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昂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2
胃食管反流病屬于一種臨床治療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多發(fā)于老年群體,年齡越大其發(fā)病的幾率也就愈大。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因為胃部容物發(fā)生反流入食管的情況,造成的燒心或是反酸、胸骨后不適以及咽喉部位存在猶如物體哽塞等情況。目前因為環(huán)境情況造成病原微生物的耐受能力變強,造成其致病因素逐漸增多,西藥對于此類疾病的抗菌素耐藥性變大同時其復發(fā)的幾率趨于上升。本文旨在探討采用食管康顆粒應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的臨床療效,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30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為觀察對象,隨機將病人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其中研究組病人中男性病人為14例,女性病人為6例,研究組病人年齡在26~79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3±3.6歲。參照組病人中男性病人為11例,女性病人為9例,參照組病人年齡在24~8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4±4.2歲。兩組病人的年齡、文化水平、家庭背景以及工作收入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5)。
納入指標:所選取的病人均符合西醫(yī)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鏡與病理學診斷;同時所選取的病人年齡在18~80歲間,男女不限并且其病程至少3個月,能夠按照規(guī)定服用完療程中所需要服用的藥物;在進行治療前一個月內并無使用抑酸劑或是其他會對腸胃功能造成影響的藥物。
排除指標:排除患有合并消化性潰瘍或是消化道腫瘤等屬于消化道器質性類型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肝膽胰病變的患者;排除十二指腸胃食管反流等。
1.2 方法
給予參照組病人口服奧美拉唑以及多潘立酮進行治療,具體為:提供的奧美拉唑為口服,劑量為10mg/次,2次/日;提供多潘立酮,3次/日,10mg/次。
研究組病人則提供食管康顆粒。食管康顆粒的成分為:桔梗、吳茱萸各3克;代赭石5克;半夏、炙甘草、生姜各10克;旋覆花以及人參、當歸、枇杷葉各15克;黃連18克;大棗30克。用法用量:加熱水沖后服用,每袋的劑量為150ml,2次/日,1袋/次。
本次研究兩組病人的治療時間為1個月,在為病人進行治療期間需要隨時的檢查病人病情狀況,對于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隨訪觀察,并需要在治療結束后為病人見胃鏡檢查。
1.3 療效判定
本次研究將臨床治療效果劃分成三個等級,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其中,總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顯效的評價指標為:在進行治療后,病人的反酸以及燒心等臨床癥狀從未發(fā)生或是基本沒有發(fā)生,其實驗指標全部恢復到正常水平,通過胃鏡發(fā)現(xiàn)點狀或是條狀發(fā)紅,糜爛但是沒有融合現(xiàn)象。對于有效的評價指標:在為病人進行治療后,對其的反酸以及燒心等臨床表現(xiàn)以及臨床癥狀觀察均有所緩解,并且實驗指標也趨于正常,通過胃鏡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仍有條狀發(fā)紅以及糜爛癥狀,同時有融合,但是并非全周性;無效情況為:從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癥狀、實驗指標等方面沒有顯著變化甚至是病情加重,通過胃鏡檢查結果上看,病人的病變程度沒有緩解現(xiàn)象甚至是加重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處理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C2檢驗,檢驗標準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病人進行規(guī)范的治療后,對比兩組病人的治療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無效5例,無效率為25%,參照組病人總有效率為75%,研究組無效2例,無效率10%,總有效率為9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上,胃食管反流病一種臨床治療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國內外公認的發(fā)病機制是能夠抵抗反流防御機制功能的降低,同時反流物對于食管的攻擊性變強??狗戳鞣烙鶛C制功能降低是屬于食管廓清功能的減弱,以及食管黏膜屏障受到破壞的情況。而反流物對于食管的攻擊性變強則是因為胃酸或是胃蛋白酶以及十二指腸等反流物的攻擊。在目前,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發(fā)病原因,西醫(yī)治療主張通過抑制胃酸,刺激胃動力并且對胃黏膜進行保護等治療措施。在本文中,主要對采用食管康顆粒進行治療的研究組以及采用奧美拉唑以及多潘立酮進行治療的參照組兩組病人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從本次研究結果上看,對病人進行規(guī)范的治療后,對比兩組病人的治療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無效5例,無效率為25%,參照組病人總有效率為75%,研究組無效2例,無效率10%,總有效率為9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食管康顆粒其治療效果較好。
結合上述,采用食管康顆粒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行治療,其在癥狀學以及癥候學等臨床療效良好,能夠有效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的發(fā)生,同時食管康顆粒其遠期的治療效果較為穩(wěn)定,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尚未發(fā)生任何的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馬艷,胡蓆寶.食管康顆粒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3,30(3):138-141
[2]楊昌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1):63
[3]李海全.化郁清胃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