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林海清
幾種老年特發(fā)疼痛癥
◎文/貴州·林海清
疼痛,常常是一些疾病的信號。介紹幾種老年特發(fā)的以疼痛為主癥的疾病及治療辦法。
三叉神經執(zhí)掌面部感覺,有三支,分布于面頰上、中、下三區(qū)。老年人易患三叉神經痛,臨床表現為在神經分布區(qū)內有劇烈疼痛,猶如燒灼、撕裂、針扎樣。疼痛突然,數分鐘后會突然消失,一天重復發(fā)作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疼痛部位多在面頰、上唇。
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藥物中,卡馬西平對大多數患者有效,不過,一些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暈、消化道不適等副作用。用脈沖電流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也可用純酒精封閉三叉神經根部緩解疼痛進行治療。頑固病人則需施手術切斷神經根。
本病表現為太陽穴處呈持續(xù)性劇烈疼痛。之后局部開始發(fā)紅腫脹,顳動脈增粗呈條索狀變硬,彎彎曲曲地迂回行走,壓之疼痛?;颊哂捎诓⊥吹恼勰?,兩三個月內很快消瘦,并使眼動脈受到牽累。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雙目失明、失語及對側手足偏癱。
顳動脈炎并非病菌或病毒感染,而是免疫障礙所致的自身免疫疾病。臨床上采用口服強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常收到滿意的效果。
膽囊炎與膽石癥是互為因果關系的腹部疾患。老年人因膽道結石和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增加,誘發(fā)膽囊炎。晚期患者右上腹或中上腹可反復出現慢性腹痛,輕的如針扎,急性發(fā)作時也可像刀割樣痛?;颊叨喑粤艘稽c油膩食物或飲食過飽,便可誘發(fā)陣陣腹痛,并且可放射到右肩胛區(qū)。如果膽囊內合并有小結石會引起急性腹痛,常呈膽絞樣疼痛。
早期膽囊炎、膽石癥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口服利膽藥或用疏肝理氣利膽的中藥,可緩解癥狀并有治愈的希望。如果藥物不能控制腹痛,應立即住醫(yī)院進行碎石取石或手術切除。
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神經根的壓迫癥狀增多。因退行性變而引起的假性脊椎滑脫是較常見的一種病變,容易引起腰椎管狹窄,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
由于腰痛病變復雜,所以治療上也不一樣,最好是及時去醫(yī)院請內、外科醫(yī)師檢查,確定診斷后再行治療。
尿路感染多發(fā)生于女性,因尿道短,又與陰道、肛門緊相鄰。老年婦女泌尿系統(tǒng)免疫功能降低,如不注意會陰衛(wèi)生,容易發(fā)生尿路感染。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后疼痛猶如刀割。
治療對策是口服呋喃坦啶、維生素C各100毫克,每日3次,并多飲水多排尿,以緩解疼痛,沖走尿道的病菌。
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特發(fā)病。臨床表現為尿流排出力減低,尿急,排尿時用力,一次尿常常分兩次排完或排尿終末滴瀝。有的可繼發(fā)感染出現尿頻、尿痛,排尿時或排尿后陰莖頭有痛感。
前列腺肥大患者小便有痛感時,必須做腎功能測定及尿分析,必要時做膀胱鏡檢查,以排除膀胱癌。
胳膊痛有的呈持續(xù)性針剌樣麻痛,有的為瞬間即逝的觸電樣銳痛,也有的胳膊肌肉呈鈍性脹痛和沉重感。1-2年后疼痛的胳膊可發(fā)生肌肉萎縮,伴有跳痛,肉眼可見肌纖維束一小束一束的此伏彼起地跳動,醫(yī)學上稱為“肌纖維束震顫”。臂痛的產生與多種頸部疾患有關,如頸椎肥大、頸椎間盤脫出、韌帶鈣化等,壓迫和刺激了頸神經,導致臂痛。所以說痛在胳臂,病在頸椎,治療頸椎病,方能解除臂麻痛。運動、牽引和服用頸復康等藥物對肩痛有一定療效。
腿痛的病根往往是動脈硬化,特別是小腿和足部的動脈硬化性狹窄和閉塞,引起下肢缺血造成疼痛。肌肉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和其它許多酸性代謝物瘀滯在組織中,也可引起下肢酸脹疼痛。另外,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環(huán)較差,氣血不足,正常的營養(yǎng)供應受到障礙,下肢神經肌肉營養(yǎng)匱乏,出現腿足皮膚溫度下降,引起腓腸肌反復出現疼痛。
一旦出現腿痛,要加強營養(yǎng),治療動脈硬化,積極運動。藥物只能緩解疼痛但不能根治,如早期可服用乙酮可可堿,有緩減腿痛的作用。晚期重癥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