發(fā)現一些寫毛筆不容易察覺到的細節(jié),再寫毛筆時就可以將它加進去,以更準確和豐富;又可以將毛筆臨寫時得到的筆畫提按粗細和用筆的方圓等感覺在寫硬筆時加以更精準的體現以彌補其弱勢。啟功先生在其《論書札記》早有論述,“筆不論鋼與毛,腕不在低與高。行畫如亂水通人過,結體如懸崖置屋牢?!绷攘葦嫡Z,已經說明了最根本的問題。鋼筆毛筆只是工具不同,在審美原則上是一致的。另在硬筆和毛筆作品的表現力和尺幅上,也要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軟硬兼施,發(fā)揮其最大功效。
楊絳語錄
硬筆楷書已具規(guī)模后再向毛筆楷書轉的時候主要應注意兩方面:筆法技巧的豐富變化和工具材料的熟練使用。筆法上總的來說要注意以下四項:首先是毛筆筆鋒提與按,提則輕筆畫細,按則重筆畫粗,細則輕如蟬翼,粗則重若崩云,加強對比提高藝術感染力,但以適度不丑怪為上;其次,筆鋒的正與側,也就是中鋒與側鋒,中鋒行筆則莊重厚樸,側鋒行筆則浪漫飄逸,這一點在墨跡里尤為多見;再有運筆的慢與快,行筆慢則凝重穩(wěn)固,行筆快則輕捷迅美;最后雖然是楷書但用墨行筆的濃淡枯濕也要注意,盡量一筆寫成,稍有回筆即可,保持自然書寫之態(tài)。書寫工具和材料上也是需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在用筆、紙張和墨的選擇上多留心注意,反復試用,了解不同筆性和紙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做到五乖五合,才能心手雙暢,寫出正真的好作品來。
李世民《百字箴言》節(jié)錄(局部)
曾鞏《墨池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