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環(huán)境、氣候等變化,患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逐漸增多,患者常自行購買抗組胺藥(習慣稱之為抗過敏藥)治療,有時的確能夠起到一定治療效果。然而,由于藥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不當,不僅無法治愈疾病,反而會引起不良反應。為此,謹慎使用抗組胺藥,并關注其副作用尤為重要。
組胺:身體里的致敏物
組胺又稱組織胺,是一種自體活性物質,在體內由組氨酸脫羧基而成,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存在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的顆粒中,當機體受到理化刺激或發(fā)生過敏反應時,可引起這些細胞脫顆粒,導致組胺釋放,與“組胺受體”結合而產生過敏效應。
組胺受體,是指與組胺親合后又產生一系列組胺效應的受體。分為3種類型,即組胺1受體(H1)和組胺2受體(H2),以及新發(fā)現(xiàn)的H3受體。與過敏反應有關的主要是H1受體。H1受體多分布于毛細血管、支氣管、腸道平滑肌上。組胺與H1受體結合后,可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血管性水腫伴隨的瘙癢、喉痙攣、支氣管痙攣效應以及蕁麻癥所有的病理表現(xiàn)(如紅斑、風團、瘙癢等)。這些過敏效應可被傳統(tǒng)的抗組胺藥阻斷和拮抗。其藥理作用是:它與組胺競爭致敏細胞上的組胺1受體(H1),使組胺不能與其結合而產生過敏反應。這類藥物,稱之為抗組胺藥。
不斷發(fā)展的抗組胺藥物
臨床上,將抗組胺藥分為兩類:H1受體拮抗劑和H2受體拮抗劑,前者主要用于抗過敏,后者主要用于抗?jié)?。目前,抗過敏以Hl受體拮抗劑應用最廣,發(fā)展也很快,從誕生至今已有三代藥物問世。
第一代 20世紀80年代前為第一代,包括苯海拉明、異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撲爾敏,氯苯吡胺,氯屈米通)、去氯羥嗪(抗敏嗪)、賽庚啶、氯苯甲嗪(敏克靜)、氯苯丁嗪(安其敏)、安泰樂、多慮平等,具有較強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
第二代 20世紀80年代后為第二代,包括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西可韋,賽特贊,斯特林,仙特明,疾立靜,杰捷,達內,希特瑞,敏達,鹽酸西替利嗪)、阿伐斯?。ㄐ旅魳?、新敏靈)、特非那?。舻希?、阿司米唑(息斯敏)、氮卓斯?。ㄗ科S酞嗪)、咪唑斯汀(皿治林)、依巴斯汀(開思亭)、美喹他嗪(玻麗瑪朗)等,無鎮(zhèn)靜作用或鎮(zhèn)靜作用輕微。酮替芬(噻喘酮,甲哌噻庚酮)也是第二代抗組胺藥,因其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抗膽堿作用、心臟毒性及體重增加等4大副作用,臨床已經較少使用。另外,敏迪、息斯敏等因有較明顯的心臟毒性也逐漸減少使用。
第三代 實為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的活性代謝產物,如地氯雷他定(恩理思,芙必叮,地恒賽,信敏汀,去乙氧基羰基氯雷他定,去氯雷他定,脫羧氯雷他定)、非索非那?。ㄌ?,Telfast120,Telfast180,Allegra,MDL16455)、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Xyral,迪皿)、乙氟利嗪(Efletirizine)等。
我國目前臨床使用的抗過敏藥僅有10余種,主要為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由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偶發(fā)心臟副作用,而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1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的臨床療效與上述兩種藥物相似,但安全性更大,副作用更少,所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有逐年減少趨勢。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也已成為世界抗過敏藥物市場銷售量增長最快的藥物。氯雷他定的換代產品地氯雷他定已進入我國市場,西替利嗪的換代產品乙氟利嗪也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進入臨床。
抗組胺藥4大副作用
●嗜睡反應:第一代抗組胺藥中樞神經抑制性強,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表現(xiàn)為安靜、嗜睡和乏力。服用這類藥物后應避免從事開車、操作精密儀器等工作。另外,此類藥物還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視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癥狀,還可能誘發(fā)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應慎用。
雖然第二代抗組胺藥副作用很少,幾乎無明顯的抗膽堿能作用和鎮(zhèn)靜作用,但第二代抗組胺藥中仍有一些藥物(如西替利嗪、氮卓斯丁、阿伐斯?。┐嬖谳p度嗜睡等中樞反應。
●心臟毒性:第二代抗組胺藥有一定心臟毒性,主要表現(xiàn)為QT間期延長,引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和其他各種心律失常,嚴重者會引起猝死。當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紅霉素合用時會加重上述不良反應。尤以第二代抗組胺藥中的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舻希┹^多。
不過,第二代抗組胺藥的心臟毒性與藥物的超大劑量、配伍不當,以及患者合并有心臟疾患和電解質紊亂有關。因此,患者必須嚴格遵照藥物推薦劑量使用,不得超量,以免藥物代謝異常、血藥濃度升高,加重心律失常。老年人、肝腎功能不良者、有心臟病特別是心律不齊的患者,應減量使用第二代抗過敏藥,或者改用其他藥物。
●過敏反應:有些時候,服用抗過敏藥如撲爾敏、異丙嗪、苯海拉明等后,患者的過敏反應仍然可以發(fā)生,特別是體質較為敏感的特異性人群。其可能引起的過敏癥狀包括:皮疹、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如果使用抗過敏藥物后,發(fā)現(xiàn)原有的癥狀加重,或者出現(xiàn)新的癥狀,如皮膚瘙癢、紅腫、起紅點、水皰、風疹塊、頭暈、咽部不適,甚至呼吸不暢等,就一定要警惕。因為抗過敏藥一般起效迅速,這些癥狀往往不是原有病情的發(fā)展,而是抗過敏藥引起的又一輪過敏反應。此時應首先停藥,然后盡快找醫(yī)生進行治療。
●耐藥現(xiàn)象:有些過敏患者在某個時期,可能需要持續(xù)服用抗過敏藥以控制病情,其中有些藥原來用著挺好的,但是越吃越沒效,這就是耐藥現(xiàn)象,即耐藥性。任何一種抗過敏藥都存在耐藥性?;颊唛L時間地服用一種抗過敏藥,會出現(xiàn)藥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作用的現(xiàn)象。因此,服用抗過敏藥時,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連續(xù)服用同一種藥1個月后,應適當更換其他類型的藥物。如果一開始過敏癥狀比較嚴重,可以考慮同時使用兩種抗過敏藥,這樣既能增強治療效果,也可預防耐藥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相關鏈接
第二代抗組胺藥的用藥禁忌
第二代抗組胺藥,如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需經肝臟細胞色素P450代謝,故禁止與干擾肝臟藥酶代謝系統(tǒng)的藥物,如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和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合并使用;避免同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奎尼?。?、鈣拮抗劑(如普尼拉明)、鎮(zhèn)靜催眠藥(如水合氯醛)等合用。
患有QT間期延長或房室傳導阻滯等各種心律失常的心臟病患者,以及電解質紊亂者禁用第二代抗組胺藥;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第二代抗組胺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