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拉
【摘要】本文旨在透過單元習作的過程,審視日常作文教學,提練筆者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做法,以破解作文難題。筆者認為,單元作文應以作文方法指導,授學生以漁為己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之目的。
【關鍵詞】單元作文 授之以漁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90-01
單元作文所寫的是教材規(guī)定的習作內容,一般每一個單元一篇作文,一學期有八篇左右。學校一般對教師在單元作文教學上的指導和批改,要求甚高。一是要上好作文指導課;二是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詳批,不但要逐字逐句批改,還要有總評;三要上好作文講評課。教材所規(guī)定的習作內容無非是開展習作教學的例子。筆者以為,教師要通過單元習作教學過程中的這些例子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
一、習作前,抓好兩個指導。
第一,授審題之法不含糊。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作文是命題或半命題作文。為什么有許多學生所寫的作文,常常出現偏題、跑題的現象,就是因為不重視審題,缺乏審題能力導致的。因此審清題意成了作文成敗的關鍵,不能含糊。如何進行審題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審清題目,扣住題目中關鍵字即題眼。比如《童年趣事》,讓學生扣住題眼“趣”。《我尊敬的人》扣準題眼“尊敬”。學生扣住了題眼,也就理解了命題的要義,就能把握作文的寫作重點,不至于偏題、跑題。其次讀懂要求。比如《我的課余生活》,作文要求是“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老師應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提練出要求的關鍵要素:1.圍繞中心,就是要圍繞主要事件來寫;2.有詳有略,不要面面俱到、蜻蜓點水;3.自己的課余生活,而不是別人的,也不是課內的生活。其三,要找準素材。圍繞題目及要求,讓學生羅列素材,并對素材進行分析討論,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從而確定作文素材。
另外筆者以為不妨讓學生背背審題的口訣,熟記于胸,也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一種好方法。口訣如下:作文審題作用大,首先體裁要定下;再抓關鍵字和詞,確定重點別瞎抓;選材范圍考慮好,事例平凡意義大;寫作方法選恰當,區(qū)別人稱你我他;如果要你自擬題,題目力求準新雅;審好題目動筆寫,一揮而就筆生花。
第二,教列提綱不馬虎。好的文章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言之有序”。 有物便是有內容,有序便是有條理。 梁啟超在《作文入門》中指出:“如一塊玻璃,一根木料,不能成為窗戶;便是幾塊玻璃,幾根木料,亂放在一起也不能成為窗戶,必定要拿好幾塊玻璃,好幾根木料,依一定的條理配好,然后成為窗戶。”筆者認為作文要有做到“一定的條理”,列提綱至關重要。而當前學生的習作,“腳踏西瓜皮,寫到哪里算哪里”的現象甚是嚴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對列提綱要求不嚴,學生沒有養(yǎng)成“列提綱”的習慣。筆者在指導學生寫單元作文時,要求每篇作文必先寫提綱,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一一想清楚,毫不馬虎。有了一張藍圖,心里有一張譜,寫作便能胸有成竹,從容不迫,作文便能有頭有尾,井井有條。
二、習作中,關注兩點,做好一事。
如果說寫作之前的審題與列提綱是寫好單元作文的基礎,那么寫作中的指導也是一個關鍵了。筆者認為,寫作中的指導教師要關注兩個著力點:
一是關注學生作文的布局謀篇。雖然作前有了提綱,但是當學生進入寫作時,常常置提綱而不顧,自說自話,信馬由韁。因而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及時糾正。如果等學生寫好了整篇作文,再來調整布局謀篇,恐怕為時過晚。
二是要關注學生作文的遣詞造句。學生在行文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往往心中有要說的話,沒有說出;有時心中不打算說的話,也說出來了;有時將要說的話,說錯了。因而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詞句進行推敲,當場修改。如果遇到學生寫得精彩的地方,不防在學生的作文本上畫上一個“笑臉”以示鼓勵,讓學生帶著信心寫好作文。
另外要做好一件事:將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出現的通病、問題或精彩之處加以記錄備案,以便教師習作后有的放矢的開展講評。
三、習作后,精講精批,提練寫法。
“講”與“批”要重視方法,不能只單一在作文本上作眉批、總批或是圈圈點點,更要緊的是引導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掌握作文方法。梁啟超在《作文入門》中指出:“所能教人的只有規(guī)矩?,F在教中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規(guī)矩,而專言巧?!币虼?,筆者以為“精講精批”重點應該以講作文結構,提練寫法為目的。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批改。筆者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邊朗讀,邊修改;其次,分組進行互讀,互改,互寫評語;第三,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提練寫法并為本次作文寫評語。寫評語時,教師的語言要有新意、有活力、有魅力,使學生愿看,想看,并看有啟發(fā)。盡量避免語言貧乏,干癟乏味;第四,舉行朗讀作文的儀式。所讀的作文要兼顧優(yōu)生、中生、差生;儀式包括:學生朗讀作文,評選本次“作文之星”,表彰優(yōu)秀。最后,分組將本組的作文編成手抄報,張貼到班級的學習園地里。這樣的儀式,寓評于樂之中,不僅讓學生學會改作文的技巧,養(yǎng)成自改作文的習慣,而且讓學生掌握了作文的寫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5.