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保華 周楠
筆墨鑄軍魂 德才潤人生
——記軍旅書法家劉建武
文/宋保華 周楠
他6歲習字,一本《曹全碑》打開了他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1959年,出生于陜西華縣的劉建武,八百里秦川、泱泱渭水浸潤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淳樸民風,給了他最初的滋養(yǎng)和藝術的啟蒙。
1978年,懷著報國志、軍旅夢,寫著一手好字的他,應征入伍。新兵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到了解放軍出版社。最令他興奮的是,出版社的圖書室一應俱全,他陶醉其中,如癡如迷,在黨史、國學的海洋中溫潤思想、放飛心靈。
1982年,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綜合表現(xiàn)出色,當年就提了干。1988年,他被選調到原總政治部宣傳部工作了近10年,在重要任務的考驗中,錘煉了忠誠、純潔、可靠的政治品質和獨當一面、堪當重任的過硬素質。
1996年4月,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成立,劉建武作為優(yōu)秀骨干參與單位的組建工作,成為軍事電視宣傳戰(zhàn)線的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作為節(jié)目編導和制片人,他參與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紀錄片《千古鐘聲》,一經播出,便大獲好評。隨后,由他主創(chuàng)的一部部精品力作相繼問世、廣受贊譽。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余,劉建武胸懷軍隊文化戰(zhàn)士的夢想與追求,潛心研習書法、常年筆耕不輟。劉建武常說:“軍人的天職就是要捍衛(wèi)我們的主權,軍隊書法家就是要捍衛(wèi)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陣地?!彼冀K告誡自己,作為軍隊書法藝術工作者,要以習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站在時代發(fā)展前列,緊跟軍隊建設進程,謳歌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助力中國夢,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創(chuàng)作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當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誠衛(wèi)士。正是由于他的作品以“傳播正能量、書寫軍旅情”為主題主線,催人奮進,給人正氣,引人入勝,被鑒賞者和書法界親切地稱為“紅色書法家”。
“劉建武的書法神度凌厲,寄興弘闊,氣完體充,意豐蘊盛?!边@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蘇士澍對他書法藝術的精辟點評。為了使書法作品貼切戰(zhàn)士情懷,富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生命力,具有較高的欣賞性和品讀性,劉建武在作品的思想意涵、視覺感應、筆墨的象征意義、結字構筑形式、布局的氣勢表達、哲理一體把握、情感深度聯(lián)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索與大膽探索。
他的字,如歌、如嘯、如舞、如奔,極具動感與靈性,字里行間充滿了藝術張力與生命活力。他的過人之道,在于使字與字之間緊密相關、彼此呼應,構成了一幅幅大氣大美的精妙天地,達到了“自始及終、連綿相屬、氣脈不斷”的精彩境界。他為北京西直門賓館創(chuàng)作巨幅書法時,選定的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如今,這幅作品已經成為賓館一景,往來賓客駐足其下紛紛稱道。
30多年來,他精心創(chuàng)作,不斷創(chuàng)新,頻結碩果。在中央黨校、中紀委、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釣魚臺國賓館等重要場所,在泰山、華山、北京玉泉郊野公園等數(shù)十處名勝之地,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先后被評為“二十世紀百家書畫家”、“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最具實力書法家”。他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名人名家書畫邀請大展、“和諧杯”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岳安杯”國際書畫名家精品展中,分別獲得了金獎和銀獎。他的作品被選入《中國書畫博覽》、《全國中青年書畫精品集》、《全國廉政文化書畫精品集》、《中華名人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書畫精品集》、《加拿大中國美術館書畫藏品集》等幾十種書刊,還被外交部贈送給外國元首、政要收藏。讓劉建武感到驕傲的還有,他創(chuàng)作的“神龍騰飛、盛世和諧”被選為神舟八號飛船搭載作品,在太空翱翔了17天。
他始終堅定地將自己的藝術追求定位于軍隊官兵這一特殊群體。他說:“自我從軍那一刻起,黨就發(fā)給了我兩支槍,一支是殺敵的鋼槍,另一支是戰(zhàn)斗的毛筆。能用自己的書法藝術作品,把黨、國家和人民對部隊的關愛傳達給官兵們,用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他們的斗志,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這既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更是我責無旁貸的使命?!?/p>
“傳播正能量、書寫軍旅情”是劉建武書法主題的主線,故有“紅色書法家”之譽
劉建武在軍隊宣傳戰(zhàn)線上工作了30多年,這使他更多地了解到部隊的神圣與莊嚴、軍人的崇高與奉獻,更使他對部隊和軍人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他時刻謹記,要“為基層官兵服務,特別要為邊關建設服務”的理念,并通過書法語言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至今,他為在最艱苦的邊防、海疆、大漠、戈壁的基層連隊,先后創(chuàng)作了2000多幅書法作品。有一次,他的作品被帶上了紅旗拉甫哨所慰問,官兵們看到他創(chuàng)作的“熱血鑄軍魂、忠誠守邊關”都激動地說:“沒想到,書法家把我們的使命和擔當通過書法都表達了出來,寫到了我們的心坎里,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p>
從新疆的紅旗拉甫到神仙灣,從祖國最北端漠河到南海航空母艦,幾乎全國所有的邊防哨所都有劉建武的字。
