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香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十九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著名抒情女詩人。她的詩,處處可見新奇的、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例如“‘希望是個有羽毛的東西,頭腦比天空遼闊,攀登達到高貴的心”等。文章將從概念隱喻的角度來分析狄金森詩歌中的新奇隱喻,以期達到更好欣賞狄金森詩歌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情感隱喻 詩歌 源域 目的域
一、背景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十九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著名抒情女詩人。她一生未嫁,歸隱幽居,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名聲大作,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別具一格、內(nèi)容豐富的詩歌。她的詩歌自發(fā)表以來,在學(xué)術(shù)界一直備受關(guān)注和爭議。但是,最終一致的看法是,狄金森為美國文學(xué)做出了重大獨創(chuàng)性貢獻。狄金森的詩歌處處可見新奇的、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例如“‘希望是個有羽毛的東西,頭腦比天空遼闊,攀登達到高貴的心”等。
二、理論介紹
隱喻是通過人類的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系統(tǒng)地、對應(yīng)地映合到另一個概念域的結(jié)果,抽象性的語義主要就是以空間概念為基礎(chǔ)跨域隱喻而成。隱喻不僅僅是個語言現(xiàn)象,人類的思維就是建構(gòu)在隱喻之上的。隱喻可為我們創(chuàng)造現(xiàn)實,可成為我們未來行動的指南[1]。抽象的概念來自較為直接的基于身體概念(感知概念和肌肉運動概念)的隱喻性映射[2]。隱喻意義是認知主體、本體、喻體、喻底、語境這五個因素在動態(tài)綜合作用下所產(chǎn)生出的結(jié)果[3]。從隱喻與相似性關(guān)系角度可將隱喻大致分為:基于相似性的隱喻(喻底較為明顯存在于本體和喻體之間) 和可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本體和喻體在認知主體作用下建立相似性—喻底)[4]。事體之間的相似性是形成隱喻的原因之一。但是另一方面,隱喻也可以創(chuàng)造相似性,新奇隱喻多屬此類。近年來,隱喻已成為眾多學(xué)者的中心研究課題。本文將從隱喻的角度來分析狄金森詩歌中的新奇隱喻,以期達到更好欣賞狄金森詩歌的目的。
三、狄金森詩歌中的新奇隱喻探析
狄金森的詩歌反映了她獨特的個性。詩歌創(chuàng)作源自生活,狄金森的詩歌也不例外。她的詩歌處處體現(xiàn)出她對生活、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體驗。雖然她終身未嫁,但也嘗過愛情的甜蜜和辛酸。她寫愛的萌動、愛的燃燒、愛的消失,有甜而不膩的喜悅、炙熱而蘊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綿綿難絕的長恨。愛,是她詩歌題材的重心。她關(guān)于愛情的詩歌清新又別具一格。請看下面詩歌。
“為什么我愛”你,先生?
因為-
風(fēng),從不要求小草
回答,為什么他經(jīng)過
她就不能不動搖。
因為他知道,而你,
你不知道-
我們不知道-
我們有這樣的智慧
也就夠了。
閃電,從不詢問眼睛,
為什么,他經(jīng)過時,要閉上-
因為他知道,它說不出-
有些道理-
難以言傳-
高尚的人寧愿,會意-
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已-
因為他是日出,我看見了-
所以,于是-
我愛你-[5]
這首詩歌詩人將見到愛人時的反應(yīng)與小草對風(fēng)、眼睛對閃電的反應(yīng)作比較,表達了“你出現(xiàn),我愛你”這種自然而然、無法抑制、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愛。接著又把愛人比作日出,用看見愛人來比作看見日出,表達瞬間出現(xiàn)瞬間引起心底涌動的強烈情感。其中的隱喻獨特,意象鮮明,語言凝練、質(zhì)樸,富有表現(xiàn)力。雖然是一首抒情詩,卻能引起思考。什么是愛情?它為什么會發(fā)生?是關(guān)乎財富、外貌、學(xué)識、地位,還是純粹的心靈吸引?無法解釋、不可捉摸。
在狄金森的筆下,世間萬物都是她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請看下面這首詩歌。
How happy is the little Stone
That rambles in the Road alone,
And doesn't care about Careers
And Exigencies never fears –
Whose Coat of elemental Brown
A passing Universe put on,
And independent as the Sun
Associates or glows alone
Fulfilling absolute Decree
In casual simplicity –
(http://www.bartleby.com/113/2033.html)[3]
乍一看,這是一首寫小石頭的詩歌。整首詩歌像是作者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但是,她想表達什么呢?細細品味,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想要表達的是關(guān)于“快樂”的主體。這里詩人用擬人化的、能感到快樂的、不介意、不害怕的小石頭來刻畫詩人自己,說明幸福是一種平靜的狀態(tài),是一種身體與心靈的平衡。詩中用“道路”來映射“生命旅程”,宇宙喻指生活的空間,太陽喻指獨立自主的、強大的、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快樂人。詩句“And doesn't care about Careers And Exigencies never fears –(從不介意榮辱浮沉 從不畏懼危機發(fā)生 )”體現(xiàn)小石頭無憂無慮,不受外界所左右。這兩詩句和后面的句子都體現(xiàn)“有力量是向上的”“快樂是向上的”這兩個概念隱喻。同時概念隱喻“生命是旅行”貫穿著整首詩歌。狄金森的詩歌主體豐富,不僅有涉及愛情、自然的,還有不少至臻的哲理詩,其中獨特鮮明的隱喻使她的詩歌膾炙人口。如:在《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這首詩中,詩人將書跟船和駿馬作比較,說明書的作用和優(yōu)點;在《成功的滋味最甜》中,詩人將“成功”這一抽象概念喻為一種可以品嘗出甜味的食物,意象鮮明,讓人感同身受,難以忘懷等。
四、結(jié)語
思想與詩歌為鄰;隱喻是詩歌的生命。狄金森的詩歌中包含著豐富的新奇隱喻,常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豐富的遐想。她的詩歌創(chuàng)造了很多相似性,建立了若干不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力。由于詩歌常常依賴于隱喻表達,或者說,也正是隱喻使得詩歌意境深遠。難怪有人要說隱喻是詩歌的語言,語言是用舊了的詩。而有人說,狄金森是自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薩福以來西方最杰出的女詩人,就駕馭英語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亞相提并論??梢哉f,狄金森是世界上影響最大、擁有讀者和學(xué)者最多的女詩人,不是之一,而是唯一。通過多讀含有豐富新奇隱喻的狄金森的詩歌,相信對于豐富讀者語言表達,開闊思路,和培養(yǎng)隱喻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Lakoff, George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156.
[2]Lakoff, George & Johnson, M.1999.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New York: University of Oregon:497.
[3]Dickinson, Emily. 1924. “How happy is the little stone”, Complete Poems. Retrieved Jan. 15, 2013, from http://www.bartleby.com/113/2033.html.
[4]Wang, Yin【王寅】.認知語言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476-503.
[5]江楓.狄金森詩選[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2: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