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艷 李偉
舍小家為大家,積極為學校開展自救
7月19日,一場暴雨席卷了河南省安陽大地,由于崔家橋鎮(zhèn)是滯洪區(qū),所以受災嚴重。
薛金山家的房頂半夜開始漏雨。7月20日早上,天剛蒙蒙亮,他顧不上整修自家的屋頂,也來不及安慰年邁的父母,就只身來到學校。
因為他知道學校地勢較低,洪水一定沖了進來。走進學校的那一刻,他愣住了,好好的學校已經(jīng)變成“汪洋”。校園里的水有1米多深,他硬是經(jīng)變成“汪洋”。校園里的水有1米多深,他硬是蹚著及腰深的水一步步挪到辦公室,打開門一看,愣住了:辦公室里的椅子、柜子里的圖書,許多已經(jīng)泡在污水里。
他馬上打電話給學校附近的鄰居和霍宏亮校長,他們第一時間對學校展開自救,由于積水比較嚴重,路也不通,他們只好用鏟斗將水一點點鏟進水桶里,然后提出去倒掉。
最后,又將學校里的辦公用品、體育器材,能搬的則搬,不能搬的全部移到了高處。當積水全部退去后,薛校長又和大家將那一層厚厚的淤泥鏟去,爭取開學時給孩子們一個干凈整潔的校園。
頂酷暑費心血奔走在救災一線
學校自救,家里房屋整修,一刻也不得閑,但當接到崔家橋鎮(zhèn)黨委救災辦公室電話后,薛金山校長二話沒說接過了抗洪救災通訊報道工作。為了采訪真實的災情信息,薛金山校長騎著自己的摩托車走訪受災群眾,走街串巷,與群眾交談,訪問支書,確保第一手材料的真實。
正值三伏天,又下過大雨,上面曬,下面蒸,正宗的“桑拿天”。他頂著酷暑,一跑就是十多天。白天收集資料,晚上顧不上勞累又要整理、撰寫報道直至深夜,至7月29日他已經(jīng)發(fā)布崔家橋鎮(zhèn)有關災情信息60多條。
他用像機真實地記錄了領導科學決策,干群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zhàn)洪魔的動人場景,用飽含深情之筆謳歌了抗洪一線廣大干部群眾可歌可泣的英勇精神。
發(fā)媒體引捐款,師生情深只為學校
家鄉(xiāng)受災的情況薛校長及時進行了報道,他的學生楊振斌、張瑞芬、負書麗等成立了愛心回饋小學母?;I委會,并讓薛老師擬出愛心倡議書,然后學生們相互轉告,開始了給李宋村小學的募捐活動。
截止到30日捐款學生已達到96人,捐款金額超過了13000元,他們將利用這些愛心款購買電風扇和學生用的課外圖書,直接用于教學,讓孩子們受益。
當問起這些學生為何還記得小學,還愿意回饋小學時,他們說:“因為薛校長非常有愛心,不是單單教書,而是教他們學會了做人,教他們學會了感恩,他們才一步走向成功。”
這就是我們默默奉獻的金子般閃亮的老校長——55歲的薛金山。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流,金山不語自偉大。
看,薛金山校長站在齊腰深的水里,凝重的眼神透著無奈與悲涼,可攥緊的拳頭和挺直的腰板飽含著篤定與堅強。面對災情,薛校長無懼無畏,開始了積極而有效的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