在中央電視臺組織的《軍營大拜年》慰問邊海防官兵的活動發(fā)起時,劉建武連夜精選了數(shù)十幅作品,親手送到節(jié)目組負責人手中,并囑托他們將自己的敬意與祝福帶給最可愛的人。在祖國最南端只露出海面一塊礁石的南沙哨所,戰(zhàn)士們看到劉建武的書法,感受到了一位老兵親人在惦念著他們,黝黑剛毅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與喜悅。
部隊火熱的練兵場是他創(chuàng)作的活水源,廣大官兵是他書法作品最權威的鑒定師。他說:“我覺得,戰(zhàn)士需要文化生活,讓他們多接觸文化藝術,有助于陶冶他們的情操,為他們的軍營生活提供一些文化滋養(yǎng),這是我作為一名軍旅藝術家最大的追求與榮耀。同時,作為媒體工作者,我也希望在部隊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向社會展現(xiàn)軍人的時代風采,謳歌他們的英雄情懷。”
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北京紅十字會發(fā)起的“同心共筑中國夢西藏行”活動中,劉建武的作品被帶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邊防哨所?!芭e旗鑄軍魂,忠誠守邊關”的書法橫幅掛在哨所文化活動室,被戰(zhàn)士們反復端詳、欣賞和品味。戰(zhàn)士們說:“劉老師的字,特有勁、特有味道,我們喜歡。看他的書法我們精神振奮。他寫出了我們的心聲與情懷。”
在贈給三軍儀仗大隊的作品中,他結合隊列行進時的威武陣容、排山氣勢,書寫了“浩然正氣,闊步人生”八個大字;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中,他準確把握黨中央確定的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 紀念主題,創(chuàng)作了《九三閱兵賦》,并為閱兵村官兵題寫了120幅書法作品;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揚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他專門創(chuàng)作了近百幅書法作品,彰顯了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重要歷史貢獻,展示中國軍隊貫徹強軍目標、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宣傳活動中,他深入長征出發(fā)地江西于都,緊扣“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解讀長征文化、奔赴新的長征”四句話進行創(chuàng)作,充分吸納歷史滋養(yǎng),緊緊跟進強軍征程,先后為前方報道組題寫了“遵義之光,照耀千秋”等150余幅書法作品,贈送長征途經的當?shù)卣⒓o念館和各界友人。長征途經地很多紀念館和各界人士普遍表示,劉建武的作品既入木三分,又接足地氣,看后油然而生一種思想的互動、情感的共鳴。參與長征拍攝的瑞士蘇黎世檔案館館長收到劉建武的書法作品后,專門來信交流心得,并表示感謝。
下部隊為戰(zhàn)士書寫報國情
只要是組織上賦予任務,不管多繁重、多緊迫,劉建武都欣然接受、從不推辭。有一次受領為閱兵村官兵題贈書法的任務,要求在一周之內完成近300幅字,這對年近六旬的他來說,是一個現(xiàn)實的嚴峻挑戰(zhàn)!但是劉建武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他說:“我發(fā)自內心地感恩黨和軍隊。組織上交任務,就是給關愛、給信任,就是給我服務的平臺、奉獻的機會。”
走進劉建武的工作室,除了一張大桌子、環(huán)繞四周裝滿各類圖書的書架和一幅幅書法作品外,見不到任何的獎杯、獎狀。他說:“這么多年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讓我深深服膺《尚書》和《周易》里面的兩句話:‘謙受益,滿招損’、‘負重致遠’。藝術的道路不能靠獎杯去裝飾,而要用一生去修行。心有多靜,人和字才能走多遠”。
在當代有成就的書法家中,劉建武屬于苦學派,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不問收獲、不重虛名,并給自己定下了“三不寫”原則,即消極頹廢的內容不寫、封建迷信的內容不寫、與軍人身份不相稱的內容不寫。隨著他在書法界名望的不斷提高,社會各界紛紛前來“求字”,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底線,慎之又慎、嚴而又嚴,絕不隨意輕寫。他說:“我是一名軍旅書法工作者,身上的軍裝賦予了我神圣的責任,我必須時刻用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無論是書法創(chuàng)作還是個人言行,時時處處都要維護軍隊聲譽、樹好軍人形象,努力為軍人爭光、為軍隊添彩?!?/p>
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主席孫家正曾點評他的書法作品時說:“建武同志的書法作品內容健康向上,風格大氣沉雄,有軍人特有的風骨?!敝袊穆?lián)副主席馮驥才講:“劉建武為人謙和低調,沉穩(wěn)務實,其書品與人品都令人稱贊!”
書法是心態(tài)的另一種形態(tài)和表現(xiàn)形式。劉建武的書法作品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他把自己的作品與人品相融合,在頓悟人生和反復礪煉心志的同時,博取精華,用一種向上的人生姿態(tài)寫出了軍人的“忠”和秦人的“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綜觀其書,劉建武作為軍人特有的氣質涵養(yǎng)彰顯其中、躍然紙上。
劉建武通過人品與作品的融合統(tǒng)一,生動展示了他的人生與胸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張飆曾評價說:“書與法的統(tǒng)一、德與書的統(tǒng)一、法與度的統(tǒng)一、靈與智的統(tǒng)一、人與藝的統(tǒng)一,構成了劉建武書法藝術的鮮明特點”。
劉建武說,書法來自于歷史,服務于社會。他先后為“甘露行動——首屆中國文化扶貧盛典”、汶川地震災區(qū)、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和北京紅十字會發(fā)起的“同心共鑄中國夢西藏行”活動、“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件救助有功人員、臺灣南部地區(qū)水災重建家園、玉樹抗震救災等捐獻作品100多幅。他說:“一個人的價值在哪里?藝術生命在哪里?就是當國家、社會、人民需要你的時候,你知道自己的責任,懂得力所能及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當真心誠意地去幫助別人、奉獻社會,胸懷和境界就大不一樣了,書法藝術自然也就隨之升華了?!?/p>
通過劉建武的人與字,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法不僅是國學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書寫者文化、氣質、個性、修養(yǎng)、素質和知識的整體外觀。書法不僅是弘揚文化的載體,也是書寫者求真向善的過程。劉建武用書法向我們述說著他和這個時代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